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最强乡村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灶祭

最强乡村 第一百四十八章 灶祭

作者:江南三十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4:33 来源:笔趣阁

ps: 都市谪仙天资卓越的凡尘道长是修真界最不靠谱的天才。

《武傲乾坤》平凡小子武破天下,傲视乾坤!

《气冲九玄》看叶轩如何泡妹纸,踏破九玄境!

《独孤剑圣》世家子弟获得来历不明的“独孤九剑”和“易筋经”,自此走向巅峰。

《邪仙拐美计》靠,我到底夺舍了哪个牛人?

《三栖特种兵》空间不能阻挡,时间不是障碍。三栖特种兵,没有难成事。

《逍遥邪少》他出生时天有异象.虫有异动.他有超常人的体质思维和耐力.绝色美女非他不嫁.

新人新书才上架,求个月票、订阅、打赏,就算点个赞都行十分感谢,觉得喜欢本小说不妨多多支持!

…………………………………………

只从那天村中开完会以后,柳毅回家把事情的经过像母亲讲了一遍。这些事情早晚会传到母亲耳朵里面,自己还是投案自首的比较好。

10万元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像母亲那一辈走过来的人,对于金钱的看法跟现代的年轻人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到他们父辈生活的年代全是败家子。

不过这次母亲听完之后,只是亲亲的叹了一口气:“我想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算计,不过我不希望你把这些用到坏处。这次拿钱出去是为了帮助村里面的贫困家庭,你现在有这个能力应该那么做。”

说完有些迟疑的说道:“既然你对本村的村民都这样的热心,有时候你还是要考虑你姐姐家的情况,最开始吧还算可以,现在看你发展得这样好他们有些事情反而不好和你说了,你看能不能也帮你姐姐、姐夫一把,也让他们家过的好一点。”

“妈,这是姐姐跟你说了些什么吗?我也一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是看着他们挺好的吗!”

“你啊,在这方面还是欠缺一些。在你日子过得普通的时候大家都其乐融融。但你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而你姐姐他么没有变化还是老样子,你说他们有时候想找你说道说道找你帮忙之类的,他们会下不去面子。”

“哦。我还真有些忽视了。不过妈我倒想到姐夫他们以后做什么。我也绝不会亏待他们。”

说实话柳毅就是差人手。只不过大男子汉根本没有想过姐姐他们能回农村做什么,所以这时候母亲提出来正在节骨眼上。他过年的时候正好和姐夫他们谈谈。

“你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又能做什么呢?”母亲见柳毅一下就给他姐夫姐姐想到要做的事情很是好奇。

“妈。你也看看这个办法是否可行,如果好的话我春节就跟姐夫商量叫他回家帮我算了。”

“你到时快点说啊!”母亲催促。

“我是这样想的,明年我不是打算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吗,还有果园的水果也要大批量的进入市场,姐夫不就是在他们厂里做销售这一块的吗,我干脆叫他来贩卖蔬菜水果,你看怎么样?”

“这能行,你姐夫可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要是弄砸了你不得也跟着亏损,果园那么多工人要养活一年下来开支不小,你姐夫能胜任这个工作。”母亲提出她的看法。

“能,怎么不能,我敢保证吃过我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的人,绝对还想吃,我想那时候蔬菜水果不敢能卖出去还能卖上好价钱。”柳毅自信满满的说道。

“那就好,有些事情电话里面说不清楚,赶明过年他回来你亲自给他说。”

“妈,明年还有很多事情,前几天大伯找过我了,我准备叫四哥管理果园、大棚的肥料这一块。那柳俊现在被我送到吴总酒店学习管理去了,以后的农家乐我就交给他打理,你看可以吗?”

既然说了姐夫的事情,柳毅干脆其他事情都跟母亲做下沟通,现在也只有柳毅和他母亲相依为命,所以家里面柳毅很是在乎他母亲的看法,这不是有钱无钱可以超越的。

“这些事情你不用给我送,我就是担心你姐姐刚才才跟你说了那么多。现在你长大了,很多事情考虑的比我还要周到,你拿主意。”母亲对柳毅很是放心。

今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过今天家里准备一个多年都没有举行过的礼俗,那就是祭灶神。

祭灶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礼俗。灶神在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是人们信奉的资格最老的神祇之一。早期的灶神产生于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不熄灭的火便是他们的灶,因而火神与灶神是一致的。到了夏商时期,灶神逐渐与火神分离,成为民间单独尊奉的一位大神。

据《礼记.曲礼下》载,周代“祭五祀”就已包括祭灶神了。所谓“五祀”,是春季祀户,夏季祀灶,中央(夏秋之交)祀中霤(中堂),秋季祀门,冬季祀行。这里对灶的祭祀,主要还是看中灶与门、户等一样对人具有实用价值。但到汉代之后,灶神就转化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的神了。

灶神家家都有,是人们最甩不掉、摆不脱的一位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里守着 一位监护神,不能不怕他上天告状,因而有关灶神的忌讳最多。

据《敬灶全书》列举,有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在灶前赤身露体;月经未完的妇女不得经过灶前;披头散发者不得烧饭做菜;不得将污秽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这些忌讳,除了在灶前小便、吐唾沫等有碍卫生以外,许多都没有什么道理。但由此可知,古人对灶神是怎样毕恭毕敬了。

对灶神的忌讳如此之多,而一日三餐又顿顿离不开灶。人在灶前稍不留意犯了禁忌,得罪了灶王爷,腊月二十三上天一汇报,就不知将会降下什么祸事。所以,在灶王爷上天之前,人们必定要郑重其事地祭祀一番。

古时候每逢祭灶这一天,不论大户小户,不分贫富贵贱,家家都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设供祭灶。这时还要在厨房神龛供奉的灶神像两旁,贴上千篇一律的新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

关于祭灶的供品,汉晋时流行以黄羊祭祀,南北朝祭灶则用“豚酒”。宋代按范成大《祭灶诗》所说,“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食品就更加丰富了。

这些供品无非是要堵住灶神的嘴,让其酒足饭饱,心满意足,上天后切莫计较家长里短的杂事,多加包涵。明清时期,祭灶食品由荤变素,增加了柿饼、干果之类。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还增添了灶糖,即麦芽糖。麦芽糖又甜又黏,把它糊在灶神嘴上, 一来灶王嘴吃甜了,就不好再说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嘴。至于连糖果也供奉不起的贫苦百姓,则只好对着灶神许愿。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今年日子过得苦,来年再请你吃糖。”

祭灶活动是一种迷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己命运的茫然不解,他们只能把自己遭遇的各种吉凶祸福托之于神。 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到近现代祭灶活动就逐渐衰亡了。

不过这种事情再迷信他也是一种习俗,你能说中秋吃月饼不是一种习俗,他最开始一样流传这神话故事,这不是一种迷信。

所以在都市消逝的很多风俗文化都被农村(还指针对偏远一些的山村)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

柳毅也觉得很多华夏的节日就是封建迷信,但为什么不全部取缔现在还有很多要加以保护呢,那只是为了有一个传承有序,能表达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母亲之所以要祭灶也是新房新年,很多传统的习俗都要遵从,期盼保得一家太平安康,取一个吉庆的兆头罢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