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韩警官 > 第四十一章 单支书

韩警官 第四十一章 单支书

作者:卓牧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3:39 来源:笔趣阁

吃完饭,跟汪经理去建筑站拿合同复印件,顺便了解与工程款有关的情况。

无巧不成书,拖欠尾款的企业与母校在同一区,建的是几栋住宅楼,总造价四百八十多万,已支付三百二十五万,尚欠良庄建筑站一百五十五万。

工程提前交工,不存在质量问题。

这种经济纠纷,打官司百分之百赢,只是合同在江城签的,工程也在江城,只能在江城起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就是打赢官司也很难执行,建筑站一直没诉诸于法律。

抓人不行,亮明身份吓唬对方同样不可取,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韩博没想过真帮建筑站打官司,只想利用大多人不清楚有律师资格证不一定是律师的误区,看能不能唬住对方,让建筑站职工打了一份委托书。

死马当活马医,汪经理没在意,直接在委托书上加盖公章。

“七站八所”转了一圈,学校医院去了一趟,顺便去设在砖瓦厂办公楼的治安联防队看了看,一个下午过去了。

小单早上开摩托车回来的,上午呼过一次,下午呼过三次。综治办主任周正发在身边,带他一起去见面不太好,直到周正发回宿舍给孩子做饭,韩博才按照约定开车来到良庄村委会。

“韩科长,这是我大伯。”

侄子的领导调到乡里担任公安特派员,单支书很高兴,紧握着手笑道:“韩特派,我家就在对面,知道中午乡里会有安排,我没准备中饭,只准备晚饭,走,吃饭去。”

“单支书,你太客气了,我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带。”

“自己人,要带什么,车停这儿,没事的。”

“小单,你家在哪儿,你爸呢?”

小单笑了笑,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家在大伯隔壁,我爸在工程队,要到年底才回来。我自己不争气,没考上军校,连个志愿兵都没混上。我大哥二哥,就是我大伯的两个儿子就厉害了,一个考的中专,分在南港。一个考得军校,现在是中尉连长。”

“单支书,你太了不起了,培养出一个国家干部和一个军官。”

“不算什么,不算什么,村里考大学考军校的多了。今年又考上六个,前段时间才请完客。”

“良庄人杰地灵,名不虚传。其实小单也不错,马上调巡警队,正在参加自学考试,努力一下,拿个文凭,提干转正希望很大。”

自己儿子出息了,就剩这个侄子没着落。

老支书拍拍小单肩膀,意味深长说:“小俊,听见没有,好好努力,你高中生,考小中专不难,有个文凭,到时候韩特派好帮忙。”

“叔,我知道了,我很努力的,一次报四门,一年考四次,争取一年考过。”

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服从厂里安置,即将调到巡警队的保卫科职工,一个比一个有决心,学习很努力。姜科长和杨大姐也很支持,书本费报名费科里出,甚至请厂里的“秀才”给他们辅导。

单支书家四间平房,条件看上去没盖二层楼的小单家好。

不过一进屋,感觉立马不同。

墙上贴满奖状和拥军优属的年画,奖状有两个儿子的,有他自己的,靠房顶的位置一边挂着一个巨大的玻璃相片框,全是儿子、儿媳妇和二儿子女友的照片。看到这一切,看着笑得合不拢嘴的老支书,韩博不由地想起自己,想起在东海搞装修的父母。

单大婶准备了一桌好菜,小单肯定说过自己不喝酒,桌上摆着两大瓶雪碧。

“韩特派,别客气,当在自己家一样。小俊,饮料我倒,去把你妈喊过来,一个人做什么饭,快点。”

这是私宴,韩博也不矫情,大大方方坐下来。下次给老支书带几瓶酒,反正家里摆洗三宴剩下好几箱。

小单母亲有些拘束,单大婶经常接待乡干部,比较豪爽,一个劲儿招呼吃菜,还忍不住打听有没有对象,村里有个姑娘长得漂亮,刚考上大学,可以帮着介绍。

良庄乡干部不好当,尤其公安特派员。

吃了几口菜,单支书打开话匣子:“韩特派,联防队你别指望,一是治安联防费被乡里挪用了,联防队员工资不足两百六,联防队员就是一个副业,有事去,没事不去,天天耗在那儿日子没法过。

二是联防队人员构成复杂,有些是落选的村干部,有些是各村的刺儿头,平均年龄超过三十五,全老油条。跟着抓赌可以,帮乡里搞搞征收也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干别的不行。”

小单苦笑着说:“韩科长,昨晚吃饭跟你说得那个战友,就干两个月,感觉没前途,不干了。现在跟人学修摩托车,打算学会之后自己开店,几年兵白当了。”

只要有那么点志向的人都不会当联防队员,意料之中的事。

下午去联防队看过,七八个人聚在一起打牌,办公室里乌烟瘴气,要形象没形象,要士气没士气,根本无法与经警分队相提并论。

本打算收编的,现在看来收编过来反而是个麻烦。

“感谢单支书关心,联防队的事我心里有数。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全乡治安怎么样。另外每年蚕茧收购,大概有多少外流到新庵那边。”

“农村不是县城,治安可以,秋粮夏粮晒在路上,下午往路边一拢,随便找点东西盖上,夜里没人偷。去年全乡好像就发生过两三起刑事案件,有邻里纠纷引发的,有小年轻喝醉酒打伤人的,七八年没发生过命案。”

老支书夹起一颗花生米,接着道:“一公斤蚕茧,丝绸公司收购价低好几块,外流不少,大多是贩子过来收。毕竟新庵那边不熟,蚕茧又不能翻来覆去折腾,自己送过去的很少。”

单大婶忍不住说:“韩特派,贩子现在也靠不住,他们不给现钱,先收过去,卖掉再给钱。今年有个贩子跑我们这儿收春茧,结果茧被他收走了,钱到现在没给,好几户上当受骗。”

茧丝绸是县里的支柱产业之一,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虽然防范蚕茧外流同样属于非警务活动,但在思岗县,却是公安局每年都要执行的任务。

在大多数农产品取消价格管制和放开流通渠道的今天,蚕茧仍然是政府实行价格管制的农副产品,国家对蚕桑生产、蚕茧收烘、到茧丝产品的收购管理,长期采取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直到去年才改为中央政府指导下的省级政府定价。

正因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迟缓,没能跟上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所以出现丝绸公司垄断经营,鲜茧不断外流的情况。

今年外面价格高,县里收购价低,老百姓吃了亏。但在外面价格低的时候,丝绸公司一样按照政府定价收购,同时蚕桑指导站确实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如果搞成定单式农业,大家全按合同说话,或许就没这么多事。

拿丝绸公司的钱,就要给丝绸公司办事。就算不拿丝绸公司的钱,县里局里一样会要求堵住蚕茧外流。

养蚕很幸苦,农民赚点钱不容易。

韩博打定主意,非法经营的贩子坚决打击,茧农自己送到柳下河对岸去卖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少能堵住一些,多少能给上级和丝绸公司一个交代。

聊了一会蚕茧收购情况,小单好奇地问:“韩科长,你晚上住哪儿?”

“暂时住李特派那间,乡政府三楼,等把警务室搞起来搬到警务室去。这边你别管,遇到什么事,我会来跟你大伯请教,别听姜科长的,明天就回去上班。”

“行,在家也帮不上你什么忙。”

“介绍我认识单支书,你已经帮大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