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上品寒士 > 卷二 深情 六、眼前画中人

上品寒士 卷二 深情 六、眼前画中人

作者:贼道三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6:08 来源:笔趣阁

阳从支起的窗扇照进来,大片明亮的阳光缓缓延伸、小厅也有了黄昏的层次和变化,微风拂动帷幕,带来后院金丝海棠的芬芳。

雨婵和阿秀在楼廊上小声地说话,小厅中只有丁幼微和陈操之叔嫂二人。

丁幼微将几丝缭乱的鬓掠在脑后,微笑问:“那位祝公子是上虞祝氏子弟吧?”

陈操之答道:“是,与我同在吴郡求学,这次一道结伴还乡。”

丁幼微颇为诧异,她知道小郎不会瞒她什么,不过看那祝公子很象是易钗而的女子啊,难道看错了?轻笑一声,说道:“嫂子方才真是大吃一惊,以为你把那6氏女郎**来了,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

陈操之脸一红,赧然道:“嫂子取笑了,我怎么会那么做!”

情字一字,最是难解,就是做出不可理喻之事也不稀奇。

丁幼微点头道:“我知道小郎稳重,只是那祝公子真的很象是女子啊,小郎与他同学日久,未觉什么异常吗?”

陈操之叹服嫂子的敏锐,说道:“这祝英台的确是有些象女子,其才识男子亦少有,心高气傲,不假辞色,常与我辩难经义,辞锋锐利,从不肯让人,我亦不深究她是男是女,只当作是很相得的朋友。”

丁幼微“嗯”了一声,心里虽然还是隐隐觉得此中关系微妙,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便问6s近况?静静地看着眉目清朗、气质拔的小郎脸色微红地说他与6葳蕤交往之事,心里既为小郎高兴,又为是他担心,看来小郎与6葳蕤已经情苗深种,这条艰难情路一定要走下去了——

丁异派人来请陈操之去赴宴。这又是从未有过地事。绝不仅仅是因为祝英台地缘故。丁异不至于因为陈操之结交了上虞祝氏子弟就对陈操之也礼敬有加。上虞祝氏也只是二等士族。还不具备那么大地面子。丁异是因为知道了陈操之明年将任吴郡文学掾。有6纳提携。任便是九品闲职。陈操之在仕途上能走到哪一步还真是难以逆料。但可以肯定地是。陈操之将比其父陈肃地八品郡丞、其兄陈庆之地八品县长更有前途。

筵席间。丁异问起褚俭近来是否还刁难陈操之?

陈操之答道:“自~中正经义考核后。一直平静无事。”

丁异笑道:“褚俭也是没有想到你能从容应对~中正地问难。还有。没有想到6使君会不顾拂了~中正地颜面而力保你。褚俭真是失算。这回6使君也恼他了吧。这真是害人不成反害己。”

陈操之唯唯。不作评论。

丁异又道:“本县县令汪德一将于八月间卸任。我闻那褚文谦想谋钱唐县令之位。操之在郡上可曾耳闻?”

陈操之道:“钱唐是大县,县令是七品,七品以上官员属朝廷直接任命,所以晚辈未闻郡上有此消息,只是这褚文谦是本县人,也能做本县的县令吗?”

丁异道:“按律是应回避的,只是永嘉南渡以来,律法弛废,朝廷为收揽江左士族之心,往往任命本地士族任本郡、县长官,6使君不就是吴郡人吗?”

陈操之点头称是,并无二话,因为有些话他说并不合适。

丁异说道:“褚文谦若能造福乡梓那就最好,若想以此为褚氏谋私利,那本县其他大族也容他,操之也要提防一二。”

陈操之躬身道:“是,多谢丁舍人提醒。”

丁异见祝英台很少说话,以为这位祝氏郎君不擅言辞,也就不与祝英台多说什么,免得祝英台讷讷羞惭。

晚宴罢,丁春秋邀陈操之、祝英台去小杭河畔散步,祝英台推说赶路辛苦,要早些歇息,独自回客房了。

陈操之便与丁春秋到小杭河走了一会,说些同学旧事,丁春秋笑道:“这个祝英台真是怪脾气,有时说话滔滔不绝,有时一言不,若不是我知道他是这种性情,还以为他是看不起我丁氏呢。”又问:“祝英亭还留在吴郡吗?”

陈操之道:“本月前已先回上虞。”

丁春秋问:“子重明日回陈家坞?”

陈操之道:“是,也许过两日又要来,也许端午后来。”

丁春秋“嗯”了一声:“要带宗之、润儿来看望我三姐是吧。”

……

陈操之回到嫂子丁幼微的小院,上木楼书房与嫂子相谈了一会,便去歇息,次日一早,拜别嫂子,又去向丁舍人、丁春秋父子辞行,与祝英台二人上路回陈家坞。

丁幼微送至别墅大门,对陈操之道:“小郎旅途辛苦,到家休息几日,过了端午再带宗之、润儿来看我吧。”

陈操之道:“宗之、润儿都盼着我回去带他们来看母亲呢,肯定是急不可耐

日五月初一我带他二人来,嫂子也很想他们了吧?”

丁幼微地确非常思念两个可爱孩儿,悄声道:“小郎辛苦了,代我问候阿姑,过些日子我恳求叔父让我回陈家坞探望阿姑。”

丁幼微是看到叔父丁异现在对陈操之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才想着哪日求叔父试一试,若在以前,少不得挨一顿训斥,怕是干脆不让宗之、润儿上门了。

陈操之道:“好,母亲也时时惦念着嫂子,每次我从这里回去,母亲总要仔细问嫂子的近况。”

祝英台过来向丁幼微作揖道别,三辆牛车离开丁氏别墅,祝英台见陈操之步行,他也下车与陈操之并肩行走,走出数十丈回头看,丁氏别墅门前的树下,丁幼微静静伫立——

祝英台道:“子重兄,你有一个好嫂嫂啊。”

陈操之远远地朝嫂子丁幼微挥了挥手,对祝英台道:“是,我嫂子是普天下最好的嫂子,可惜我兄长早逝——”

祝英台默然走了一程,说道:“我在上虞就听过令兄嫂之事,我不讳言,绝大多数人是不赞成令兄嫂这段姻缘地,但我却不那么想,丁氏嫂嫂承受家族的非议一意要下嫁寒门,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是个奇女子啊!这次亲眼看到丁氏嫂嫂,才现她还这么美丽,而且非常聪慧。”

陈操之微笑道:“我嫂子是钱唐第一名媛啊。”

祝英台看了陈操之一眼,笑问:“那吴郡第一名媛与钱唐第一名媛相比,如何呢?”

陈操之道:“英台兄,我们继续昨日关于《庄子父》里的‘八疵’、‘四患’的辩难吧。”

祝英台一笑,便执一端,代言孔丘与陈操之代言的“渔父”辩难,不知怎么地,心里有些闷闷的,辩起来也词锋不利,全无往日旁征博引、搜玄钩沉地机敏与严谨,没两下就被陈操之逼到死角,无言作答,这是陈操之与其交往数月来极其罕见的。

祝英台到:“子重兄,我今日谈兴不佳,你辩赢了我也胜之不武。”

陈操之微微一笑,说道:“英台兄坐到车上去吧,到陈家坞还有近四十里路呢。”

牛车逶迤向南,于辰时末来到枫林渡口,祝英台下车与陈操之并肩立在江堤上,看着渡船向这边而来——

“子重兄,桓野王就是在这里赠你柯亭笛地吗?”祝英台很有兴致地问。

陈操之遥指对岸那大片的枫树林道:“在那边——哦,你没看过卫先生画地那幅《桓伊赠笛图》。”

祝英台望着对岸高大茂密的枫树林、江上的紫菱洲、奔流不息的钱唐江水,展颜道:“何必看画,江流枫林依旧,画中人又在我眼前,岂是单薄画卷能比的!”

陈操之笑道:“英台兄想听我吹奏竖笛了?”

祝英台梨涡浅现:“子重兄有意绪否?我可不想你敷衍我。”

陈操之道:“我做任何事都不敷衍,每次吹曲我都是全心全意的,但意绪好比灵感,不能想有就有,6平原《文赋》有云‘情因物感,文以情生’,音乐也是如此,有情境、有意绪才能吹奏平日难有的妙音,又好比书法,王右军、谢安石两大书家写字无数,但让他二人自己满意的书贴也寥寥可数。”

祝英台致歉道:“算我失言,子重兄从未敷衍过我是吗?那我问一句,此时算得有情境、有意绪否?”

陈操之道:“尚未有。”

祝英台一叹:“要等那一刻,还真不易啊,不过我算是有幸,听到过子重兄的三次妙音。”

陈操之问:“三次?除了~参军那次还有哪两次?”

祝英台眼望别处,说道:“那次你吹笛送客,吹了很久——”

陈操之恍然道:“是了,原来你还在听啊,我以为你早走远了——那么还有一次呢?”

祝英台迟了一下,说道:“还有一次也是你吹笛送客,也许是我自己心有所感,觉得分外美妙吧,你自己或许不觉得。”

陈操之点头感叹道:“是啊,音乐是需要妙赏的,这就是知音啊,世无钟子期就无俞伯牙。”

祝英台觉得双颊有点烫,说道:“渡船靠岸了,子重兄请吧,船行江上为我吹奏一曲,那种情境交融、神思飞越的妙音不是想听就能听到的,也许一月、也许一年,我哪里等得及——退而求其次吧。”

———————————

别拿砖头砸我啊,今天又没码多少,腰好痛,真的不是找借口,这几章写得特别累,天寒手冷我都不说了,这老腰啊,悲哉,且按摩一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