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唐山煤铁(上)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一百三十六章 唐山煤铁(上)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生化兵技师掌握的技术是先进,但他们存在着创造力不足的先天缺陷,一旦遇到历史上1900年前没有出现过的新问题,很难指望他们想到解决的办法,偏偏中国地形气候复杂,遇到新问题的可能性又特别高。而詹天佑现在年纪虽然已经不算太小,但大器晚成的他其实现在才刚刚进入高速成长期,只要能将新技术都给掌握了,他的业务能力绝不会比生化兵技师逊色,哪怕是5级技师。

还有一点就是生化兵实在太贵,一个5级技师的月饷高达2公斤黄金,相当于1300多美元,一年就要差不多16000美元,还得用真金白银来支付,隐性成本更高。而在目前的世界上,世界顶级的科技专家年薪也就几千美元,还只需要支付纸币,算下来差距何止十倍?因此就算为了节约支出,李晖也一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位出色、甚至仅仅是合格的技术人才。

只是这些话都不能直说,李晖考虑了一下措辞,才再次开口道,“眷诚啊,你可不要妄自菲薄,的确在业务能力上你现在还差一点,但我却很看好你的潜力。”

“在下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要论潜力,怎么能跟那些年轻人比啊?”,詹天佑却轻轻摇了摇头,既羡慕又遗憾地答道,他回国后一度转行去海军任职、马江之战后又当了几年外文教师,直到1888年才终于获得了从事大学时所选专业的工作机会,那时距离他学成归国已经过去了七年时间,很多专业知识都忘记了必须重学,如果刚回国就有机会成为铁路工程师,肯定会比现在的水平高得多。

但李晖却摇了摇手道,“甘罗发早子牙迟,岂能只看年龄而论潜力?他们从小生长在一个相对封闭单纯的环境中,虽然有利于学习和钻研,但是思路往往不够开阔、缺乏足够的想像力,未来的发展可未必能够跟眷诚你相比啊!再说,就算他们比你出色,也不会影响我对你的看重,这人才,哪有嫌多的道理?”

“人才哪有嫌多的道理?说得真好啊!”,詹天佑只觉得眼睛一酸,差点就落下泪来,这些年里他见过了不少大官,但还没第二个人像李晖这样求贤若渴,他顿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而李晖还怕他不放心,又给他勾画出了一张宏伟的蓝图,“由于军工更加重要,我们的基地又在海岛上,培养的铁路方面的人才一直不多,目前在胶东修筑铁路的那些工程师已经占了一半以上,可是中国幅员辽阔,至少需要修建十万公里的铁路,光靠那么点人怎么够用?眷诚你这一来,可算是解了一点燃眉之急!”

詹天佑一听,登时两眼放光,对他这样的技术专家来说,地位高低与薪酬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够尽展所学的发展平台和工作机会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想到还有那么多的铁路等着自己来修,他简直比新婚之夜还要兴奋,而其对新政权的好感度也终于加满了......

李晖本来还想问问詹天佑有没有同学可以推荐,但想到詹天佑是在美国读的大学就作罢了,一两年内就要跟美国撕破脸的情况下,引进美国人才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何况还有英制公制混用会增大测量误差的问题。话说回来,其实就算李晖问了,詹天佑也没什么好的人选可以推荐,由于是中国人、成绩又好,他在耶鲁就读时,美国同学普遍对其既歧视又嫉妒,就没交到几个朋友,回国后又断了联系十几年,哪儿还有什么人脉啊?

由于李晖对技术人才极为重视,除了像詹天佑这种刚好外出的,其他的基本都被起义军给直接擒获,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包括吴仰曾、邝荣光等矿业工程师在内的开平煤矿技术团队。

不过煤矿的技术含量可比铁路低多了,他们对世界采矿技术的发展也没什么开创性的贡献,历史上的成就跟詹天佑没法相比,再加上甲午战争前开平煤矿为了多赚钱而拒绝将优质燃煤卖给北洋水师,给李晖留下了非常恶劣的印象,因此他对这些人的态度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但李晖对开平煤矿还是相当重视的,毕竟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煤矿,而且煤质优良、煤种也好(以焦煤为主),李晖派矿冶专精的技师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只需改善管理,就能让开平煤矿的年产量轻松突破100万吨大关,而如果能够追加投资、升级设备,达到年产500万吨、甚至于1000万吨原煤的规模也没有任何难度。

此外,唐山的铁矿储量也非常丰富,如果花大力气开发,年产数百万吨的目标也很容易实现。而更让人高兴的是,这儿同时还有不小的锰矿储量,简直就像是专门为了发展钢铁工业而特地准备好的一样......

看过技师们写好的调查报告,李晖决定更改原定的计划,将自己的第一个煤钢联合体建在唐山,而不是奉天的“鞍山—抚顺—本溪煤铁复合体”。

仅从资源条件来看,唐山毫无疑问是比不上后者的,但以目前世界上钢铁工业的规模和未来中国比较现实的工业发展速度,至少十几年里都足够用了,而唐山那几个独特的优势却是奉天的“鞍抚本煤铁复合体”所无法比拟的。

首先,唐山位于人口稠密的冀东地区,工人来源十分充足,不必担心招不到工人,而且因为当地人多地少、生存压力很大,招工的条件也可以压得较低。

与之相比,此时东北的人口还很稀少,就算是密度最大的奉天,全省也才300多万人口,以致于就连耕地都没能完全开垦出来,不开出极其优厚的条件,只怕根本招不到工人,而就算条件优厚,所能招到的工人数量也不会多到哪儿去,毕竟人口总量就那么多。

虽然这个问题可以大力吸引关内的移民“闯关东”来加以解决,但又如何比得上唐山本来就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可用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