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 第134章 单级入轨航天器计划!

“嘶,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

“牛批,我怎么感觉时代变了?”

“时代早就变了,只是我们没意识到罢了。”

“一下子冒出这么多新闻,动力外骨骼应该是要全面投入市场了。”

“肯定的,要不然绝对藏得好好的,而且现在放出来了,绝对代表有更好的!”

“其实以前的动力外骨骼基本能用了吧,自由联邦那边的雷神公司就有一款单兵外骨骼,除了电池小一点,好像已经可以进入实战了,直接连着电线的话,足够在军队的后勤岗位上干活。”

“说到电池问题,那就不得不说实用科技的石墨烯电池了,国内的动力外骨骼技术能投入实战大概就跟它有关。”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其实动力外骨骼早就开始在医疗领域使用了,不过动作慢吞吞的,也没有剧烈的活动需求,续航什么的不在意,甚至一直连着电线也没关系。”

“说到医疗领域的动力外骨骼,我想起了当初那个医院的外骨骼视频,它的性能就非常好,不知道跟现在亮出来的实战外骨骼有没有关系?”

“咦,我也想起来了,当初那个医院的外骨骼视频挺轰动的,但没有后续,所以热度就降了下去,后续不会就是这个吧?”

“不知道,不好说,只不过现在都是部队和警察部门的新闻,没有民用的消息吗?”

“对呀,按照现在的情况看,当初医院那个民用的也该出现了吧?”

一部未来2PM手机的测试视频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了未来2系列手机的用途,也让动力外骨骼的事暴露在了人们眼前。

不过既然大大方方的亮了出来,那就是让人看的,甚至是让对面看的。

所以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海对面的家伙确实比繁星国内的人更激动。

当然,两边的“激动”不是一个意思。

自由联邦。

国防部。

“啪!”

皮肤黝黑的国防部长奥斯丁把一个文件夹往桌面上一摔,质问站在一旁的战略情报中心主管托马斯:“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被叫过来的托马斯一脸疑惑,但是等他翻开文件夹之后就吃惊的说道:“竟然还有这种事!”

“啪!”

这下是奥斯丁的手拍在桌子上了,他大声说道:“托马斯,你才是战略情报中心的主管,你的任务是搜集情报向我汇报,而不是我这个国防部长向你汇报!”

见到奥斯丁这种状态,托马斯急忙辩解道:“部长先生,我们的力量都去调查……”

“我现在不想要解释,我只要详细的情报!”

托马斯汗下来了。

这段时间在外人看来,国际形势好像稳定了不少,但只有他们这些人才知道,现在的国际形势看似稳定,其实私下里变换剧烈。

有种飓风即将来袭的紧迫感。

国内的政策正在变换,各大公司都加入了最新的“重返月球计划”,看似被联邦纳入了管理范围,其实各自的权利正在不断的增大。

但其实过的情况也不好办,因为现在的国民不是第一次载人登月时的国民了。

你说去工厂上班,可上班哪有零元购舒服啊。

你想建设新工厂,门口准围一群自然保护者。

你想让他……哦,不,是她、它、TA……

额,反正不好整,现在搞各种运动比上班有前途多了。

而外边,就是情报部门的战场了。

当初繁星国内大变样,相关的情报网络开始向繁星国内倾斜。

可后来联邦国内的大集团们站了起来,并且繁星这边的竞争对手也站了起来,这可不是联邦国内的大集团想看到的。

正好,联邦的情报资源不是朝繁星倾斜了嘛,大集团们需要情报,并且他们出手可比联邦大方多了,所以情报的或许方向很快就变了方向……

咳咳,赚钱嘛,不寒碜。

所以有忽略的地方也很正常。

甚至说不是忽略,而是收集了没有“即时”上传。

主要是没有相关的大集团购买某些方面的最新情报,要是第一时间传回去了,他们就没法赚钱了。

当然,他们毕竟是联邦的情报网,一些关键的情报还是得关注,现在让托马斯立刻拿单兵动力外骨骼的情报同时没办法,那就只能转移一下注意力了。

“部长先生,我会尽快的把动力外骨骼相关的情报交给您,不过我现在就有一个重要情报向您报告!”

托马斯严肃的说道。

奥斯丁捏捏眉心,往座位上一靠说道:“说吧,我希望是个好消息。”

‘好消息……估计是不可能了。’

托马斯心中嘀咕着,嘴上说道:“是这样的,部长先生,我们收到消息,繁星的航天部门最近有大动作。”

“我们的情报人员发现他们在研制一种特殊的火箭……”

………………

沙漠航天城。

这里是繁星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各种卫星、飞船的测试、发射和飞行试验及其指挥、测量、安全控制任务,并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处理。

还有飞船着陆救生和逃逸救生,以及飞船返回舱回收任务。

航天员的发射训练也是在这里。

沙漠航天城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相对湿度为35%-55%,每年有320多天可进行航天发射。

又可以充分利用国内最西端到最东端,距离数千公里的陆上航天测控网,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条件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行器发射。

同时这里地广人稀,很适合进行试验性质的航天发射。

而今天,在没有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情况下,沙漠航天城却迎来了众多观光客。

准确的说是一群记者,国内和国外的都有。

此时他们都在警戒线外,架起长枪短炮一样的镜头和摄像机对重了创配厂房的大门。

而厂房内,李未来和众多工程师在对今天要试射的火箭做最后的检查。

这枚火箭的体格不大,整体放在一辆“原木运输车”上,大概是为了区别它跟导弹的区别,它的发射车和单体都涂装成了白色,还有航天转悠的蓝色条纹做点缀装饰,上边还写着“长征-11固体运载火箭”的字样和“繁星航天”的logo。

长征11火箭也不算什么新火箭了,它在七八年前就首飞成功了。

它的全长有20.8米,直径2米,重58吨,起飞推力12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00公斤,低轨运载能力可达700公斤。

它采用国际通用星箭接口,可满足不同任务载荷、不同轨道的多样化发射需求。

火箭系统由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组成,一级采用繁星最大规模和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可牵引大型固体发动机和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器技术的发展。

它具有可整体贮存、操作简单、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短的特性,最大的优势是“快速、便捷、灵活”,可实现卫星快速组网和补网,能很好地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

从卫星到场准备上箭,到火箭准备发射,24小时之内就可以搞定。

如果已经装在发射车上了,它1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发射,还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发射的能力。

而所谓的无依托发射,就是不需要专门的火箭发射场,不需要勤务塔、不需要脐带塔、不需要导流槽,连发射台都不需要,只要有一片可以停放“原木运输车”的平地就可以了。

它没有传统运载火箭的高大发射塔架,整个长征11号被容纳在一个垂直发射筒内。

火箭发射时被高压气体弹出筒外,到达一定高度后再点燃一级火箭发动机开始爬升,所以该箭在发射中看起来有个停顿过程。

这种发射方式被称为垂直冷发射,采用同样发射方式的还有著名的S-300低空导弹系统。

长征11号在设计上突出一个“快”字,要求具有机动发射能力,要求在接到发射任务后能在24小时内完成星箭安装调试,要求抵达发射点后在1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

所以它和洲际导弹一样,生产完毕后就被封装在储存筒内,只露出头部整流罩,这样便于远程运输且无需维护。

这个储存筒同时也是发射筒,为了简化整个发射筒系统,避免直接点火热发射导致要在发射场布置复杂燃气排泄通道,也为了防止高温烧坏发射装置,

因为发射筒是要重复利用的。

而这样一来,它还能在海上发射。

近年来,许多地处赤道地区的国家对发射近赤道、低倾角卫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发射这类卫星,离赤道越近,运载能力损失越小,发射成本越低。

因此在靠近赤道的海上进行火箭发射,成为许多航天强国争相开发的一种发射模式。

针对国际商业用户的需求,繁星三年前推出海上低倾角发射服务,这项发射服务对于低倾角卫星来说“将是比较划算的发射方式”。

从研发出来到现在,它所有的发射任务都成功了。

不过今天能不能发射成功先不说,甚至就算是发射失败了也不能算是在长征11号头上,因为它虽然穿着长征11号的衣服,但它其实不是长征11号。

它还没有正式名称,如果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固态金属氢燃料试验箭”。

首先它的长度达不到20.8米了,而是只有12.5米,搭配上2米的直径,看起来有些短胖。

而它的长度缩短了,相应的发射筒也缩短了,让它搭载卫星的整流罩部分依然暴露在发射筒外边。

体积缩小了,重量自然也缩小了,从58吨缩减到了30吨。

30吨,除去火箭外壳和搭载货物的重量,单纯燃料的重量也有20多吨,这里边可都是装的固态金属氢混合燃料。

对于现在的生产力来说,贵的一批!

好在金属氢的效果依然给力,哪怕是混合的。

装载的燃料少了,可它的运力却没有减小,甚至还增加了,从近地轨道700千克增加到了1500千克!

这是一个相当逆天的存在,近地轨道运载系数直接到达了5%。

一般情况而言,液体燃料火箭的运载系数都比较高,近地轨道最高的可以达到4%以上,平常的也有个2%~3%。

而固体燃料固件的话,近地轨道运载系数一般都在1%左右。

这还要分级,也就是飞一会之后把燃料消耗完的死重扔掉,让火箭保持更轻的质量。

可这枚试验箭不一样,它没有分级,只有最下边的那个喷口,计划是单级入轨,直接把运载的设备送到轨道上。

事实上单级入轨是一个“很蠢”的想法,因为它会一直带着死重飞行,这样运载系数会非常低,低到只能把自己的空壳送上太空轨道,不能运载任何物品。

甚至连自己都送不上去。

当然,有些人对它念念不忘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的机构非常“简单”。

导致火箭发射失败的原因不少,其中就有多级火箭无法分离、分离之后发生碰撞或分离后无法点火的情况存在。

如果是单级入轨的话,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只要一级,不需要分离。

只有起飞用的喷口,能点着就起飞,点不着就老实带着,不需要到了空中再考虑点火失败的问题。

可人们计算之后发现它的缺点要远大于优点。

单机入轨能运载的东西太少了,运载系数非常接近0,甚至可能连运都运不了,那就是负数!

而多级分离危险的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越来越少了。

可是随着金属氢的出现,这种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科学家们重新计算之后发现它的运载系数上去了,哪怕单级入轨的运载系数也相当可观。

货运的话,单级入轨肯定不划算。

可如果是载人的话,单级入轨的吸引力就大了。

结构简单就代表着更安全,这对于载人航天来说太重要了,哪怕运的东西少点。

甚至这次试验成功的话,繁星航天部门和李未来就要试试传说中的载人航天神器了。

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是一种非常厉害的飞机,它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水平起飞,以每小时1.6万~3万公里的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00公里高空的飞行速度为12~25倍音速,而且可以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飞行器。

返回大气层后,像飞机一样在机场着陆,成为自由地往返天地之间的运输工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