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六百七十章 两败俱伤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七十章 两败俱伤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从舰艇和兵力的损失来看美军可以说是完败,一共沉了3艘重型航母、4艘重巡、1艘轻巡、5艘驱逐舰,另有2艘轻巡和1艘战列舰被炸成重伤,阵亡和失踪的美军官兵超过6000人。但另一方面,美军飞机的损失数量却远远小于敌人,全加起来也就87架,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三艘沉没航母上没有起飞的战机,而由于己方的舰队就在下面、救援相对方便的缘故,美军飞行员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加起来才45个,而日德飞机的损失则多达214架,超过200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阵亡、失踪或者被俘,考虑到舰载机飞行员的珍贵,这场战斗到底是谁赢了还真难说,或许称为两败俱伤更准确些。

尤其日军之前在珍珠港事变中已经损失了大量的优秀舰载机飞行员,新的王牌还未成长起来就再次蒙受巨大损失,这无疑令本来就开始缺乏合格舰载机飞行员的日本海军更加窘迫。或许唯一能让日本人稍感安慰的是,由于之前航母数量相对较少影响了人才储备,加之珍珠港事变中的损失太过惨重,美国人现在也同样很缺舰载机的飞行员(尽管因为业余飞行员数量惊人和飞行员培训机制优秀的关系,美国补上缺口的速度要比日本快得多。)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尼米兹最终放弃了让空中的美军机群攻击日德舰队进行报复的想法,因为在空中战斗多时后它们携带的燃油已经消耗了一部分。舰队又仅剩一艘航母可供它们降落补给,根本忙不过来,如果再去执行攻击任务,那些飞机只会因为燃油耗尽而纷纷坠毁,还不如让它们趁着还有存油的时候飞往澳大利亚的机场,这样即使是那些航母没了的舰载机,也可以作为陆基飞机继续与敌人战斗下去,其中部分优秀的人才更是要召回国内担任教官,不能像炮灰一样浪费在战场上

由于双方损失都十分惨重,日德联合舰队残余的舰载机数量已经仅能自保。而航母仅剩一艘的美国新太平洋舰队防空能力也大不如前。加之又有军舰需要维修,因此也选择了暂时退却。但这样一来,美军之前抢回的那些岛屿却暂时保住了,从战役目的上来看。还是盟军稍稍占了一点便宜

除了日美两军。此役德国远东舰队虽然派出的飞机数量并不多。但表现却异常出色,令那些之前低估他们的人大跌眼镜。事实上若非是德国舰载机利用美军防空火力与舰载机群都被日军低空突防的两百余架飞机引走的机会、出人意料地以相当小的损失先后炸沉了两艘美国航母,珊瑚海战役的结局只怕会是另外一个样子。甚至整个太平洋战争都可能因此提前迎来转折点。

但是,需要依赖日军的掩护才能发挥实力,这个事实也暴露了远东舰队本身的实力不足,这直接刺激舰队司令魏格纳放下了自尊,作出了一个影响整个二战进程的重要决定

出生于1875年9月16日的沃尔夫冈.魏格纳早在1894年就报名加入了德国海军,并很快与比他小一岁、同样也在1894年入伍的埃里希.雷德尔成为挚友,这时的两人都没有想到日后彼此会成为一对死敌。

1912年,在入伍的第十八年,魏格纳和雷德尔同时迎来了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魏格纳出任海军第一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官施密特中将的首席参谋;同一时期,雷德尔则被分配到公海舰队最优秀的战术指挥官弗朗茨.冯.希佩尔中将麾下,担任第一侦察分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首席参谋。从这时起到1918年停战,六年中职业生涯的巨大反差直接造成了两人在战略思维上的巨大差异。

1915年,出于对公海舰队龟缩政策的不满,魏格纳开始撰写三份关于主动进攻、以积极果断的行动突入大西洋的研究报告,题目分别是“对我国海上形势的思考”(1915年6月)、“我们能改善现状吗?”(1915年7月12日)和“海军基地政策与舰队”(1915年8月)。这三份报告实际上就是他后来的代表作的核心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赫尔戈兰湾基地在战术上的价值有限,德国必须依靠潜艇、攻击英国位于北海出口附近的封锁线,特别是位于该线路以北的主要商业航线,迫使大舰队将封锁力量投入到护航战斗当中,从而给公海舰队提供脱出囚笼的机会;随后,德国将利用快速战列巡洋舰部队作为基干,一举占领设得兰群岛,一劳永逸地破除英国封锁德国舰队的机会;最后,再在德国选定的有利海区与大舰队决战。

魏格纳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与当时公海舰队奉行的保守战略相抵触的。海军大臣提尔皮茨上将立即指派两名参谋起草反驳性的论文,对魏格纳报告中的逻辑错误和漏洞进行攻击。不过希佩尔却对这三篇论文印象深刻,他写信给海军参谋长巴赫曼上将,建议他对这一思路进行进一步评估。

就在这个时候,第一侦察分舰队首席参谋雷德尔破天荒地对他的老战友提出了否定。雷德尔认为,夺取设得兰群岛的计划固然新鲜,却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德国海军在每一级别的军舰数量(包括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上都逊于英国海军,很难获得实施突袭所必需的相对兵力优势。同一年多格尔沙洲之战的结果已经证实:即使是在兵力大致对等的条件下,德国舰队也很难取得彻底的战术胜利,而潜艇本身并不能作为争夺制海权的工具。希佩尔接受了他的意见,最终德国公海舰队碌碌无为直到最终战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