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没时间了快上车 > 第九章 返京与整军

没时间了快上车 第九章 返京与整军

作者:我爱叉姬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4-20 16:14:34 来源:笔趣阁

夏日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

王朴送符彦卿离开皇帝的御帐的时候,天上还是艳阳高照。等到把魏王送出了行营,在门口转身的时候,天就陡然阴了下来。等到他回到赵昆所在的御帐的时候,天空一闪,吓了他一大跳,接着“咔嚓”一声巨响,雷声便轰了下来。

“赐坐。”赵昆端起茶来喝了一口,没有起身,而是向着王朴问道。“符彦卿回营了?

“微臣一路送魏王出的行营,确实往北走了,想必很快就能回到天雄军的营寨。”王朴一面回答,一面在小宦官搬来的椅子上小心翼翼的坐下。

王朴是东平人,初仕后汉,后汉乾祐三年,擢进士第,拜秘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

其后见政局日乱,便审势东归,避乱免难。广顺元年,郭威建立后周,命养子柴荣镇守澶州,王朴出仕与柴荣被任命为为节度掌书记,深受信任。等到广顺三年,柴荣入朝任开封府尹,封晋王,又拜王朴为右拾遗、开封府推官。

显德元年,新帝继位,随即升王朴为比部郎中。当时,朝中文官大多不主张用武,认为应以文治为先。只有王朴等少数人讲求用兵之策,于是献《平定策》,升任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未几,北汉抠边,赵昆征伐北汉,大量文武官员都跟着他北上,王朴也在此列。在文官序列里,除了那几个宰相,他基本上是随侍皇帝左右时间最长的。

“魏王老了。”赵昆叹了口气,“你送他出去的,看他还起得动马吗?”

王朴露出一丝苦笑,“官家,依微臣所见,魏王上下马都需要人扶,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

“是啊。”赵昆已经后悔让符彦卿带兵北上了。

因为,符彦卿,当朝的汉人异姓王,河北第一藩镇,大名府的土皇帝,历经数朝而不倒的将门家主……如今已经有些昏聩了。

赵昆其实很看重符彦卿的。

对于这种够不着的地方实力派,他一般优容有加。他继位之后,就把符彦卿的王爵从卫王升格到了魏王,又加太傅衔,是武将里面恩赏力度最大的那个。当然,他也不是纵容武将,在赏格和官爵上优容的同时,该惩戒的时候力度也不小。想要他像之前的短命朝代的皇帝那样,对军头一味忍让,那是想都别想。一路北上,禁军指挥使及以上的高级军官已经被他弄下去三十多个了。

击败北汉、契丹联军之后,他直接任命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依旧是镇宁军节度使郭崇副之,宣徽南院使向训为行营兵马都监,侍卫亲军马步都虞侯李重进为行营马步都虞候,华州节度使史彦超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整个河东行营除了符彦卿的偏师之外,又添加了禁军的步骑二万,自潞州出进讨河东。

同时,又诏令西路军河中节度使王彦、陕府节度使韩通率兵从阴地关入河东,与符彦卿合军而进。赵昆要求一路急行,不以汉军契丹军队做无谓的纠缠,城池能下则下,不能下就绕,直奔忻州代州而去。

赵昆自己带着剩余的禁军,以及随驾都部署、河阳节度使刘词和保大节度使白重赞的军队北上,追击清扫汉军的溃兵,接收、稳定被打下的城池,一路向晋阳而去。

四月的时候,北汉盂县降,符彦卿进军至晋阳城下,周军大集河东境。随着周军的逼近,北汉汾州防御使董希颜、辽州刺史张汉、宪州刺史韩光愿、岚州刺史郭言、沁州刺史李廷诲等均以城归顺,王彦、韩通所部攻下石州,俘获北汉刺史安彦进。

仗打到这个时候,其实还是很顺利的。北汉州县的连续投降之后,北汉境内百姓也沿途箪食壶浆迎接周军,向周军哭诉刘氏赋役残酷,切盼周军攻取晋阳消灭刘氏政权,为此愿意供应军需。同时,在赵昆的大部队达到晋阳城之前,又传来王彦击溃忻口的契丹军,控制了忻州局面的好消息,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很快,周军顿师晋阳,符彦卿派少量部分部队出忻口,试图攻占代州,奔袭雁门关,却被契丹人击败,魏王就屯驻在忻州,一味向赵昆要援兵。

现在,由于攻取坚城所必须准备的器械辎重粮饷准备不足,晋阳急切间不能攻下。而唐末以来军队又剽掠积习深重,禁军也从未整顿。结果,顿兵于晋阳坚城之下的几万军卒又不免痼疾复萌,在军士四出剽掠之下,本已归附的河东民心也是渐渐丧失,河东百姓不再供应粮秣不说,还退而各自保聚山谷劫掠粮道,这就更加重了河北河南等地输运的负担。

加上五月以来正值雨季难于攻城,契丹援军又逼近忻州,好在出击忻州代州以驱逐契丹军的军队在符彦卿、郭从义、向训、白重赞、史彦超等人率领下守住忻口并无问题。加上前去增援的张永德、李筠,周军击败了率众南下的契丹南院大王耶律挞烈部。可惜只是击败对方,却未能歼灭对手,代州雁门等地仍旧可望而不可即。张永德倒是能约束住众将的恃勇轻进,却变不出辎重军粮来,无奈之下与符彦卿等人只能领军退回晋阳。

符彦卿也知道自己仗打的不好,即使长女是皇帝的正宫,封皇后是迟早的事情,他还是第一时间前来请罪,态度十分谦逊。于是,赵昆也不好说什么。弄到最后,只能感慨,魏王老了,不复当年之勇。

——符彦卿的脸上很多皱纹,颧骨部位爬上了老年斑,头发胡须全部花白。面圣的时候目光也有些涣散,神色看起来很疲惫。

也许他年轻时候也曾是个能人,但至少现在,赵昆只能在符彦卿的脸上看到暮气沉沉。他也只能好言抚慰了年迈的魏王一番,派王朴送他出营。

“晋阳不足为虑,”赵昆沉默了一会儿,“天命在我,让晋阳城城墙也塌陷不过小事。到时候让这段时间被执法队逮到的四处剽掠的部队打头阵,王卿以为如何?”

“此小事尔,陛下乾纲独断即可。”王朴起身再拜,在见识了那天的异象之后,这位也觉得赵昆是神人一般的存在,天命所归。“然,河东表里河山,太行、吕梁、恒山、中条四山环绕周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朝固守河东要地亦可对契丹造成严重威胁。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之时,以偏师北进或是东出太行,都是大有裨益。故,河东行营……”

“你是说派谁统领河东部队,镇守晋阳吧。”赵昆不等王朴说完,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本来意属符彦卿。他是国丈,有资历有威望,镇守晋阳足够,忠诚度也没问题——毕竟河东地势险要,割据起来也方便。况且符家世代都是河北军镇,世镇大名府,未曾移镇,已经是个庞然大物。因此,趁着这个机会动一动也是好的,总不可能让符彦卿统领河东兵马的同时再把河北的军队也交给他,肯让天雄军跟着移镇已经是优容有加了。“我原本打算让魏王继续担任河东行营都部署的,奈何廉颇已老。”

“陛下,”王朴正色道,“魏王虽然年老,其子尚处壮年。”

“你说符昭序,此子守成尚嫌不足,大事小事事事请教符彦卿。天雄军离他做主还早着呢……”说着,赵昆突然反应了过来,他看了王朴一眼,没再说下去。

————————————

显德元年六月十三,周军再度发动了攻击。

辰时,赵昆亲临城下,挥手之间,天地一闪,一道耀眼的光芒之后,一大团浓烟组成的巨球腾空而起。

大地随之而震动,如同突然发生了地震。“轰!”一声巨响之后,无数的土石在急速扩散的浓烟之中向四面八方飞溅。而后,周军随即发动了总攻——当烟尘落下之后,晋阳城的城墙果然出现了长约三十余丈的塌方,这一段城墙变成了土堆砖石。

周军趁势进攻,全军压上。在一片“降者免死”的呼声中,大量周军从城墙的豁口处涌入晋阳。

待到午时,晋阳城就已经处于周军的控制之下,兵无战心的北汉军纷纷请降,北汉主刘崇一把火点着了自己的宫殿,**而死……

显德元年六月二十二,皇帝召魏王奏对。任命其为河东行营总管,太原府留守,以其子符昭序为天雄军节度使、检校太保,率领天雄军回军,镇守大名府。

六月二十五,周军班师。

七月初七,以河西节度使申师厚不俟诏,擅弃镇入朝,署其子为留后,责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以前泽州刺史李彦崇纵兵剽掠,责授右司御副率。

七月十三,车驾至嵩陵,祭之。

七月十七,帝归汴梁。天平军节度使郭从义加兼中书令;河阳节度使刘词移镇永兴军,加兼侍中;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加兼侍中;河中节度使王彦移镇许州,加兼侍中;许州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李重进移镇宋州,加同平章事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以武信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为滑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典军如故;同州节度使药元福移镇陕州,加检校太尉州,保大节度使白重赞移镇河阳,加检校太尉;陕州节度使韩通移镇曹州,加检校太傅。

七月十八,以前礼部侍郎边光范为刑部侍郎,权判开封府事;以度支员外郎王著充翰林学士。以王朴为端明殿学士,知军器监事;建锦衣卫亲军司,锦衣卫设南北镇抚司,以晋阳之战中功臣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指挥使;改皇城司为东西缉事厂以内宦督之。立武学,选取禁卫诸班直年少者、内外武臣勋戚及殁于王事者子弟入武学整训,皇帝自督武学。

同日,诏曰:侍卫兵士老少相半、强懦不分,骄蹇不用命,当选优汰劣。复诏天下壮士赴东京参选。羸弱者遣归田园,以精锐者升为甲等军,由各统军将帅依殿前司殿前诸班、铁骑军、控鹤军、侍卫亲军司龙捷军、虎捷军的顺序依次选取,其余为乙等军,入锦衣卫亲军司。

十月份,禁军训整已毕。自此,禁军中三司并立——侍卫亲军司,大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李重进为都指挥使;殿前司,大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女婿、驸马都尉张永德为都指挥使;锦衣卫亲军司,权都指挥使皇帝自己兼任。

侍卫亲军司、殿前司都是精锐的甲士,重视军卒的武艺和勇猛,甚至招募一批有勇力的山林亡命之徒(对应募的凶徒豁免其过往罪行)。锦衣卫亲军司则是以老实、遵纪守法的士卒充任(情报部门另算)。

————————————

整军之后,赵昆又调整了一下朝堂的文官体系。

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范质为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以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三司李谷为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以中书侍郎、平章事王溥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枢密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郑仁诲加兼侍中;以枢密副使、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使、检校太保;以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刘温叟为礼部侍郎,判馆如故;以宣徽北院使吴延祚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充职;以枢密院直学士、尚书右丞边归谠为尚书左丞充职。

——这帮人都是按照历史上的评价和当前资历调配的,为的就是让赵昆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出来。毕竟皇帝还兼任了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和武学校长,赵昆又不是那种勤政的性子,反而喜欢享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