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加尔各答条约(下)

这笔巨额贷款公开的支付方式为黄金、白银、华元或者中国政府愿意接受的商品,但因为英国政府暂时筹措不到足够数量的华元和特定商品,因此先以黄金充抵。

因为只是抵押品,所以黄金仍然留在英国,由中国黄金部队暂时监管,除非英国未能履约,否则不可带离。简单来说,就是英国政府如果不能在一年期限里筹措到足够的白银(金银比价恒定为和约签订时的状况,约为1:25。)、华元或者是中方开出清单中的商品,将全部黄金赎回的话,剩下的部分就完全归中方支配了,就地花掉也可,带回国内也可。

好吧,以上都只是台面上的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两国高层才知道,但至少那些黄金都是真的。

这笔黄金的总量接近3000吨。全世界大概也只有英格兰银行能够一口气拿出这么多来,英国黄金储备超过全世界总量六成(中英战前占到了四分之三,战争期间为了稳定英镑汇率,抛售了将近2000吨国库黄金,但其黄金储备仍有8000吨以上。)的传言果然是真的。

按照条约规定,这笔贷款必须在二十年内还清,年息5%,本息共计8亿英镑,必须以黄金、白银、英镑或者其他英国政府愿意接受的商品来支付。

这无疑是一笔数额吓人的巨款,不过李晖并没有赖账的打算,只要英国人在之后的二十年里能够信守承诺、不跟中国敌对(包括参加针对中国的联盟,直接对中国参战、对中国的交战国提供援助等等,经济制裁等其他手段也包括在内。),中国政府就会老老实实地履约还清贷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快速建立起中国的国际信用,另一方面则可以稳住英国,不说绝对避免,至少能够大大减小其介入未来中美战争的可能性。

而且李晖完全不担心中国还不起这笔贷款,首先还款是从第五年、即1899年底才开始(也就是分成十六次偿还,一年5000万英镑。),国家初创、包括跟美国作战在北美站稳脚跟之前的这段时间并不需要背上额外的负担,而到了1899年,大同党在中国的统治应该已经完全稳固下来,地基计划也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一年的财政收入少说也得有十几亿元,还怕还不起钱?

就算计划经济体制下创汇能力往往偏弱,但是别的不说,光是止痨丸的出口一年就可以为中国政府带来几百万英镑的纯利,而成本已经降低到可以少量应用的青霉素更有着十倍于此的潜在创汇能力!可以说,光是出口药品的收入就足够偿还贷款还有盈余,而且能够救命的特效药在毫无竞争的情况下,其利润是相当稳定的,受关税的影响很小。

而且如果真能将国际信用建立起来,说不定还能争取到更多的西方贷款,到时候完全可以学美国那样以新债还旧债将问题延后、同时不顾一切地疯狂举债搞建设的方式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至于债务积累到利息就能压死人的程度,新债再也填不满坑了怎么办,在那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应该已经爆发了吧?

好吧,就算因为中国的提前崛起影响了世界格局,导致一战迟迟没有爆发,二十年后的中国也该有单挑全世界也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国力了,赖账的话也不怕债主打上门来了。赖账这种事只能干一次,现在就用掉的话,实在太浪费了,但如果是几十亿英镑的债务,那么就算为此成为世界公敌,也是值得的......

李晖的如意算盘能否得逞姑且不论,但是这个世界的历史线的确出现了他意料之外的巨大偏差。

英国所受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首先是老张伯伦依靠着《加尔各答条约》和与之关联的一揽子协议赢得了极高的威望,而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一败涂地也让之前骄傲自大的英国上下生出了危机感(而且与历史上英布战争不同的是,这场战争中老张伯伦的“帝国化”改革还没开始试行,因此完全不必背锅,反倒增加了英国人对其政治主张的期待。),导致老张伯伦在自由党内的拥护者数量大增,最终导致自由党提前分裂,还拉拢到了不少保守党的人,组建了一个名为“英国工业与劳工党”的全新政党,在汉语翻译中的简称与此时还未出现的那个“英国工党”居然一模一样......

老张伯伦的英国工党不仅仅是占用了历史上那个英国工党的汉语简称,还因为其基本盘的所属阶层与后者十分接近,而抢走了本该被后者争取到的很多支持者,导致其一直都没能形成气候......

不过,就如同纳粹党与**之间的关系一样,在具体主张上,这两个党实际上是南辕北辙。历史上那个英国工党主张的是资本家让出一部分利润来安抚工人以缓解阶级矛盾,重点在分配环节;而老张伯伦的这个工党却将重点集中在振兴英国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上,在让工业资本家攫取更多利润的同时,通过做大蛋糕,降低失业率并提升生活水平,重点在生产环节。

但比起前一条路线,老张伯伦这条路线无疑要难以实现得多......

以英国高昂的人工成本,面对质量更好的德国货与性价比更高的美国货,是没有半点国际竞争力的,而要降低人工成本就得压低工人工资,为工人谋福祉的说法就成了大谎言,因此指望扩大出口来促进工业发展,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因此,张伯伦只能指望扩大内需,可是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已经是名列前茅,哪儿还有多少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因此,老张伯伦的主张实际上不是“扩大”内需,而是“抢回”内需,将那些被外国商品占领了的国内和殖民地市场抢回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