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韩警官 > 第三百三十九章 “衣锦还乡”(一)

韩警官 第三百三十九章 “衣锦还乡”(一)

作者:卓牧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3:39 来源:笔趣阁

林新霞原来在李庄乡农技站上班,李庄并入良庄,几个乡镇农技站撤并,李庄农技站变成一个自收自支的种子、农药、化肥销售点,还竞争不过同样经营农资的个体户。

就算没撤并农技站也没什么事可干。

农民丰产不丰收,种地不赚钱甚至赔钱,没人对她们推广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况且她们也没什么好技术可推广的。

普通职工,事业编制都不是。

一个月三四百块钱还经常拖欠,早想辞职去良庄工业园找份工作,根本不存在调动之类的问题。

她根本不需要考虑,急切说:“韩局,我有没有工作你别担心,我什么活儿都能干,南-港这么大城市,找份工作应该不难。再说我老家有地,米和油什么的不用跟城市人一样花钱买。就孩子上学,其它没什么开销。”

“我认识开发区好多企业,工作我帮你找,找个轻松点的。”李晓蕾意气风发,对她来说这确实只需要打几个电话。

“晓蕾,又要麻烦你,搞得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嫂子,别跟晓蕾客气,她总经理,这个光不沾白不沾。”王燕搂着李晓蕾笑得前仰后合,认识多少年了,她俩关系可不是一两点好。

老同事难得聚一次,自然要问问老单位的情况。

聊完程文明的事,韩博饶有兴趣问:“王燕,你们申请评选一级所的事搞得沸沸扬扬,陈局都知道。要是评不上,这个笑话可就闹大了。”

“是挺麻烦的,申报材料这么厚!”

王燕极其夸张地比划了一下,眉飞色舞说:“不过我们对能不能评选上有信心,主要是硬件和人员配置。你是第一任所长,你知道的,电脑之类的东西我们什么没有,办公条件、办案条件几年前首屈一指,现在比我们好的一样不多。

县局指挥中心就几张桌子几部电话,我们所的指挥中心什么样,四排监视器,镇里支持的资金一到账,立马换大屏幕,液晶大屏幕!人员局里帮着解决,现在良庄不是以前的良庄,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加起来17万6千多,良庄汽车站客流量一天两千多,警力严重不足,必须补上……”

春节跟老朋友聚会,老宁曾笑骂良庄镇领导“死不要脸”。

把工业园区搞到柳下河边上,丁湖李庄永阳包括镇区东边几村一塌糊涂,从省道能看见的柳下河沿线却搞得很光鲜。

98洪涝差点冲垮的大堤变成了水泥的,大堤同时也是一条大马路。绿树成荫,搞得跟公园似的,园区企业的大广告牌和镇里招商引资的广告牌一块接着一块。

一到晚上,广告牌上的灯和沿河的路灯全打开,经过的人一看,柳下镇黑灯瞎火,河对岸的良庄灯火通明,柳下变成了“乡下”,良庄变成了“街上”。

镇党委书记焦汉东拉着当时退居二线的老卢,左一趟右一趟跑交通厅,申请拨款,请交通厅协调,从南至北陆续修建了四座大桥,把新庵境内的省道变成了良庄的省道。

新庵的发展重心在县城,不在柳下河边的柳下镇。

思岗前任县-委书记则把思岗镇和良庄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仅给政策甚至给予资金支持,焦汉东现在已经是县委常委兼良庄镇党委书记,柳下镇怎么搞得一直被视作为“乡下”的良庄。

许多有意在柳下投资的外地客商被挖到良庄,许多新庵人看重良庄优势的地理位置投资良庄,连外出打工的许多新庵人都坐101路公交车跑良庄汽车站换乘长途客车。因为良庄汽车站大多是过路车,票卖得便宜。

韩博越想越好笑,端起杯子问:“镇里能支持多少钱?”

“80万。”

王燕嘻嘻笑道:“今年80万,明年多少看情况。焦书记刚把汽车站和公交公司卖给市里的汽运集团,赚一大笔,镇里现在有的是钱。”

“把汽车站卖了?”

“不光我们良庄卖,县汽车站也卖,全市统一的。帮中巴车主和售票员交保险,把他们变成职工,再给他们一点补偿,搞正式的城乡公交。”

良庄发展直接关系到家庭利益,女主人好奇地问:“王燕,‘良庄人自己的银行’现在怎么样了,我家是第一大股东,这么多年从来没分过红,本金也不退,哪有这么干的!”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特殊情况。

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3号文件,正式宣布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那些负债经营,呆账烂账一大堆的基金会当然要清产核资、分类处理、清收欠款,再由县乡两级政府申请专项贷款兑付储户的存款。

老卢搞的“良庄人自己的银行”不一样,成立得比较晚,知道有风险管理得非常严格,比信用合作社都严。

老良庄人在基金会里的存款近亿,放出去的贷款全在良庄工业园,要是取缔良庄工业园就完了,何况不仅没亏而且有得赚。

焦汉东再次请老卢出山,聘请他担任“名誉董事长”,死扛!

来一个工作组老卢发一次彪,叫上一帮老干部老革命、股东代表、储户代表和贷款企业代表跟人家“胡搅蛮缠”。他唱白脸,焦汉东唱红脸,跟工作组摆事实讲道理,一刀切是不对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反正坚决不跟信用社合并。

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就这么一直拖到现在,本应该取缔的“良庄人自己的银行”仍在吸储放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怪总-理感叹**************。

总之,对“良庄人自己的银行”而言现在是敏感时期,市里、省里乃至银监会正盯着呢,只能保持现状不能随便分红。

王燕摇摇头,一脸遗憾地说:“基金会将来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分红你就别想了。”

“为什么,凭什么?”

以前不在乎,现在“当家”不能再不在乎。

李晓蕾气呼呼说:“焦书记也真是的,以前工业园区没搞起来,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基金会不能撤。现在基础设施搞起来了,招那么多商引那么多资,镇里卖地一年赚多少钱?为什么还要跟中-央对着干,为什么不让基金会跟信用社合并?”

“以前是镇里不让,现在是股东不让。”

“什么意思?”

“合并只退本金,许多地方连本金都给不全。我们良庄农村合作基金会跟其它地方不一样,不是没钱是有钱,而且有很多钱。按照以前的合同办,当时500一股,现在一股至少值一万,翻二十倍。”

王燕笑了笑,接着道:“当时入股多不容易,一个月工资才多少,许多人是被卢书记逼得没办法借钱入股的。现在人家只认识合同,只认识以前的文件。说起来中-央也有问题,先同意甚至鼓励搞,现在又要取缔,这不是朝令夕改么。”

全国能有几个老卢,能有几个管理严格的农村合作基金会?

中央“一刀切”是对的,不“一刀切”不知道那些基金会会把农村金融搞成什么样,会把农民害多惨。

但这个政策落实到良庄,触动的可不是农民利益,是几乎所有老良庄干部教师、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村干部的利益。

赚点钱容易么,该我的一分不能少!

在职的不说话,退休的怕什么,企业职工和村干部更不会怕,你还能因为这事抓我去坐牢?

上面有上面的考虑,下面有下面的难处。

韩博能够想象到老卢和焦汉东现在是“骑虎难下”,“良庄人自己的银行”是他们一手搞起来的,三天两头开党员干部大会逼人家入股是他们干的,现在必须要给人家一个交代。

“晓蕾,算了,我们又不等那几千块钱急用。”韩博摆摆手,微笑着劝慰道。

李晓蕾赫然发现跟其他股东一起“维权”也不错,扑哧笑道:“原来是这样,当卢书记面不好意思问,我一直以为镇里想赖账不给呢。一股值一万,我们十股就是十万,投资就要有受益,我也不同意合并。”

“你不同意没用,你又不是股东。”王燕打趣道。

“谁说我不是的?”

李晓蕾感觉这事特有意思,得意洋洋说:“韩博在良庄入的那些股,早就转到我名下了。王燕,基金会再开股东大会记得给我打电话,我是第一大股东,我要维护我的合法权益。”

快生孩子,外贸公司一般不会开不成。

她现在整天闲着没事干,就喜欢凑各种热闹,韩博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幅她跑到良庄去“兴风作浪”,跟一帮小股东一起“抵制”省市两级工作组的画面。

怎么会搞成这样,韩博哭笑不得。

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手机突然响了,陈局的秘书张昊打来的。

“韩支队,我张昊,陈局让我问问你下午有没有时间?”

开什么玩笑,领导问有没有时间,没时间也要有时间,韩博脱口而出道:“有,张秘书,陈局有什么指示?”

“下午去思岗视察维护春节安全尤其春运安全的准备工作,陈局让你随行。12点半准时出发,随行人员12点整在市委集合。”

随同领导视察?

韩博猛然反应过来,陈局是想借这个机会让自己“衣锦还乡”,心中顿时一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