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没时间了快上车 > 第三十六章 双兔傍地走(一)

没时间了快上车 第三十六章 双兔傍地走(一)

作者:我爱叉姬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02:01:31 来源:笔趣阁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不错,”弘昼点了点头,“我原以为你傅恒无非是个清廉自守谨慎自爱的外戚而已。今日仔细交谈,方知胸中经纬竟不亚于李卫、尹继善这些名吏。你所缺的,无非就是没有出门单独办过差使罢了。”

傅恒被弘昼称赞的心中得意,面上却不动声色,坐在椅上一拱手道:“不敢当王爷夸奖。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听得王爷指点,傅恒着实受益匪浅。”

“不必谦虚。”弘昼凝视着傅恒英俊的面孔,眼睛里的怜悯一闪而过,说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其实你出去办两次差就知道啦。而且重要的不是我的指点,而是皇上的意思,更要看具体的情况。你这样精心策划,胸有成算,即使没有我的指点,这趟差使也砸不了。无非就是办的漂亮和办的特别漂亮之间的差距。”

言罢,弘昼微微一笑,“你很好。不但读书,还习兵法,精骑射,实在是文武全才,据我看,这一代能在功业超越前人的,必定是你!讷亲如今位置虽高,底气不足,你又有皇嫂的关系,将来你位在他之上是料得定的。看着吧,这一次出去办差,必然会有恩旨。办的漂亮,想必接下来就是巡视地方,体察民情之类的差使,到时候入阁拜相,军机行走指日可待。毕竟皇上不能亲自出去,却很想知道这里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谁让你老婆有满洲第一美人的称号呢?既然搞上手,那么恋/奸/情/热/的时候怎么着也得把苦主打发的远远地。换个狠一点的就直接让你去军前或者去剿匪了。不等到那位福康安(原本弘历和棠儿的儿子)出现,肯定是回不来的。

弘昼把最后那句话按在心里,面带微笑的打量着这位雷霆崖大酋长。而傅恒听了这些话,已经越发信实了皇上要大用自己的说法,顿时激动得心里卜卜直跳,一时间更是注意不到弘昼那怜悯的目光。

好在傅恒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正色起身一拜,“这夕谈话胜读十年书,傅恒铭记在心。虽然说出来王爷怕会笑话,但是日后如有机会,傅恒必有厚报。”

“哎呀呀,这是做什么。”弘昼抬手虚按,示意他不要多礼,却不像刚进门时一般搀扶他不让他行礼。“说起来,我还真有事情拜托你,你若是有心,马上便能报答我。”

“王爷如有差遣,傅恒敢不效命?”

“不用效什么命,”弘昼摆了摆手,“是这样,你不是去两江吗,顺道帮我接个人就行。”

傅恒连忙拱手,“还请王爷示下。”

“你知道我有个侧福晋陈氏,啊,现在应该叫陈佳氏,对吧?”

“呃,”傅恒略微一滞,“这个……略有耳闻。”

弘昼知道他所言不尽不实,却也不点破——他跟陈氏那点事情,四九城里的旗人大爷哪个不知,谁人不晓?

这陈氏是三年前被赵逆——也就是他赵昆——杀死在保定的陈世倌的长女,跟那位乾隆皇帝一般大。陈氏本来嫁的是一位张姓庶吉士,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这位家里突遭火灾,整个家里跑出来的寥寥无几,陈氏的丈夫和公婆都不在此列。偏生那位庶吉士出身寒门,山东小门户(相对而言),没什么近亲。而陈世倌死后,他老家海宁盐官也遭到了长生教的突袭,整个陈氏族人近乎死伤殆尽。

夫家、娘家尽数遭难的陈氏心灰意冷,本欲守节,又被觊觎家产张家远亲欺负,逼着改嫁……这一摊烂事正巧被和亲王撞上,于是王爷打抱不平,英雄救美。到后来本来想一死了之的陈氏干脆被弄进了和亲王府。

而这位进了王府后,基本上算的是椒房独宠,和亲王有一多半时候都与她睡在一处——不是宿在天香楼便是在陈氏小院里。而这位陈氏的分位,也有初进府时的格格,一直升到了如今的侧福晋。

一个不在旗的汉女寡妇,居然搞得和亲王宠妾灭妻,据说嫡福晋和这位之间三番五次的冲突,都是陈氏赢了,把嫡福晋气得半死,后来干脆不再自取其辱,眼不见为净,一意吃斋念佛……

总之,这一位堪称当代小三的典范,几乎成为了四九城内想向上爬的女人的偶像——这位的长相其实并不出众!可就是这么一个寡妇,居然坐到了侧福晋之位。

这可是侧福晋!

按照满清的规矩,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侧福晋冠服比嫡福晋降一等。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咨送礼部都入册。基本上,侧福晋可以理解为平妻,本质上是妻而不是可以随意处置的妾。侧福晋的亲戚也算是这边的亲戚,有了孩子也可以叫她额娘,叫嫡福晋嫡额娘,和妾完全不同。

况且,按照大清的规矩,旗民不结亲——也就是传说中的满汉不通婚——凡在旗子弟,不予民通婚。按照这规矩,旗人家里可以有不在旗籍的妾,但是妻,必然是满蒙汉三个八旗出身的女人。如今承平日久,大户人家里多有养着以扬州瘦马为代表性的汉女做妾或者连妾都算不上。但是不入汉军旗,汉女终究不能为妻。可这个抬旗,并不是那么好抬的。

当年康熙也曾经弄了不少汉女入宫,尤其是下江南之时。晚年时宫内更是汉女得宠,不少妃子甚至都是扬州弄来的。比如庄亲王的母亲密妃王氏之类。

——其实查询一下就知道,在《玉牒》中有关这些汉籍女子的记录只书写她们父家的姓氏,而未记官职,即表明她们不是来自汉军旗,而是出自一般普通的平民之家。若是秀女进宫,必然记载父亲是谁,什么出身。

但是人家是皇帝,说给谁抬旗就抬旗。时到如今,抬旗诸事必然是由皇帝开口,所谓恩出于上。

所以,可见和亲王已经宠爱陈氏到了什么地步,不惜拼着被骂而请乾隆开恩,把不在汉军旗的陈家抬入正白旗。等抬旗之后,陈氏自然按规矩变成了陈佳氏。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