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洋 > 第二百五十八章 最后的皇帝

北洋 第二百五十八章 最后的皇帝

作者:戒念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4:39 来源:笔趣阁

毫无疑问,谭延和他的北洋在这次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军事政变中将所有的人都给打蒙了,就连谭延的父亲谭钟麟在这次政变之中也成了“俘虏”,当然没有人敢拿谭钟麟怎么样,只是根据谭延的要求,将谭钟麟的府邸团团围住——老爷子对起义的态度不明,也许是支持,他可能会误以为谭延来当皇帝,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反对,中国传统读书人对于正统情结的力量是很难想象的,哪怕这个王朝已经彻底无可救药……为了防止谭钟麟做出谭延不愿看到的举动,干脆变相的软禁谭钟麟——他不是第一个,几乎所有的满清权贵都“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谭延不愿意搞种族清算,最主要的考量还是来自于中国脆弱的基础,尽管重兵在手,对付已经没落到底的八旗兵根本不在话下,但放眼中国巨大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构成,他不愿意将自己的资源耗费到中国内斗中去。

北洋造反是非常突然的,从李韬配合先遣部队夺取京师防御开始,不到一个小时便彻底宣告这次政变的结局,等谭延带着第二镇和直隶督标新军到来的时候,只是加强巩固了这一效果,彻底断绝了翻盘的可能性。

至于慈禧太后在北洋军冲进颐和园的时候,她老人家还因为昨天看戏熬的太晚沉睡不醒,结果被闯入的北洋军士兵从床上抓了起来。原本她还像保持一下这个国家实际统治的威仪,但面对北洋士兵的枪口,她明智的选择了配合,但要求穿戴整齐,不过李韬当面拒绝了他,只是让士兵递给宫女一件普通的外套——九月地气温并不是很凉。

这倒不是李韬故意羞辱慈禧太后。而是谭延三令五申告诫起义军将领,一定要注意保护皇家园林尤其是里面收藏的各种古玩珍宝,将所有的太监宫女集中看管也是防止他们夹带这些珍玩趁乱出宫。

北洋的人都知道谭延是个非常“让人生畏”地收藏家——他不仅富有,更因为北洋而有着让人生畏的权力。在他的“手腕”下,不要说天津那些与外国有很深联系地古董商人闻风丧胆,就是中国古董交易的中心琉璃厂的古董店老板们也是忌惮不已。如果是正常的古董商人。谭延自然会公平买卖,但那些被他知道的走私古董大户,在他们的眼中,谭延已经不是单纯强买强卖的“恶客”那么简单了,一旦被盯住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家产连根拔起,自己和家人只有在牢房和各种工程中耗尽自己最后一点气力。

可以说谭延在接手北洋势力的那一天开始,倒在他手上地古董商人已经不下百人,就是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在这两年,尤其是他第一次带兵进入北京之后那短暂的时间里。琉璃厂如同被蝗虫过境一般,一大半的古董商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近这段时间是李韬接手京师治安,他则成为谭延的化身,继续成为琉璃厂古董商人的噩梦。

谭延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在周围人的眼中,除了对名菜、名茶、名酒、雪茄、咖啡等有些偏好之外,剩下来最为凸出地便是收藏古董了。不过他们都不明白谭延还真地对古董看不上眼,他收藏古董无非是防止这些国宝在此乱世永远的离开中国而已,说实在的。这些珍玩对谭延而言并非意味着国家过去的荣光。相反是巨大的耻辱——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数千年下来数不清的珍玩古物,这些东西大多每一件都可以让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夜之间变成小富翁,也就是说数千年来这些珍玩意味着一个个王朝地更易,统治地穷奢极欲。

庚子事变没有生,天津和京师的文物古迹保存地非常好,谭延希望至少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不要爆太大规模激烈的军事冲突。要打也要放在城外打,像京师的房屋结构大多都是木质。不要说炮弹落下来会怎么样,就是一把大火对还没有现代消防系统的京师而言那搞不好就是一场灾难——曹锟他们在刺杀奕的时候,搞的那点动静就让方家园的部分房屋被焚毁,可见火灾对京师的影响有多大。

这次起义的突然性已经挥到非常理想的地步,京师内部基本上都没有爆多大的战斗,只是在开始阶段有零星的枪响。绝大多数京师市民还不知道凌晨生了什么事情,只是早上一开门便看到了全副武装的北洋士兵和警察在街道上巡逻,对于这个景象他们并不陌生,北洋负责京师防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所有的居民都现这支还算熟悉曾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军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都没有辫子!

在将慈禧太后送到紫禁城之后,在谭延的安排下,北洋士兵将全城大小街道的显眼处都贴上了安民告示——北洋起义推翻满清王朝,现在清政府的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下到王公大臣全部一网成擒,清王朝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则消息成为今天所有京师居民里最大的新闻,谭延虽然软禁了所有的王公大臣,但是却没有对街上的居民怎么样,只是在晚上九点之后会施行宵禁。老百姓是不会有多大的反抗力量,他们还要生活,这王朝更易的事情最多在他们的口中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谈而已,他们还没有为这个王朝殉葬的觉悟。谭延不想为了推翻清王朝而夺了普通百姓的饭碗,他们也不可能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反抗力量,在面对荷枪实弹的北洋战斗机器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也正是基于于此,谭延不想自己落下这个臭名。

天色一亮,直隶三省的百姓先知道了自己头顶上的天空居然变了个颜色,以往趾高气扬地八旗老爷们居然都成了阶下囚。剩下来的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也惶惶不可终日——为了取得地方百姓的支持,谭延在起义便成立了政府,直隶三省地府衙全部予以保留,而京师因为情况特殊成立了军政府。以后在全国各地北洋所能够直接占领的地区都要成立军政府,军政府除了维持地方日常政务处理之外,还有一项重要职能。接受当地百姓的控诉,以往仗着满人权势欺压百姓全部都列为第一优先打击地对象,只要被查证属实则立刻被关押,财产优先补偿受害,根据罪行大小来决定是杀头还是被判服苦役。

直隶三省所有的报纸都推翻了昨天的已经印出的报纸,全部重新刊印新的报纸,当然报纸的头条新闻便是北洋起义推翻清政府,而中国的其他地方都接到了谭延的起义电文,规劝所有的地方政府归降新政权。同时也好不避讳地提出如果负隅顽抗的话必然会遭到北洋的打击。驻天津和京师的各国驻华公使和不同级别的外交人员也都接到了谭延的请帖,希望他们能够前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驻地来商谈中国新政权和各国之间未来的关系。

慈禧太后在见到神情有些恍惚的光绪皇帝之后,立刻和他抱头痛哭,大骂谭延不是东西,忘恩负义,而一旁一直都和慈禧太后不对盘地珍妃也在这个时候放弃了以往地成见,哭成一团。

“你骂得不错,我是忘恩负义!不过太后可曾想过你老人家对这个国家是不是忘恩负义呢?这个国家给你吃的、穿的、用的,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太后可曾想过您五十大寿碰上了中法战争。六十大寿又碰上了中日战争,太后你又曾做过什么呢?昆明湖换了渤海,这句话没有什么错吧?!”谭延从外面走进来,他的身后是一群北洋军官。

慈禧太后听后立刻停止了哭泣,站起身来用手指着谭延说道:“这天下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谭延懒洋洋的摆摆手说道:“太后,你就省省这些力气吧!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这套东西来办地话。那还有造反这个词么?中国几千年地历史岂不是应该一个朝代便是千秋万代?!这个天下不是你爱新觉罗一家的。如果这个家族只能想着自己不管百姓死活,不管国家兴衰。那有人造反夺你家天下又有何妨?!……今天我谭延是反了,也是我不能容忍你们再这么胡作非为下去,将这国家最后一点元气败尽……”

“哼!说得比唱得好听,哀家就不信你谭延能够治好这个国家?就算你能治好,你地子子孙孙中就个个贤明?古往今来王朝更替,不都是败在了不肖子孙的手里?!”慈禧太后冷笑的说道,还看看正趴在珍妃怀中的光绪皇帝,心中更加怒火中烧,用脚踹了光绪皇帝一下恨铁不成钢的说道:“爱新觉罗家的天下都败在你手上了!”

谭延听后笑着说道:“太后,对您老人家,谭延还是非常佩服的,不过你还是想错了,这个天下也不姓谭,我谭延也不是不想当皇帝,可正如你说的那样,我也不能保证我的子孙就是个个贤明的皇帝,所以我压根就没有想当皇帝。今后的中国也再也不会出现皇帝,我今天反了你们,日后也不想别人来反我,反我的子孙,我们北洋将会建立一个类似美国那样没有皇帝的国家,天下的百姓将会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当然一下子自然是无法办到的,你可以认为我谭延人面兽心想做个太上皇,事实上这也没有多少错,这个国家还需要一个人来主事,至少一二十年内这种情况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等百姓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自然不会赖在这个位置上!”

“皇帝,这是我最后一次叫你皇帝,你的本名是载吧?这个名字可能连你自己都快忘了……你四岁登基到现在,可以说你这个皇帝在位这么长时间无非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虽有些权力但不过还是受太后所把持,一个皇帝活到你这个份上,也算是够窝囊了。不过以后你可以解脱了,你心中也不用自责败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就算不在你手上亡国,也会在其他爱新觉罗家的人手上亡掉……也许你会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个好皇帝,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六年前当你还只有十六七岁的老婆就敢卖四川总督的官衔。她是不是比当年的太后还要厉害呢?!”谭延看着光绪皇帝,用手指了指珍妃慢慢地说道。

谭延拍拍手说道:“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赶快把他们送走吧!”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等人一听到这话后,心中立刻咯噔一下,看着走过来的士兵厉声说道:“谭延,难道你敢弑君?我就是做鬼也不放过你!”

谭延扭过头来对慈禧太后微微一笑说道:“我这个人一向都很好说话,不过杀起人来我决不手软……太后莫非是怀疑我不敢杀了你们么?不过不用担心,我是不会杀你们的,我要让你们活着看着这个国家在我的手中逐渐强盛起来。当然,你们也不会再享受到半点皇族待遇,你们会有饭吃,但是需要自己地劳动,为了防止你们被一些头脑热的人利用,你们剩下的日子只能在监狱中渡过……”

说完谭延便转身走了,他实在没有这么多时间和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磨蹭。杀掉这些满族权贵是最傻青地事情,这样做除了让自己出一口恶气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再他们的死会让外国银行高兴的跳到房梁上去跳舞。谭延是不会做这么没有意义的事情。

“高才,据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有一个藏宝密室,这个密室只有李莲英等和她非常亲近的太监才知道具体位置,你回头仔细拷问一下李莲英等人询问这个密室的具体位置,这是未来的国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还有慈禧太后的陵墓,里面珍奇异宝无数,现在哪里还没有处于我们地控制之中。要迅派遣可靠部队前去接管那里……另外像李莲英、恭王奕的后人、那桐等人都是一个个会走动的宝库。这些人万万不可放过,李莲英等人还好对付。像那桐等人他们会将自己的财产放到外国银行,这方面看看他们配不配合,如果能够顺利起出那倒还好,若是外国银行从中阻挠,我还要想想别的法子……”谭延对李韬说道。

京师作为整个中国的中心,里面的达官贵人比比皆是,作为中国屈一指的富人“集中营”,谭延是不会放过没收他们的非法所得地。摆在明面上地珍奇异宝就够晃花普通老百姓的双眼了,但是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藏匿起来的财富更是惊人,现在慈禧太后还没有死,谭延也不用像历史上的军阀孙殿英那样借军事演戏之名去炸开慈禧太后的陵墓,直接将其财富起出即可。

李韬站直身体肃然说道:“请先生放心,属下这就去办好,保证不会少了半钱银子……”

谭延转过身对他说道:“这不是让我放心,这次我们造反必然会抄了很多蛀虫的老窝,里面的财富多得将会让人难以想象,我们现在所做地就是历史,我要求负责进行这项工作地人能够将之详细造册,然后让当事人签字画押……这些都是无耻之人盘剥所得,我们虽然取得光明正大,但如果你我的后人数十年后问起来地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够给他们一个非常明确的交代——所有一切的财富都进入了国库,而不是落到了某人的腰包中!”

中国经济最达的地方不是京师,是上海和天津,但是如果说哪个城市的富人最多,哪个城市聚集的财富最多,那毫无疑问是京师。这里是中国最有能力筹集白银的地方,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藏金”的习惯,如果能够将这些藏金掘出来,那数额将会过所有人幻象的极限,而谭延此时最感兴趣的便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的藏金到底有多少?据说慈禧太后为了会见一个外交官的妻子,从自己陵墓的陪葬品中拿出一串手珠,当即晃花了那个外交官妻子的眼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