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一路青云 > 第1788章 包飞扬的不甘

一路青云 第1788章 包飞扬的不甘

作者:夏言冰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0 17:54:17 来源:笔趣阁

具体到造船业,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并不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国的日本,也面临这被韩国人追赶的压力,所以哪怕华国拥有人口的优势,但是在造船这个行业,能不能赶超日韩,谁也不能够打包票。

包飞扬将调子抬得很高,与陈奇林开始讲的想法非常吻合,但陈奇林在选择方案的时候,流露出的口风却更加倾向于春东新区。这其中有政治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确实经济上的考量。说白了,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哪怕是他们也必须从现实出发。

这就像修路,谁都知道将路修得越宽越好,以免日后车多了会堵,但修路是要钱的,也要占用土地资源,所以最终路还是无法修得越宽越好,还是要根据实际条件,采用更经济的方案。

陈奇林刚刚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他其实也非常看好东沙岛方案。东沙岛可以给江南船舶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提供充足的岸线资源,对船厂来说,岸线是极其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船厂的生命线,只有岸线充足,才能建设规模宏伟、布局合理的现代化船厂。

江南船舶老厂的岸线只有1公里,春山区、春东新区迁建方案给出的岸线也有1.5公里,最多不超过2公里,虽然新方案的岸线条件更好,通过合理的安排,新厂区的生产能力将达到老厂区的五倍以上,还能够生产50万吨级的超大型船舶,但相比之下,东沙岛可以提供十公里岸线,是春山区和春东新区能够提供岸线资源的五倍以上,哪怕新厂的产能达不到春山、春东方案的五倍,但充足的岸线条件,也将为船厂的布局、船厂的生产效率提供极大的方便。在只有两公里岸线的情况下,刚刚建成出坞的新船只能在码头上迭靠舾装,降低作业效率。

东沙岛可以提供足够的岸线资源,那就不一样了。不但

每年三百万吨、五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的造船量都可以满足。而且为船厂的建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提升后期生产安装的效率,足以建设一座一百年都不落后的造船基地。

不过,东沙岛上什么都没有,都要从头开始建设,这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建设的成本。

如果在春山和春东新区建造造船基地,年造船能力按照100万吨计算,大概要投资30个亿,如果在东沙岛建设,这个投资额可能要增加十个亿。

这几十个亿,靠华船总公司自身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国家拨款也有难度,肯定还要想办法引进外部投资。在投资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建设成本提高百分之三十,就已经让东沙岛方案被排除在外了,哪怕包飞扬将这个方案说得再好,也是没有用。

陈奇林就苦笑着说道:“东沙岛方案,确实是百年大计,但是建设成本太高了。目前看来,我们还是要一步一步走,第一步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在春东新区建设一座年造船能力达到200到300万吨的现代化船厂,就算是这种规模的船厂,也要分步建设,一期大概只能够建造一个大船坞,年造船能力百万吨……”

就算是年造船能力百万吨,对于现在的华船总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很宏大的目标了。要知道九八年华国的造船产量也就是百万吨,虽然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三,但是跟前两位的日韩相差巨大。一期建设就实现百万吨的造船能力,对于一个江南船舶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跨越,这也是船舶总公司没有选择东沙岛的原因,毕竟单体船厂能够达到三百万吨的生产能力,在规模上已经可以了。

陈奇林说道:“在完成这一步,建设成功一座年产量三百万吨的现代化船厂以后,下一步我们才会考虑继续扩大规模,建设更大规模的船厂!”

对江南船舶这一家造船厂来说,三百万吨的产能已经可以达到规模效益,但是对华船总公司,以及即将成立的华船重工来说,那还是远远不够。

毕竟,华船总公司是华国造船的国家队,就算是华船重工,那也是华国造船的半壁江上,三百万吨自然无法满足陈奇林带领华船重工赶超日韩的野心,所以未来华船重工旗下不可能只有一个三百万吨的造船基地,按照陈奇林的规划,在第一步完成以后,华船重工将会启动更大规模造船基地的建设,而东沙岛将会成为理想的选择之一。

对于陈奇林的这个计划,张宝山和钱载相倒是没有说什么,因为这么大的项目,需要的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惊人的,春山区和春东新区已经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支撑。另外这个第二步的计划也比较遥远,几年后是不是还具备实施的条件,是不是一定就能够上马,现在还不能确定。

而包飞扬对此显然并不满意,在他看来,既然已经决定要投入三十个亿建设新江南的造船基地了,那么就应该再拿出十个亿,一步到位,在东沙岛上建厂。而不是先建一个三百万吨生产能力的船厂,然后再建更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三百万吨,在现在看起来似乎已经很大了,但是未来造船行业年生产量将超过一亿吨,华国也将取代日本现在的位置,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年生产量占到全世界造船量的将近百分之四十,也就是造船完工量达到四千万吨以上,而作为华船重工旗下的主力船厂,年造船能力起码也要达到千万吨级。

如果按照陈奇林的计划,第一步先建设百万吨的生产能力,很可能就要面临新厂刚刚建成就已经落后的窘境。当然,落后并不代表没有市场,也不代表产能一下子就能够吃够,但是考虑到船厂建设的周期,这种按部就班的发展节奏,很可能会耽误江南船舶的发展速度。

而且,就算是两公里的岸线,对春山和春东新区来说,也是极其宝贵的,江南船舶使用了这些宝贵的岸线资源,却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会议结束后,包飞扬走过去跟陈奇林打了一个招呼:“陈总,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关于东沙岛方案,有一些问题,我想跟陈总你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探讨……”

陈奇林正在跟浦江市市长杨成林说话,闻言回过头看了包飞扬一眼,然后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等会儿我还要去向唐书记汇报工作,晚上也约了人,如果包区长有时间,这中间的时间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谈一谈……”

陈奇林笑了笑说道:“汇浔区提出来的东沙岛方案其实也是我最钟意的,不过从建设成本方面考虑,却不得不舍弃,我也很是遗憾!”

陈奇林的态度还算不错,作为华船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在华船原本的序列当中,陈奇林是副高官,华船总公司重组以后,陈奇林作为华船重工的负责人,也是名副其实的副省级干部。另外就当前的局面来说,也是春山区、汇浔区和春东新区争抢江南船舶的迁建项目,而陈奇林则掌握着主动权。

陈奇林虽然答应和包飞扬谈一谈,却没有确定时间,包飞扬也表示理解,毕竟陈奇林要拜访市委唐书记,至于这次见面要多长时间,那也不是陈奇林能够决定的。

因为只是正常的会见,包飞扬估计这个见面的时间不会很长,不过领导的时间安排有时候不见得就能自主,所以陈奇林虽然预约了时间,但是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唐书记,却也不是那么确定,包飞扬也只好等待。

当然,包飞扬也不会干等着,中间他也抽空到市政府拜访了几位职能部门的领导,汇浔区现在的事情也比较多,都需要跟市里有关部门打交道,包飞扬也是趁机跑一跑这些门路。

跟包飞扬预想的差不多,陈奇林与预定的时间更晚一些才跟他联系,听说陈奇林终于有时间了,包飞扬请陈奇林到一家私房菜馆吃晚饭,一边吃一边谈事情。陈奇林也是为了避免跟唐书记谈话的时候太晚,并没有提前跟人约晚饭。

对包飞扬的邀请,陈奇林欣然同意,包飞扬连忙让司机去市委接上陈奇林,然后前往吃饭的地方。

“包区长今年也就三十出头吧?像你这样的市厅级地方主官可不多见!”两人私下里见面,谈话也比较随意。

包飞扬笑了笑:“我上学比较早,另外领导也比较支持……”

陈奇林笑了笑,包飞扬这么年轻就能主政一方,身后的支持肯定非常有力。

车上,两人一路闲聊,陈奇林说了一些京城的趣事,包飞扬也探了探浦江的一些文化。

包飞扬也打听过陈奇林的情况,知道陈奇林的父辈也是身份显赫,陈家在海军和船舶工业领域影响力很大,陈奇林也是陈家这一代的领军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