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韩警官 > 第六百四十章 不靠谱的技术

韩警官 第六百四十章 不靠谱的技术

作者:卓牧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3:39 来源:笔趣阁

晚上8点多,商务车跟随专门去高速口迎接的警车缓缓开进灯火辉煌的东萍宾馆。顶点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东萍市公安局副局长宋文、刑侦支队长应成文热烈欢迎韩博一行,设宴为省厅刑侦总队来的同志接风。

跟平时上级部门来人不一样,今天来的全不喝酒,虽然谈笑风生,但能感觉得出来他们似乎有心思。春节期间过来调研已经很奇怪了,包括全省政法系统这段时间风头正劲的副处级侦查员韩博在内的所有人都滴酒不沾,宋副局长觉得更奇怪。

“韩处,你不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宋副局长回头看看难得一见的江省女同行,半开玩笑地旁敲侧击。

“宋局何出此言?”

韩博放下筷子,微笑着说:“周支队和小葛知道的,我确实不能喝酒,烟酒不沾。苗队、费主任、方科长倒是能喝,关键调研任务太重,您这儿只是其中一站,想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调研又不是办案,能有多急,再说晚上喝两杯,又不影响明天工作。”

“关键我们晚上也要工作。”

韩博回头看看周素英,一脸无奈地说:“宋局,厅领导之所以让我们现在调研,一是不想影响正式上班之后的其它工作,二是周支队和小倪同志是特别请过来帮忙的,南港市局那边一样有工作,她们过两天就要走。”

下午打听过,身边这位备受厅领导乃至省领导器重,极可能出任刑侦总队副总队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当然要表现表现,看样子想在推广刑事技术上做点文章。

不喝就不喝,宋副局长也不强求,笑问道:“韩处,你需要我们提供哪方面材料,需要听关于哪方面工作的汇报?”

“材料不需要看,汇报也不用听,只需要监管支队提供协助,去市局看守所和下面县局看守所找个地方,随机选几个嫌犯,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试,相当于搞科研,毕竟心理测试在我们贵省公安系统是一个新鲜事物。”

测谎,不太靠谱!

南云省前几年发生过一个案子,一个戒毒所民警的妻子和另一民警同时被杀,据传两死者生前关系暧昧。办案人员推测是该民警所杀,并动用测谎仪:结论是该民警否认杀人的供述是个谎言。

办案人员认定人肯定是该民警杀的,于是刑讯逼供。

“生不如死”的折磨使该民警“承认”了办案人员所需要的一切,被判了死刑。结果,两年后真凶落网,酿成一起震惊全国的冤案。在这起冤案中,测谎仪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今天来调研,很难说明天会不会决定在东萍搞试点。

宋副局长不相信一切不靠谱的东西,直言不讳说:“韩处,其实我对测谎有一点了解,一些资料表明测谎技术排除无辜的准确率高达100%,认定的准确率达90%以上。照此说,测谎仪在‘排除无辜’方面是绝对可靠的,但南云那个案子的无辜它却没能排除,100%的牛皮算是吹破了吧?

认定的准确率达90%以上,也就是说,有近10%它认不准!十个人中它差不多要‘冤枉’一个。我知道你是法律专家,你说这能作为执法依据吗?”

“重证据,轻口供”是公认的司法原理,但在部分司法实践中,却轻重倒置,“口供”常常被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

在侦查手段比较落后,实证的取得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不依靠“口供”,就会大大降低案件侦破的效率。“口供”既然被重视,而且取得相对容易,自然会增强部分办案人员对口供的依赖,从而也就导致其对证据兴趣的降低。

在取证方面下得功夫少了,侦查手段自然难以提高,而侦查手段的落后反过来更加重了对口供的依赖,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说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有罪推定”,难免心中没底,一旦有了测谎仪这个助手,“推定”起来自然心中就“有谱”起来,下起手来当然也会辣手无情于是乎,测谎仪成了刑讯逼供的“帮凶”!

宋副局长不相信测谎技术,对测谎技术甚至有些反感,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看出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刑侦副局长。

老搭档就是为测谎来的,被他说得很尴尬,小倪同样浑身不自在,搞得南云那起冤案跟他有关似的。

“宋局,利用先进技术改进侦查手段,提高案件侦破效率不但可以,而且完全应该。测谎仪的出现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韩博笑了笑,不缓不慢说:“但人的精神领域对人类自身来说仍然是一个谜,它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测谎仪也仍处于试验阶段,偶尔用之,也只是作为击垮被测试者心理防线的工具,其结果本身只作为判断的参考。

我们这次调研的目的,并非在全省公安系统内推广测谎技术,而是研究能否让测谎技术在一些案件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同时研究怎么才能避免该技术存在的弊端。就算将来应用于实战,也会跟技术侦察手段一样慎用,其测试结果也只是作为参考。”

来都来了,不能就这么让他们走。

宋副局长权衡一番,同意道:“好吧,我们积极配合,韩处,你需要我们怎么做尽管开口。”

“心理测试不是做心电图,不是上来就能测的,测试之前要技术民警要对案情有一个大概了解,根据案情针对性的设置一系列问题。所以今晚我们打算兵分两路,周支队和小倪去选地方,因为心理测试对环境有一定要求。

我和苗队、费主任、方科长、于主任根据随机挑选的羁押人员,去市局调阅相关案卷,抓紧时间了解案情。争取明天上午8点开始测试,争取明晚之前完成任务。”

虽然做的事不靠谱,这工作态度还是可圈可点的。

宋副局长觉得有些荒唐,似笑非笑问:“韩处,你们真打算熬夜?”

“总队的各项工作堆积如山,这也没办法。”

“行,我安排,保证不耽误你的工作。”

……

吃完饭,开好房间,安置好行李。

韩博一行随宋副局长和应支队赶到市局会议室,路上打过电话,监管支队一位副支队长已经在会议室里等候。

局领导工作很忙,交代一番,匆匆离去。

韩博送走刑侦副局长,再次回到会议室,微笑着说:“田支队,麻烦您给我们提供全市各看守所的羁押人员名单;应支队,等我们从名单中随机挑选几名接受测试的人员,再麻烦您提供相关案卷。”

“没问题,我们刚搞了一个信息系统,羁押人员名单数据库里有,我去让值班民警打印一份。”

“老田,等等。”

应支队拉住田支队,回头笑道:“韩处,羁押人员名单调出来很方便,关键许多涉案人员的案子正在办理,还有一些在补充侦查,案卷材料不是很全面。既然是搞科研,不如选那些已经办结的案件,选那些有查实其犯罪事实的嫌犯。”

不管是不是试验,只要测试都会有一个结果。

他显然担心会被不靠谱的测谎结果误导,建议选那些已经查实的案件,不管你怎么测都不会带来影响。

真正要测试的几个嫌疑人,其涉及的案件基本上已查实了。

韩博装出没听他的言外之意一般,欣然同意道:“也好,查实的案件相当于知道答案,这样有利于统计测试结果的准确率。”

“那我就去让人打印已经办结的。”

“韩处,苗队,你们稍坐,我去叫人来倒几杯水。”

……

有信息化系统,监管支队效率很高。

具体案件是分局和县局侦办的,原始材料全在分局和县局刑警大队,市局刑侦支队要联系分局和县局值班人员,要通知刑警大队把案卷连夜送来。

市局材料不全面,省厅的材料更不全面,之前看的只是大概情况,即将送到的才是第一手和最全面的材料。

深夜11点27分,六起命案的材料和另外九起普通案件的材料相继送到。

韩博等人关上会议室门,一个案子一个案子研究起来。

“01.05案,被害人叫张天桂,原来开过饭店,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后来染上毒瘾,长期吸毒,三次被强戒。为筹建毒资,倾家荡产,日子过不下去,妻子带着孩子跑了,他流落街头,成了一个流浪汉。”

葛正建把刚复印的黑白照片贴到白黑板上,再次看看材料,介绍道:“去年1月5日下午3时15分许,一个农民在东萍市第二职业中学后面的荒山上发现张天桂尸体,城东分局立即出警,发现死者头部遭到过重击,很明显的钝器伤,脑浆都流出来了。

现场勘查发现一块板砖,上面有死者的血迹,专案组结合死者头部的伤痕及现场环境判定板砖为凶器。技术民警在现场同时发现一盒火柴,火柴上印有一个饭店的名称,这盒火柴最终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

办案人员顺藤摸瓜找到那家饭店,从饭店老板家中的一件衣服上检出血迹。

东萍市局把血衣送往省厅刑技中心做dna鉴定,发现血迹中的dna与死者完全吻合。随着调查深入,掌握的外围证据越来越多,发现该饭店老板同样吸毒,并与被害人发生过矛盾。

苗文韬举起一张现场照片,凝重地说:“板砖上没提取到指纹,可见凶手很可能是戴手套作案的。现场没提取到足迹,说明凶手很小心。一个具有一定反侦查意识的人,怎么会把火柴遗留在现场,沾有死者血迹的衣服又怎么可能不尽快处理掉?”

“而且这一大块血迹也很可疑。”

法医老方紧盯着另一张照片,紧皱着眉头说:“如果血是喷出来或甩溅到身上的,应该呈斑点状,应该有多处血迹,而这件外套上只有一小块,很难想象会在什么情况造成这样的形状。”

嫌疑人饭店订制的火柴出现在案发现场,嫌疑人的外套上有被害人的血,嫌疑人说不清案发当晚在什么地方,提供不了不在场证明,嫌疑人跟被害人曾因购买毒品与被害人发生过矛盾……

既有直接证据,也有外围证据,这个案子真是铁案。

如果嫌疑人是冤枉的,如果真有人栽赃嫁祸,那么,南云那起冤案测谎仪是“帮凶”,这起冤案dna技术一样是“帮凶”。

仪器也好,技术也罢,全是死的,完全在于怎么运用。

韩博深吸一口气,抬头道:“小葛,下一起。”(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