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我的妹妹是偶像 > 八七一章 君子如“羽”

我的妹妹是偶像 八七一章 君子如“羽”

作者:赵青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6:53 来源:笔趣阁

吃过晚饭,苏虞兮先告了辞,苏巍澜看着这个堂妹如皎月般的背影若有所思,本来是想说服她帮助自己,重新回到“偶像计划”的,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她说服,股票下跌是正常现象,非他之过,也只能苦笑两下。

柳花茗从窗户里看见苏虞兮走远,忍不住问道:“你妹妹说的那只股票能买吗?”

苏巍澜“呵呵”一笑,颇为自豪的说道:“放心买吧,真要亏了,我赔双倍给你........”

柳花茗挽着苏巍澜的手,语气甜蜜的说道:“我才不要你赔呢.......真要亏了,你连续陪我两个晚上,我就满足了.......”越是在有钱人面前你就越要表现的不在乎钱,越是在有权势的人面前,你就越要表现的不畏惧权势,这是柳花茗混迹尚海上流社会一段时间的总结,不能不说她还是很有称为交际花的潜质的。

而苏虞兮在回去的路上,在考虑的是如何加速华夏唱片业的死亡,可以说程晓羽的突然崛起强行替华夏唱片制造了一个**,也为华夏唱片业的衰败至少延续了两三年的时间,可以苟延残喘一下。

如果剥开程晓羽一个人创造的销售数据(毒药 偶像计划 罪恶王冠),其实华夏唱片的实体销量已经比曾经的顶峰2007年的销量,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六。

只是唱片业内部的人士并没有意识到辉煌已成过往,唱片已经马上就要被网络挤压到了历史的墙角,光看大数据唱片业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经过程晓羽的提示,苏虞兮才通过触目惊心的数字发现“唱片”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时代宠儿已经在慢慢的走向迟暮,甚至步向了死亡的命运之路。

唱片业作为“舶来品”早年在华夏并没有形成规模,起初还只是在华夏录音,在国外制作完成唱片。直到上世纪30年代,随着唱片在国内的普及,逐渐形成了“新索”、“胜利”、“大中华”三大唱片厂牌以及十几家小型唱片公司的体系。

1979年,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唱片业进入音像时代,经过不过短短十多年发展,300多家音像出版单位、数百家复制生产厂家、10余万家销售商平地而起。这时候新索唱片公司、橙天唱片公司、上河唱片公司等新崛起的唱片公司相继在华夏做得风生水起,华夏的唱片业开始腾飞。

但时至今日,音像出版单位不增反减,CD生产厂家也只剩下了十多家比较大型的厂家,销售商更是只剩下了少数大型连锁店,当然这是商业趋势。

可华夏无人注意,就在今年年初,经历了二十年的运营,美国最大的音像连锁商店,千禧音乐(MillenniumMusic)正式对外宣布,不仅要裁员,还要关闭三分之二门店,将主要销售阵地转移网络上面,并计划持续减少门店数量。

而曾经随处可见的华夏的私人音像店,具数据显示也在缩减,但私人音像店只占华夏音像店的一小部分,因此并不具备参考意义,而国有的大型连锁音像店,他们暂时还亏的起........

苏虞兮从美国音像行业的逐步衰退,已经看到了程晓羽所预计的唱片业的未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首先她要做的就是把新发的这张“偶像计划”的专辑销量打到历史最低点..........

苏虞兮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却也没有忽略她最在乎的问题,程晓羽在监狱里,实际上是脱离了她的掌握的,当然她不是没有想过,但如今媒体如此发达,加上程晓羽又是重点关照对象,并且许沁柠还在东京,她自然不怕程晓羽又会神秘消失。

........

而此刻伊集院静美也展开了自己的营救计划,当所有人都在想着走法律途径解决程晓羽的问题的时候,许沁柠想到的是保外就医,并打了电话给伊集院静美,问有没有办法,多少钱不是问题,伊集院静美只是叫许沁柠别急,她作为一个准霓虹皇族,想的却是另外一条路,通过舆论来推动天皇发布“特赦令”。

根据《霓虹宪法》第一十六条,天皇有权大赦、特赦以及减刑,但光凭借她做说客分量不够,必须有民意支持。

前些日子关于程晓羽纪录片的播放给他赢得了不少口碑,但这远远不够,此时还要把程晓羽在法庭上营造的死不悔改的负面形象扭转过来,让他成为一个英雄才行。

伊集院静美心中早有腹稿,说起来她欣赏的就是程晓羽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霓虹贵族和武士道一直所推崇的精神。

伊集院静美找关系在霓虹风气最自由的《朝日新闻》上发表了一篇名叫《君子如‘羽’》的文章,这篇文章被刊登在了最红的板块《新闻视点》,又因为是准太子妃写的,因此引发了霓虹民众对程晓羽的“玉碎”精神的大规模讨论。

文中写道:“去年十月份,我第一次见到了晓羽君,很多人费解他为什么会来到霓虹,我其实也很想知道这个答案,于是苦苦纠缠了数个月,花了无数心思,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次专访,前些天他的案子尘埃落定,无论在华夏还是霓虹,对于判决都各持一词,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这个判决是否公正,我只想说说我心中的程晓羽,和他所秉承的“玉碎精神”。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程晓羽的官司早已通过互联网传遍了世界。但令人奇怪的是,与去年主流媒体的“骂声如潮”相比,今年判决前后媒体的反应却是出奇地‘平静’,众人只在意他该不该被判刑,然而在网上在报纸,没有人讨论程晓羽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而无论在报纸还是网络,你几乎找不到一篇像样的评论。

一是,因为这场官司时间拖得太久,原来喜欢批判程晓羽的“右派”,骂人的激情已冷。

二是,因为大多数人对程晓羽根本不懂。不仅那些逢华夏必反的“右派”看不懂,就连我身边的大多数普通看客也是一头雾水,他们不懂程晓羽到底在坚持什么,他为什么死不认错。

在大多数人心里,如果程晓羽诚恳地道个歉,说几句漂亮的场面话,那么这一页就算翻过去了——记住教训,放弃仇恨,得到人民和法律的宽恕,程晓羽依旧还是个好“同志”。

但以我个人对程晓羽的了解,我认为这纯粹是一厢情愿。他可以说遗憾,能够说反省,却不会认为自己错了,他在顽固的坚持自己的正义!

其实这样的程晓羽正符合我们霓虹人的审美,这种独特思维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纠结的玉碎精神”。

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说:在美国人看来,霓虹的军国主义电影是他们看过的最好的“反战电影”。无论是描写日俄战争,还是“七七事变”,镜头里展现的都是泥泞里的行军,鏖战的困苦,你看不到胜利的场景和“万岁冲锋”……一家三代,历经三次战争幸存的代表,他们成了瘸子、瞎子、残废人……

但这却叫我啼笑皆非,外国人从这些电影中看到的是“反战”,而我们自己看到的却是“英雄主义”。我们对英雄的定义与美国和华夏截然不同。

华夏人评伦英雄,首先要看他在“政治上是否正确”。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华夏开国元首说: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就比鸿毛还轻。

在华夏人看来,一个人立场错了,还十分拼命,那就不是英雄,而是“倒行逆施”,因此程晓羽的行为在华夏人看来有些愚蠢,华夏人讲究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讲究的是“瓦全”,但程晓羽偏偏是个在美国长大的华夏人,他的思维具有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有华夏人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这样的精神最符合我们霓虹人的英雄观,我们霓虹人一直都认为英雄与立场无关,而在于他是否“努力”。如果这个人刚好又身陷“小情义”和“大情义”的矛盾之中,最后他舍却“小情”,成全“大义”,那么这个人就是大大的英雄。

……

在我们霓虹人看来,经历了“痛苦的纠结”,最后拼尽全力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坚持了自我,这样的人就是英雄。没有“痛苦的纠纷”就没有戏剧性,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就算不上是英雄。

有时候为了衬托英雄,文学作品会把这种“痛苦”搞到在外人看来“极其变态”的地步。民族史诗《四十七浪人》中,有的武士为了给主公复仇,竟把妻子卖到妓院里,筹集经费;有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竟要杀掉亲妹妹;有的杀掉自己的岳父;有的为了刺探情报,竟把妹妹送给敌人做小妾……

在《四十七浪人》的故事里,将军禁止武士私相复仇。浪人们虽然手刃仇人,却同时违反了将军的命令。为了给将军一个交待,四十七人全部切腹自尽。我们的小学课本中对此的评论是“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鲁思-本尼迪克特说:霓虹人认为真正的强者应该能够抛弃个人幸福而履行义务……

近代以来,我们试图建立某种可以凌驾于一切领域的道德标准时,我们常常选择“诚”。

而程晓羽这样的行为,无论哪一点都做到了,他从华夏来到霓虹么就是“抛弃个人幸福而履行义务”,他在法庭上的坚定,正是对自己,对他人,对法律的“诚”,他的坚持是纠结中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们在来看看《地狱十日谈》中程晓羽的表现,当之无愧的“英雄”!

活下去!这是一个纠结了霓虹几千年的难题。

我们霓虹是一个被火山、地震、海啸、战争、贫穷、饥饿反复折磨的民族。“生存危机”像一把高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方面让我们民族养成了坚韧不拔的个性和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

“活下去”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终极目标,甚至“活下去”都成为了我们的偏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本五十六曾经让参谋制定了一个进攻和征服印度的计划,但目的确是为了保护已经到手的新加坡,这就是典型的霓虹思维。

实际上一度“活下去”已经成为当时霓虹最高的价值判断和一切行为的借口。

为了“活下去”,我们可以策划阴谋,编造谎言,突然袭击,出尔反尔。为了“活下去”,在战败之后我们可以委屈求全,拨出5000万日元作经费设立“特殊慰安设施协会”,并在报纸上打广告公开招募了6万名霓虹妇女为美军提供*******曾有人调侃说:如果有一天霓虹要征服火星,那一定是为了保护地球。

而如今,我们却在责怪一个为了让自己妹妹“活下去”的程晓羽,不择手段!

这是多么的可笑。

最后,用一句电影中的话来结尾:“活下去的人该做的,就是不要辜负那些死去的人。把故事继续下去。”

虽然我们没有程晓羽这样特殊的经历,但在每个时代,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大家把各自的故事埋在心底,当做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活着,那些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那些从地震、海啸中幸存下来的,都有属于自己的别样经历。

我们无法审判在绝望的环境中人的所做作为,但是程晓羽是高尚的,分食物给他人,冒着生命危险攀登电梯井,自己一个人抗下了杀人的恶名,而这些人还是穷凶极恶,威胁他们生存,杀害他救命恩人的仇人........现在你扪心自问,他错了吗?

程晓羽当然没错,他只是一块被霓虹法律打碎了的“玉”。

(特此声明,此文无关政治。)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