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黄庭仙道 > 114.说佛经,莫闲对阵南宫嫣

黄庭仙道 114.说佛经,莫闲对阵南宫嫣

作者:归卧故山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08:40 来源:笔趣阁

南宫嫣听到回话后,哼了一声,满脸不高兴,心里辩经的心思淡了下去:“好大的架子,居然敢让太子和太子妃到他那个什么后院!”

小道士一看,连忙说:“不是这一回事,到后面没有人打搅,显得清净。”

小道士倒会说话,坠儿一听,立刻说:“小姐,后院好,没有闲杂人员。”

坠儿倒是好意,自南宫嫣得罪了观主后,她想到了莫闲,觉得只有莫闲,也许能改变小姐,她是故意说好话。

太子妃笑了:“既然来了,我们就去看看。”

太子倒没有说话,他心中也对这个让南宫嫣吃亏的人感到兴趣,三个人带着一些护卫来到了后院,莫闲背对着门口,在看着那株古槐树。

听见有人进来,莫闲回过头,一礼说:“贵人驾到,世外人有礼了。”

他没有依常礼见太子,一个世俗中人,在此状况下,应该跪拜,莫闲只是作揖而已,只跪天地父母与师长,不拜人间君王,这是一个修行者应有的风度。

南宫嫣明显不悦,但莫闲不会看她的脸色,太子倒是不动声色,看着那株古槐树,说:“这就是那株闻名的古槐树?”

“不错,古槐观因此得名,人生在世,不过黄粱一梦,诸位请坐。”莫闲做了一个请,众人落座,韦清和子常因事外出,子渊和谢草儿在场,也落了坐,道士们倒茶,其余人都站在太子等身后,莫闲看得出,这些人身怀武功,也难怪,太子的安全第一。

莫闲喝了一口茶:“不知太子,还有南宫小姐光临,有什么见教?”

“我来么是听南宫小姐说,你欲与她辩经,特邀请我来做个见证。”太子含笑地说。

“辩经?是辩道经还是佛经?”

“当然是佛经,上次给你糊弄过去,转移了话题,这次没有那么容易。”南宫嫣说道。

莫闲摇摇头:“南宫小姐,我并不擅长这一点,佛祖经文,微言大义,纵是高僧,也不敢说他能精通佛理佛经,我一个修行道德的人,怎么敢说与小姐辩论佛经!”

“莫闲,你不敢就说一声,推托干嘛,难道就不屑与小女子一谈!”南宫嫣有些恼怒,也难怪,莫闲话中有话,含有暗讽的意味。

太子和太子妃饶有兴趣看着两人,子渊和谢草儿却是一脸微笑,只有南宫嫣有些恼羞成怒。

“辩经得有主旨,是就佛经论,还是其他,望小姐赐教。”莫闲见差不多了,他与南宫嫣相辩,目的并不在南宫嫣身上,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不是太子前来,他都准备给南宫嫣一个闭门羹。

“就你上次所说,佛经是在说谎!”南宫嫣气呼呼的抛出了问题。

“南宫小姐,从不信者眼中,佛经是在说谎,因为人或眼见为实,或听从他人描述,他人描述的人必须是信得过的人,要么是史书记载,但其中难免有谎言,佛经中多荒诞不经之论,对于不信者,是在说谎;而信者,却是另一回事,我并没有说,佛经是撒谎,佛祖看破一切,世间或世外,对他来说,他眼中所见,耳中所闻,的确如西方净土,因为佛祖已无恶意,一切对于我们来说,负面的东西,在佛祖身上并不存在。”莫闲说。

的确,对于佛经中的描述,世人分为不信和信两种,对于不信者,一切都不用说,不信自然无以明,这是修行界常用的一句话,而对于信者,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信仰,佛既然神通广大,当然一切都是真的,这算是一种迷信,但迷信不一定是坏的,而另一种,则是觉悟后的信,正如佛经所言:“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有个故事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位将军问禅师,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禅师曰:“滚一边去!”将军大怒,拿刀便要动手!禅师又曰:“此乃地狱!”

将军一听,立即放下屠刀,深感惭愧;禅师乃徐徐曰:“此乃天堂!”

在觉悟者眼中,何处不是菩提!心中无恶念,眼中就没有恶,因为佛说一切唯心造。

“你是认同我的观点了,佛经中道理本就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南宫嫣说,她虽然不确定,但感到自己胜了,莫闲自己找了个理由,把他以前所说的话圆了过去。

莫闲笑了:“你还是不理解,也罢,金刚经云:佛实无有法可说,若言佛有所说法既是谤佛,佛无我相人,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莫闲意思很明白,佛法只是一条通往自我超脱的路,没有一种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佛法是一种内求法,十二因缘,生死轮回,从无明起,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到老死,这是顺观流转门,无明和行是过去因,感现在果;识、名色、六入和受是现在果;爱、取、有是现在因,感未来果;生和老死是未来果。十二个环节前后之间互成因果,互为生灭条件,是涉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总的因果循环链条。

注意一点,这一切都建立在唯心意识上,逆观还灭门是老死入手,逆推其因,直至无明灭尽,一切都不假外求,唯有觉悟到这一点,佛法是个人解脱的法门,大乘佛法虽说广度众生,还要自己觉悟。

说佛法是真理,这句话没有错,但说放之四海皆准,就不行了,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世间没有一种真理能如此,要说有,大概只有用运动的观点看事物,事物的变是永恒的。

“你套用《金刚经》中话,不是证明了我的观点?”南宫嫣说。

莫闲哑然失笑:“你所讲的佛经,不是佛所讲佛经,字虽一样,但内里相差十万八千里。”

“你胡说,佛经说戒,你曲解佛经,不怕下阿鼻地狱?”

“下地狱并不一定是坏事,地藏王菩萨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佛讲的地狱,并不是由佛祖所控制,也不是由菩萨罗汉所控,而是自我愚昧的心,或贪婪的心,或嗔心,而造作恶事,自己感应而得恶报。佛祖度人,能度的人自然得度,一句话,地狱只在你心头,净土也在你的心头。”莫闲说道。

莫闲的话更近禅宗,禅宗主张不立之字,以心传心,因为其不立文字,故此无败,在禅宗中,甚至出现所谓的狂禅,丹霞天然说:“佛之一字,永不喜闻……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并曾取木佛烤火。他们认为平常心就是佛心,每个人都要自作主人公,做惟我独尊、不受外惑的人。

显然,莫闲这种说法得不到南宫嫣的认可,她话音一转:“佛与道,道不过修成天人,还在六道轮回之中,你修道,追求长生,纵得长生,福报一尽,还是转入轮回。”

“我修道,真正的佛教中人,也许不会像你所说,道只讲今生,不求来世,修道者,逍遥世间,长生久视,自古以来,佛道互相诋毁,这些事情,不是你所能了解。”莫闲淡淡地说,一个凡人女子,却枉论佛与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不用说莫闲,谢草儿和子渊也皱起眉头,自古以来,佛和道争执就不断,自几百年前,佛和道相互借鉴,关系早已不是旧日的恩怨,但佛道之争,由来以久,道家说佛家仅是性功,只修祖性不修命,只得阴灵坚固,而佛家却说道家执着我,我执不去,何已成大道。

佛和道在数百年前,就有人提倡三教合一,虽然根底不同,但都在吸收对方一些理念,玄学化佛宗,甚至禅宗和空空是大道的道家都是明证。

佛教中天人与道教的仙人,还是有所区别,天人者,六道轮回的果报之一,先天为天人,但道家仙人大多数是自己所修。

“你能说佛经是谎言,我看道经也荒诞不经,仙人怎么能够让一个地方风调雨顺。”南宫嫣又说,“人是人,除非有意,怎么能在无意之间,影响周围?”

莫闲一听就知道她说过庄子,这是庄子中一个寓言,藐姑射之山上有仙人,相貌非凡,吸风饮露,游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莫闲看了一眼南宫嫣,看到她身边太子和太子妃正笑眯眯看着,陡然冷静下来:“庄子本多寓言,以寓言而说至理,对常人来说,并不当真,而对我们修行者来说,却是真实不虚。”

南宫嫣说道经荒诞不堪,莫闲却以寓言说,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太子是个聪明人,见南宫嫣数番责难,莫闲依从容以对,光这份气度,南宫嫣已输,但南宫嫣是太子妃的朋友,又是大将军南宫鹤的唯一女儿,与南宫鹤并不对付,不然,凭南宫鹤支持六皇子,太子就心中不舒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