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洋 > 第三百二十四章 猛药

北洋 第三百二十四章 猛药

作者:戒念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6:11:35 来源:笔趣阁

第三百二十四章猛药

谭延站起来向托尼公使伸出右手,一边握手一边说道:“旧大6对于中美两国无论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不肯以公平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而中美两国虽然中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但两国之间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着相当的利益共同点,这就是我们两国加强紧密合作的基础。满清政府已经被推翻,随着中俄战争之后,中国将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建设阶段,美国的资本、技术对中国来说格外的重要,毕竟旧大6给中国提供的资本都是带有很强的政治附加条件的,这一点是我所不能容忍的……我相信今后中美两国的关系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是走向更加紧密的合作和和平,还是走向猜忌、对抗甚至是战争,这都是摆在我们两国领导人之间很实际的问题。我个人对美国是抱有深深的好感的,也通过托尼先生你了解到贵国的伟大之处,我想我们会选择前者走向和平、合作,而远离后者……”

托尼公使笑着说道:“尽管这中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不过我对两国关系的未来非常有信心……”

“走一步看十步”,谭延对于已经成为定局的中俄之战并不放在心上,他更感兴趣的是未来。俄国内部的危机已经若隐若现,现在就开启和俄国的谈判会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利益受损,至少不能达到最大化的结果。托尼公使这次来以朋友的身份来见自己,无非是想要通过和谭延的私人关系来将协调中俄之间的矛盾揽到美国的身上,从中获得两国的好处,谭延对此并没有什么看法,对他而言可以一边等俄国那边返回更多的坏消息,另外一边也可以尝试和俄国人接触一下,不过以沙皇的骄傲,他对于现在俄国人就能够满足他所提出地停战条件不抱任何希望。

不过美国和德国方面处于各种方面的考虑,决心促成两个国家的停战议和。相比之下由于胜负已分,德国需要中俄议和的愿望更加迫切,而美国认为这场战争虽然符合国家战略的需要,但结果却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麻烦——从地理上,美国对中国地戒心更甚于对俄国,中国胜利与否对美国的贸易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无论中国和俄国对于开放远东市场都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但是两国对于美国在远东的桥头堡菲律宾的影响力可谓是天差地别。

原本美国占领菲律宾就有以菲律宾为跳板为参加“分肉”大餐而做准备,不过中国的迅转变让美国人在菲律宾问题上失去了目标——目前菲律宾内部局势也不稳当,美国佬的士兵在这里除了要经受水土不服等问题之外,还要面对菲律宾人的反抗,这对于美国来说麻烦多于好处。中国地迅崛起让菲律宾失去了对美国最大的好处,而菲律宾的市场显然和中国没法比,对于美国人唯一可以安慰地也就是菲律宾的资源还算不错。

对于菲律宾,谭延比美国人更加看重这块地方。菲律宾对于美国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安慰奖”,但在谭延的眼中活脱脱是一个金元宝。不过谭延却没有虎口夺食的想法——现在的菲律宾支柱还是农业,无论是在中国人还是美国人的眼中。那是“蛮荒”的代名词。对于菲律宾谭延所采取的办法更多偏向于商业,通过正规的商业运作来对菲律宾丰富地矿产资源下手,当然对于美国人在自家的门口上建立了一个前哨站,他总是不那么痛快的,所以他摁住了中国资本开菲律宾的设想,静待美国人被当地土著弄到不耐烦退却的时候。

同为列强后起之秀,德国和美国同样没有广阔的殖民地和市场为其国内资本开路,中国市场也就成为美国和德国在世界资本地图上最后一顿大餐,尤其是以往在中国占据数十年先导的英国因为关税和毒品问题跟新建立的中国政府彻底一拍两散。中国政府对英国资本实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谭延名下地产业不是在和英国同行斗,便是利用政府权威关闭资本额过十万元的工厂,这使得英国在华资本受到了重创,英国的空缺被美德两国抓住机会抢滩登6。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中国市场对英国资本的问题上,美德两国是有着共同利益的,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甚至这种竞争随着中国工业化脚步的长足展愈演愈烈,美德两国已经开始意识到在不远的将来。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斗争将会变得更加残酷。面对德国地工业技术,美国人显然不够自信,而从数据上也看出了美国人地心虚。

迈入了新的世纪,德国工业蓬勃展,酸、碱等基本化学工业是世界第一,染料、医药、摄影用地化学产品驰名全球,尤其是德国的染料工业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世界市场份额。由于中国的新兴崛起,中德两国贸易一直就开展的非常火热,销往中国的染料占据德国染料总出口额的百分之四十五。而更加可怕的是这一数字已经保持了三年。而且每年还在至少增长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可以说中国是德国染料的第一大出口国;因为中国的造舰计划和新兴的电气工业。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德国电气产品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虽说中国的造舰行动已经从去年开始进入低潮,但是国内电行业的兴起已经逐步代替了造舰工业,填补了这个空缺,可以预计未来进口的会更多。

相对于德国工业产品对中国出口的辉煌成绩而言,本来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从五年前的百分之七点五上升至百分之十九,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过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进口国,但是相对于德国从百分之十一提升至百分之四十的成绩,美国工商企业的成绩就相形见绌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国的主要几个贸易国中最重要的英国因为中国建国初期意图趁火打劫地行为激怒了谭延,在对英国资本输入中国的控制之严厉仅次于对日本的贸易,使得最近五年来英国对华出口和双边贸易额直线下降,目前中英贸易仅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的百分之十六不到,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是法国,其后便是俄国。

德国在中国地地位让各国列强包括美国在内都很眼红。到目前为止。中国建国五年来很难说得上任何一个列强有自己固有地势力地盘。以前抱有这种想法地英法两国遭到了沉重地打击。单看除去上海之外长江流域这几年外国资本展最为迅地并不是英国。而英国资本在长江流域地日子也是越来越难过。其支柱航运业就已经快要被蚕食殆尽——尽管商业遵循自由地精神。但中国地商人害怕官员远甚于一切。就像当年谭延用手紧紧扼住日本地咽喉一样。他也用一双无形地手打击英国在华商业资本。在长江和其它几条重要地航道上。在得到谭氏资本加盟后地招商轮船才是中国当之无愧地霸主。而无论从客源还是规模。太古、怡和现在连条“猛龙”都算不上。在强有力地政治和经济手腕下。它们连重复二十年前消耗战地资格都没有。

中国尽管目前还没有对本国海关有绝对地掌控权。但可以预见在这次中俄战争胜利后。这种丧权辱国地现象显然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中国挟胜利之威来对海关等敏感问题提出强势解决方案这已经是板上钉钉地趋势。美国和德国要考虑地是。中国在回收海关自主权之后。从中国进口原料地价格必然上涨。而出口到中国地工业产品成本上升也是必然地趋势。关键一个问题便是它们能否取得在中国设立资本更大地工厂。直接在中国生产工业品进行销售——谁能够在建厂资本额度上取得重要突破。谁就能够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地问题上占据更加主动地地位。德国和美国之所以热心于调解中俄战争。用意也就在这里了。

在调解中俄争端问题上。美国人显然比德国人先走一步——十月上旬。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会见了法国驻美公使朱塞朗。并且还和英国达成协议。“中国有权坚决要求占领海参崴。并且确保其在朝鲜地优势地位。朝鲜应该置于中国地保护之下成为中国地附属国……”

罗斯福是希望英国和法国能够推动影响俄国。从而及早地达成中俄和平条约。至于这款条约对谁更不利。这并不是美国地事情。美国只希望能够尽早地结束战争。战争每推动一天。中国就会为战争持续地胜利而举国欢腾。加上中国地军事力量不断膨胀。中国民族情绪地觉醒势必会高涨到美国心存忌惮地地步——根据美国在中国众多侨民地反应。中国人在面对外国人地时候总是有一种畏惧和自卑地心理。这是自内心地。混合着敬畏和憎恨地情绪。不过随着中国对俄战争地节节胜利。中国民族情绪高涨。中国人在面对外国人地时候。这种深入骨髓地自卑情绪正在消退。

虽然中国目前地开放程度距离美国一向主张地“门户开放”还距离甚远。但是这已经是除去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之外。中国是对美国资本开放程度相对最高。也是最为广泛地市场。中国对美国地重要性已经开始影响到美国地政治家们对中国地关注。中国民众地心理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一些目光敏锐地美国政治家地注意。这其中就有罗斯福。

罗斯福认为越早解决中俄战争问题对美国就越有利。因为他也注意到从俄国传来地不仅仅是战争失败地坏消息。俄国国内已经出现地一些反战情绪和6续出现地小规模罢工。可以想象如果中国人继续抓住俄国在远东控制力度不强地软肋穷追猛打地话。俄国人在远东地失败所造成地窟窿越来越大。而国内政府和沙皇地威信必然下跌从而引一系列地社会问题。以前隐藏在水底地泥沙会趁势被搅起。原先浮在水面上地问题将会更加不可收拾。那么俄国将会经历一场灾难。反过来会促进中国人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收获更大地果实——“眼前这一切若是继续放任下去。这对于美国而言将会是一场灾难。对于欧洲也是同样如此!”这是罗斯福对目前局势地一些看法。尽管有些人并不认同他地观点。

相比之下俄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要更为紧密一些。美国次之,而英国刚刚从法国的对立面变成转化为盟友,因为沙皇俄国的海军政策曾经挑战过英国,在巴格达铁路问题上也多有冲突,所以英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多少带着一丝火药味。

受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地命令,俄国驻法国大使涅里多夫将俄国准备和中国停战达成合约的消息转达给法国外交部长德尔卡塞。并且就达成条约的俄国底线也做了通报。俄国虽然在战场上节节失利,一次比一次更大的军事失败并不能打痛俄国对远东的野心,拉姆斯多夫提出俄国不会割让任何一部分国土,海参崴必须归俄国所有,并且拒绝任何战争赔款,拒绝销毁太平洋舰队……

法国外交部长德尔卡塞接见了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析原,将俄国缔结合约的条件也做了转达,表示法国愿意从中调解两国战争。卢析原以自己权限不够需要请示国内为由暂时未做表态,而是通过和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电报商议后将德尔卡塞转达的俄国条件电传回国内外交部。希望能够尽快得到指示,当然卢析原和许景澄心中都很清楚,国内的回复肯定是否定的——俄国人地条件太过苛刻。他们的铁路只修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距离现在中**队前锋所在的胪滨府(满洲里)还有两千公里以上地距离,而俄国在西伯利亚的重镇赤塔距离胪滨府则仅有几百公里,中国6军主力既然能够从胪滨府直入蒙古,也同样可以从这里出威胁赤塔,更加美妙的是胪滨府向北还有一段不到两百公里的铁路,只要让工程兵加以修缮便可以直接通车更节约了一部分运力。

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同意开始和谈,但是他依旧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加派兵力,用火车将五万俄军通过已经强行开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运送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中国肯定是将矛头对准了赤塔,这五万俄国援兵将要通过步行或马匹来向负责守卫赤塔的俄国西伯利亚第三军增援。

当卢析原的电报放到谭延的眼前时,他对此不过是笑了笑而已,不过他即刻命令还在东北地海参崴战役司令官杨电报,希望他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部队修整,在东北的十二万左右的军队做好战备,拟定作战计划准备抢在十二月份之前攻占赤塔。同时也命令中国工程兵部队立刻乘坐火车在胪滨府集结,尽可能的抢修道路,在军事集结之前将铁路尽可能的向赤塔方向推进。

命令下达后。两万余工程兵立刻乘坐火车赶赴满洲里,三天后便在满洲里西北方向一百七十公里处修建了大量的临时建筑,并且开始着手修建简易铁路。随后第二师也到达了这里,除了帮助工程兵修建铁路装卸物资之外,还要扩建营地,建立前线战备仓库——第二师的**后面便是第十八炮兵师,与大量的重装备随之而来地便是足够的弹药供应。

中国6军本来最先开进蒙古的军队便是从胪滨府为出的,进入蒙古的中国6军占领库伦,在探明道路之后便将大量的牲畜直接运送到胪滨府。打算如果铁路修建度并不让人满意的话。则使用蓄力来满足后勤运输的窘困。

对于赤塔中国6军并不陌生,作为西伯利亚的重要战略支点。赤塔地位置十分显要,6军情报部门早就对赤塔派出了人员了解情况,绘制了地图,不过当时俄国西伯利亚第三军并不是驻守在赤塔,以前赤塔周边只有两个步兵团,后来战争爆后第三军才转移到这里。虽然驻守赤塔地俄国兵力是多了些,但这里和海参崴不同,根本无险可守,说白了攻击赤塔的难度远比海兰泡和瑷珲要容易地多,在这样的地形上更能挥七十五毫米射炮和机枪的威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