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没时间了快上车 > 第十八章 顺世情如海托内兄,逢流年荣公封王爵

依着此时的风俗,在婚姻方面依旧有着“五不娶、七出、三不去?”的说法。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七出”、“三不去”说的是离婚方面,而“五不娶”说的则是娶妻方面的讲究。

所谓“五不娶”,指的是“逆家子(不听长辈话的女子)不取”;“乱家子(爹妈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糜烂)不取”;“世有刑人(祖上或父母犯过罪,受过墨、劓、宫、刖、刑者)不取”;“世有恶疾(家中有恶性疾病的、有残疾人)不取”;“丧妇长子(嫡母死了的长女)不取”。

不幸的是,林黛玉此时的状态正巧符合“五不娶”的最后一条。林如海五代列侯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当然知道这里面的讲究。丧妇长子不取,是因为内宅无大妇,长女缺乏嫡母管束,很容易缺乏教养。可要是让林如海在贾敏尸骨未寒的时候就考虑续弦的事情,又实在强他所难。然而,不快点续弦的话,日后他女儿出嫁的时候,这就是个问题,或者说是个污点,说不得就得背上一个“缺乏教养”的标签。

在这样一种纠结的状态中,前来吊丧的荣国公之子贾琏带来了贾母的书信,其中提到了带林黛玉北上京城的事情。原来贾母念及外孙女无人依傍教育,干脆把她接到膝下,亲自抚养教育有这么一位一品诰命老夫人来抚养,无论如何林黛玉出嫁之前是打不上“没教养”的标签的。

?于是,林如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年岁将近半百,本无续弦之意,黛玉年小多病,既无亲母教养,亦无姊妹兄弟,因此虽然不舍,却还是让林黛玉跟着荣国公府的大船北上归京。

一行人进京之时,恰逢荣国公病体稍愈,单身带从骑返京。他是凯旋将军,虽然没有带大军耀武扬威,照例皇帝是要“郊迎”的。方至通州,已有旨意到,“着皇四子和硕宝亲王弘历率诸王皇子及文武百官迎贾赦凯旋归朝,用皇帝仪仗。钦此!”

第二日辰时,贾赦带着顺天府送来的卤薄仪仗,由几百名军士前呼后拥。另有十名俱都都是钦封参将衔的亲兵,穿着簇新的黄马褂在前开导,举着钺、节、镫、斧、旗、牌,中间拥着御赐十六人抬大轿进京。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她昔日常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三代国公,与别家不同,上岸一见,果然如此。荣国公速来以军法治家,连日来所见的些仆从护卫,举动行止俱都有板有眼,一派剽悍之气,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亦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谁知,自上了轿,行了半刻,轿子却忽然停下,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遥遥见得前头一大片龙凤旗遮天蔽日,在西风中猎猎招展,约可有一里之遥。又有号炮齐响,鼓乐震天,黄钟、太簇、无射、姑洗、蕤宾、大吕之声扬天齐奏……一问方知乃是荣国公贾赦今日归京,上令宝亲王率诸王皇子出京十里迎接。

队伍停了半晌,待贾赦队伍过去之后,方才缓缓起行。等进了荣国府,又是一番气派景象。不过黛玉已经无暇细看,很快便与老太太见了面,两下抱头痛哭不提。

却说贾赦坐在轿中,一路行往京城。很快便见着弘历一行,未及近前,已有六十四名畅音阁供奉引喉吟唱。鼓乐声中,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贾赦安然坐在轿中行过,看都不看一眼。弘历为首的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骄横之气,可见一斑。

王公大臣中不少人都变了脸色,倒是弘历面色如常,翻身上马,在轿旁缓行,与贾赦搭话。

亲王如此做派,贾赦依旧骄横如故,一路进了北京,进了紫禁城,这才下轿安席入座礼部官员早就彻夜不眠安排好的。最上首是琰,紧挨着便是贾赦。

弘历在主座上轻咳一声,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礼部汉尚书亲自站在门口,扯足了嗓门高唱:

“宝亲王代天子设筵,迎接荣公爷凯旋荣归!诸臣工谢恩免跪拜礼!”

“吾皇万岁万万岁!”

“王爷千岁,千千岁!”

一群人山呼声中,弘历起身扬声说道:“荣国公乃是是我大清瑰宝!以百战之身连战连捷,功垂竹帛图形紫光!不才已代皇阿玛郊迎,谨此一杯酒,为荣国公贺!”

这种筵宴不同朋友家人设酒嬉乐,举止进退揖让劝酒处处都讲规矩分寸。“守礼不悖”是其宗旨,言谈说笑都是体仁德沐皇恩,黄天后土臣罪惶恐的那一套。弘历举杯之后,便是贾赦举杯,为雍正及宝亲王贺寿……

无论如何,只是个“敷衍”二字,礼成就算完事。一行人雍雍穆穆官话连篇,酒过三巡,弘历便说:“还要到养心殿,有事要办。今日还没给皇阿玛请安。”

于是贾赦等人便忙辞席。在“礼成!恭送宝亲王、诸王爷回驾!”和百官的“恭送”中,弘历和贾赦升轿而去,各自打道回府。

弘历下了轿子,便随一位大太监赶到养心殿。直入中殿进东暖阁,见雍正半躺在安乐椅上看书,鹂贵人站在一旁侍茶,便跪下请安。

“噢,来了?”雍正把书放在几上,坐直了身子,笑道,“此行如何?”

弘历便将方才之事约略转述给雍正,面露苦色总结道,“荣国公跋扈非常,只怕又是一个年羹尧……”

雍正捻须而坐,静静听着,脸上泛出笑容,说道:“贾赦这些年东奔西走,四处戡乱,这是大功劳大事业大勋绩嘛!和武将处的时间长了,跋扈一点也是平常,说那么多的枝节!你看贾赦怎样封赏才好?”

“还是皇阿玛看得是。”弘历劝说无效,面不改色的说道,“他已经是一等公,又不能封贝勒贝子,已经无爵可封了。可否一等公承嗣顺延至下五代?”

雍正一笑,说道:“这是挟了不赏之功,很犯人臣之忌的。是不是啦?”

弘历心中陡起惊觉,不知这是什么意思,正色答道:“我大清不曾有过鸟尽弓藏之主。”

“封郡王。”雍正笃定地说道,“贾赦早就应该封王,只是限于成规制度没有先例罢了,朕这里立个规矩,弘历你要记住,要有这种胸襟胆量。后世满洲亲贵确实伟业可著的,一定要给够名分,这样才不失士子进取之心。”

弘历怔住了!自从顺治开国之后,康熙铲除三藩之乱,大小战争多少场,立功名将如云,还没有哪个封王的!雍正怎么突然颁赐偌大的殊恩?

“皇阿玛,儿臣以为不妥。荣国公殊宠太过,怕是……”弘历看似不动声色,其实心里不是滋味,贾赦本就权柄太重,再封郡王的话,极为不妥权势怕是压他这个宝亲王三头都不止了!

“你想想,奉天养着多少异姓王?立了功,你就封王,养起来,有事去为国出力,无事就养起来。这是汉光武刘秀的制度,叫‘功以赏爵,职以任能’就是用高位厚禄作养有功将士,但不能立了功就赏职务办差事,二者不能混同。就是贾赦封王,只给采邑,不给他加差使。”

弘历心中腹诽,贾赦这几年东征西讨已经把全国的兵马都调了一个遍,不加差使已经无人能制,再封郡王,怕有太阿倒持之危!只是看雍正心意已决,不得不能做敬服状,“皇阿玛教训的是,儿臣受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