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百九十六章 水翼艇与气垫船(上)

既然如此,那么中原边区生产的发动机不但可以卖给苏联人,同样可以卖给德国人。而胡卫东可以转让给德国或者其他列强的技术还远远不止这一项,如何利用这些为中国换来尽可能多的技术设备乃至人才,很值得胡卫东深思......

与弟子苏霍伊相比,早已经功成名就的图波列夫至少在数目上看任务更重,胡卫东在请他帮如今还不够成熟的苏霍伊拾遗补缺的同时,更赋予他舰艇设计的重任,虽然其中没有吨位过千的大中型军舰,但鱼雷艇、巡逻炮艇、猎潜艇、扫雷艇、布雷艇、登陆艇这六大课题图波列夫都要参与,而且其中5项他都是主要负责人,这也着实不太轻松。但是只要想到胡卫东提出的水翼艇方案,技术宅图波列夫哪怕已经累得够呛,也会立刻又重新充满了干劲。

水翼船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由于水翼船吨位很难造大,因而一般也叫做水翼艇。与常规设计的快艇相比,水翼艇不但航速更快,而且适航性也远比普通快艇强得多,而不抗风浪却正是小型舰艇最大的缺陷,因而航速奇快却又具有极强抗浪性的水翼艇很显然要比各国现役的常规快艇要好用得多,与水翼鱼雷艇相比,目前世界各国现役的鱼雷快艇几乎就如同垃圾一般。虽然主业是飞机设计,但在小型舰艇设计方面同样堪称大师的图波列夫对于自己能够主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项目,心中满是振奋和憧憬......

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水翼船就已经发明了,但因为技术不成熟的关系,并没能得到实际应用。而胡卫东直接剽窃了历史上新中国湖川级鱼雷快艇的基本设计,以图波列夫的眼光,一看就意识到这个方案要比目前各国所搞的那些试验品优秀得多,尤其是在可靠性方面非常出色。虽然目前中国尚不能生产符合要求的发动机,但船用柴油机因为在民船上应用广泛,技术引进的难度要比飞机和坦克所用的小得多。

因此,虽然胡卫东直到现在才开始设法引进与船舶有关的人才设备和科技,也完全不必着急。至少七八个国家都有不错的船用柴油机产品。总不可能一家都不肯卖吧?

说到鱼雷,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原边区新成立的鱼雷研究所,不久前氧气鱼雷在实战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而其航行时几乎看不到尾迹的特点在偷袭敌舰时更有奇效,胡卫东因而放弃原计划中研制火箭鱼雷(注1)的打算。决定对鬼子的氧气鱼雷进行仿制和改进,为此特地留下了两条以供研究之用,甚至就连胡卫东自己也抽出时间亲自参与了部分研究,他很快发现,氧气鱼雷的三个缺陷虽然对于历史上的日本来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但中原边区现在却恰恰有这个条件......

研究初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鱼雷主要有三个严重缺陷,一是鱼雷射出一千米后氧气最初放进燃烧室时容易引起爆炸,并因此导致鱼雷中途提前引爆;二是不能预先上好润滑油,必须在发射前手工润滑,否则可能自燃起火引爆鱼雷,可是战前手工润滑不但很不方便,而且容易贻误战机,更讨厌的是。由于发射前时间紧迫,鱼雷发射手往往会因为焦急的心态不能润滑充分,结果导致鱼雷射出后突然上跳改变定深,因而偏离预定航向;三是引信过于敏感,甚至军舰规避时掀起的巨浪都能令其提前引爆。甚至可以这么说,原版的氧气鱼雷其实只有偷袭时有用,一旦敌舰处于行驶状态并知道敌人发射鱼雷而开始规避之后,它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即便路上没炸、方向也没偏离,估计也十有**会被军舰规避时掀起的浪墙给解决掉。无怪乎历史上鬼子雷击舰队疯狂地对美国舰队射出近200条氧气鱼雷,结果却只有三条起效了......

第一点说白了很简单,其实是小日本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纯氧/空气与雾化煤油三者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比例区间,这个本来需要不知多少次的反复试验才能得到答案,历史上日本直到战败都没完全解决,但是中原边区液体火箭项目的负责人戈达德研究液氧煤油火箭(注2)已经足足有十几年了,甚至总结出了一些可用的经验公式,只要请他过来,这个问题立刻就能解决......

第二点就更简单了,润滑油的自燃现象只是因为日本产品的气密性不好(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漏油现象都十分普遍,油都能漏,更别说是气体了。),常有氧气漏出,进而氧化润滑油以致于引起自燃。而中原边区当初引进西方设备时不但重视数量,质量管理更是严格,类似容器泄露的情况直接会被视为废品而不准出厂,因此第二个问题胡卫东直接就可以忽略掉......

注1:即是指使用了火箭发动机的鱼雷,速度比氧气鱼雷更快,普通的就能达到60-70节,利用了空炮效应的“暴风鱼雷”更是可以超过200节,但是火箭鱼雷尾迹明显,敌舰老远就能发觉,而“暴风鱼雷”对于眼下来说又太过超前,根本没有研制出来的可能性,胡卫东直到两三年后才要求鱼雷研究所对此进行预研,而其研发成功生产出成品,就更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

注2:液体火箭就是燃料与氧化剂气化或雾化后混合了点燃启动发射的,同样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火箭一点直接就炸了,所以能够连续多次成功发射火箭,就说明这个问题至少在理论上已经摸出了规律,到具体的课题上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少许做些实验就行了。

ps:继续拉票^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