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我的妹妹是偶像 > 第六零四章 有趣的尝试

我的妹妹是偶像 第六零四章 有趣的尝试

作者:赵青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1:59:29 来源:笔趣阁

在程晓羽发了这篇细语之后,也有无数的好事者毒药,但是毒药这个万年潜水段子手,似乎自从发过那条不定期更新之后,就踪迹全无了,对于广大“药粉”的和留言丝毫没有回应。

这让广大吃瓜群众大为失望,次次都要和别人撕比的撕比王“毒药”居然不出声,原本和毒药撕比的水平都算不上高,这一次来了个厉害的,很多人都在期待一番龙争虎斗,结果一个人写了篇论文探讨民乐,什么干货都没有拿出来,一个连声都不敢出。

程晓羽看见无数的“药粉”在“毒药”的细语下面留言:“毒药,程晓羽喊你出来撕比了!”也是有些无语,看样子好不回应似乎也不好。

程晓羽忙了一晚上写谱子,还打了电话给廖东能,请院长帮忙邀请一个管乐高手过来。只是程晓羽这纯粹属于自虐行为,自己打自己耳光打的乐此不彼的,也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第二天不止是网络上更多的人加入了讨论,连gg音乐网的投诉电话都被打爆了,都是问“毒药”去哪里了?叫他出来正面硬刚程晓羽的。

程晓羽一直认为纯粹是一种美,融合未必也不是一种美。

第二天,程晓羽就叫来了夏纱沫来他家,又叫苏虞兮请了假。

廖东能虽然没去医院看过程晓羽,但是也给他发了短信,他是十分看的起程晓羽的,因此直接帮忙请来了“上戏第一吹”郭亚老师,郭亚代表了华夏民乐管乐演奏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唢呐,他发明了唢呐的活芯,使得唢呐可以变调演奏并且吹奏半音阶,是当之无愧的大拿级别人物。

其实就算是廖东能亲自去请郭亚,郭亚要不给面子,也可以推辞,但当听说是帮程晓羽的时候,郭亚思考了一下,还是答应了。昨天的他的学生,把程晓羽写的这篇《民族音乐以及我国民族音乐流行化的未来在哪?》已经发给他看了,因此他对程晓羽的见解也很是好奇。

上午九点,程晓羽就叫家里的司机去上戏接了廖东能和郭亚,等廖东能和郭亚到的时候,程晓羽坐着轮椅被苏虞兮推着去了门口接两位老师。

廖东能乍一看见程晓羽还半晌没认出来,眉眼依稀相似,但颜值差距实在太大了,直到程晓羽主动出声道:“廖院长好,郭教授好。”他才敢确定如今面前这个清秀俊美的男生确实是程晓羽。

寒暄几句过后,程晓羽邀请了两位去他的录音室参观,两位老师都知道程晓羽的身份,对他家的奢华并没有觉得奇怪,但是对他家居然有如此专业的录音室大为惊叹。

参观完毕之后,程晓羽请了两位老师在他的工作室坐下,佣人端来茶和点心,程晓羽笑了笑说道:“今天请两位老师来,主要是想聊一聊民乐,研究如何将民乐带进现代音乐,比如爵士,摇滚,电音等等,我认为现代音乐结合民乐是趋势,首先我要讲的是民族乐器并不等于民族音乐,《黄河钢琴协奏曲》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之一。我们都知道这个曲子并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以抗日为主题创作的钢琴协奏曲”。虽然曲子本身没有真正用到任何华夏民族乐器,我没记错的话仅仅是2ndmovement引子那段儿有一点竹笛而已,但是《黄河钢琴协奏曲》曲子本身非常信达雅地展现了华夏民族音乐的魅力。虽然《黄河钢琴协奏曲》还运用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协奏曲的很多特征,比如说绝对受rachmaninoff(拉赫玛尼诺夫)影响的有力的,跨八度的钢琴华彩。但是我和很多国外学者都认为是《黄河钢琴协奏曲》对华夏民族音乐进行了多处推广。所以应该可以说,虽然几乎没用使用民族乐器,但这首乐曲,它绝对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了世界。第二,关于民族乐器的使用...........”这些见解都是源于程晓羽自己结合未来的音乐发展趋势所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比较正确的方向。

等程晓羽说完,郭亚面色复杂的看了廖东能一眼说道:“没想到程总监对民乐的见解都如此深刻,让我这个老师都有些惭愧啊!”这里郭亚没有称呼程晓羽为同学,是对程晓羽能力的认可。

做为上戏的老师不可能不关注这个风头快要盖过整个上戏的学生,昨天程晓羽的《民族音乐以及我国民族音乐流行化的未来在哪?》这篇细语刚一发,他的学生就发给他了,叫他看看,文中所说的内容,他们作为圈内人士都知道,但没说出来的话,全被程晓羽捅破了,但郭亚虽然认同程晓羽的言论,他却不能跳出来支持,毕竟程晓羽敢说,是因为他并不算民乐圈子里的人。

民乐的发展方向一直都有争议,程晓羽说的在理但也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案,郭亚顿了一顿反驳程晓羽道:“其实民族音乐里面也有很多比较细的划分。古筝古琴就属于完全不同的频道。大众音乐,有一个特点,就是新鲜,因为新鲜意味着刺激,刺激带来快感,但过于新鲜,就意味着保质期未知。但是严肃音乐,或者说是文人音乐,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它们会更多的注重精神内质,注重思考。所以小众的音乐,在时间的淘洗之下,变化不大,因为美的本质不会变得太快,保质期很长。至于加爵士乐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只是喜欢不喜欢而已。时间自然会将不好的淘汰掉。能够留下来的,才是经典。”这里郭亚的观点其实就是程晓羽昨天晚上帖子里说过的,民乐不需要流行化的观点。

廖东能也看了程晓羽的帖子,接过话题说道:“虽然我对民乐的了解不深刻,但权当我抛砖引玉,我也觉得将民乐带进现代音乐,比如爵士,摇滚,电音肯定不是民乐的出路,反而是与之相对的摇滚乐之类音乐的出路。在英文当中夹杂拉丁语、在白话文中夹杂文言文,绝不是使拉丁语、文言文与时俱进的尝试,只是想让我们自己看起来比较有文化的尝试。其实最后,又还是归结到一个老问题: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的冲击。“美国化”/“麦当劳化”还是“全球本土化”(glocalisation)?我倾向于前者。我们这个社会依然保有强烈的现代化冲动。音乐无法脱离其社会属性存在,你如何能要求奔波在钢筋森林、每日渴望除魅的人们,能够自发地《渔舟唱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民乐,如同使民乐诞生的相应社会生态,它们最多是一种象征“新鲜”的点缀,一种如同中医的“替代医学”,一种“替代品“。木已成舟了;因此新鲜过后,还要回到日常。”

苏虞兮当然支持程晓羽关于民乐需要革新的观点,说道“音乐很多元,不能被传统束缚和框死,例如我哥所做的很多音乐,既体现古典乐器音质独特之美,继承过去,又突出节奏性,非常符合现代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比如用钢琴加二胡来表达忧郁伤感的音乐就无可匹敌,这些尝试都是很容易被年轻人和西方人所接受的...........”

.............几个人又无比激烈的将讨论延伸到了古典与现代上面,都是专业人士,自然说的也十分的深刻。

郭亚完全没有想到不仅仅是程晓羽有见识,就连这个偶像明星妹妹说话都如此的高屋建瓴有理有据,直击民乐的软肋,土壤越来越稀薄,他沉声说道:“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学习民乐的出路要比学习西洋乐器的窄的多,除了选择留校,只有极少数人能去专业的乐团,大部分都转行了,我有不少同学都选择了从事其他行业,民乐只能成为爱好。学西洋乐的从事本专业的同学反倒在比例上多很多。”

这个时候有人敲门,程晓羽转头看见夏纱沫已经到了,笑了笑说道:“多说无益,今天请郭老师过来,就是做一次有趣的尝试,我们来试看看将民乐改编一下,会不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是我昨天写的一个谱子,将湘南民歌用多种风格混搭,编了一个曲子,因为要借助郭老师强大的吹奏功力,所以今天特意请了郭老师过来。”接着把谱子递给了郭亚。

谱子准备了四份,一份递给了苏虞兮,她负责钢琴部分,一份给了夏纱沫,她负责演唱,而郭亚则负责唢呐和管子,而程晓羽则负责了电音部分。

廖东能接过程晓羽的谱子,看他写了一个什么有趣的音乐,一看歌名,大吃一惊。

都是专业人士,四个人也没有废话,当即开始了练习。

.(谢谢旧日的风的大红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