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上品寒士 > 二十四、列女贤媛

上品寒士 二十四、列女贤媛

作者:贼道三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8-20 15:37:49 来源:笔趣阁

川口城的戾希见城外的都湛也、郭龙、私戎所领的军书训田一只围不攻,未知何故?与庆邈、武遵等人商议,武遵猜测道:“莫不是豫州袁刺史已然起兵?”

庆希不敢置信:“今日是三月十六,攸之是三月初三去的寿州,此时也就是网到寿州而已,袁刺史如何就会起兵相应!”

左肩遭弩箭所伤的武遵很是乐观,说道:“袁刺史在江东岂无耳目,将军奉诏讨逆已近半月,袁刺史是早就得到消息了,审时度势,也知立即起兵相应之时机绝好。”

庚邈道:“不管如何,就以袁真已起兵相应来鼓舞士卒,继续坚守。以待时变。”

庆希点头称是,即去巡视京口六门,对那些苦苦守城的军士说寿州袁真也已起兵讨伐桓温,桓温将两面受敌,都逸之的郡兵已经人心惶惶、无心恋战

追随庆希叛乱的军士这两日见城外军队不再攻城,现在听庚希这么说,信以为真,军心大振一

庚希暗喜,至西门时亦如此说,守城军士皆感振奋,正这时,一名庚氏私兵突然指着城外叫道:“将军,快看,有人喊话。”

庆希立在城楼上居高望下,却见两名披甲武士一左一右挟持着中间一骑正绕城缓行,他还没看清楚中间那骑是谁人,就听到他的那些私兵惊叫起来:“是攸之郎君,是攸之郎君,攸之郎君被俘了!”

庚希定睛细看,果然是儿子庚攸之面缚着骑在马上被挟持着游城,顿时惊急灿心,眼前一黑,差点栽倒,他明白,大势去矣!

庆希也顾不得安抚士本了,急召庚邈、武遵等人商议对策,庚邈脸如死灰,默默无言,武遵恨恨道:“恶贼奸计,极是可恶,今我守军丧失斗志。这京口城守不住了,将军,形势危急,准备,今夜放火烧城,逼令城中百姓分从六门涌出,我等趁乱杀出血路,沿江东走,觅船渡江,退往海陵随泽地,然后出海,或北上投燕,或南下广州。”

庚希眉头紧皱,脸色阴郁,半晌,一咬牙,沉声道:“准备突围!”

当夜子时,城中数处火起,庚希命军士分从六门驱逐百姓出城,他自己与戾邈、武遵率五百庆氏私兵从北门突围,此时火光冲天,人声鼎沸,京口内外一片混乱,庆希率部从北门冲出,且喜北门外围城之军稀少,想必是因为前面便是大江,没料到庆希会从这里突围一

庚希五百余人顺利冲出,从北固山东面斜插长江,离此十五里,江岸一隐蔽处,有他们当日夜袭京口时所用的渔船,约二十余艘,分别隐藏在三咋。地方,就不知被都逸之的部卒现了没有,此时也考虑不了那么周全,拼死逃命就是,敌人已随后追至一

十六之夜,月明如昼,江岸乱石嵯峨。原先藏在这里的渔船不知去向,武遵大声咒骂,上马继续奔逃,而敌人越追越近,好不容易在第三处隐藏渣船的江岸找到三艘渔船,这三条渔船都有四丈多长,每条船可容二、三十人渡江,武遵喝住惊慌拥挤的一众军士,让庚希、庆邈及庆氏子侄先上船,三条船最多只能载百人过江,此时追兵已近,武遵率留在南岸的军士继续沿江东走,继续觅船渡江

庚希等人的坐骑都弃在南岸,乘渣船划向对岸,这一带江面开阔,两岸相距十余里,而且又不能直线对驶,渔船顺流而下,又飘出十余里才抵达北岸,哪知一上岸就被一群私兵给包围了,这些私兵正是陈操之复意留在北岸的彭城刘氏私兵,就是防备庚希流江逃窜,今夜遥见隔岸京口大火,三百刘氏私兵便沿江巡守,若是月黑风高夜,还真不好现庚希渡江的踪迹,这也是庆希命该如此,偏偏是十六月明夜,月夜江上行舟,两岸一览无余,一番厮杀,二十余人战死,其余尽数被俘,这时天已大明,刘氏私兵将庚希、庚邈等六十余人押送回南岸,都逸之、陈操之大喜。

午前,追击庆希部将武遵的游军都护郭龙和北府部曲督沈赤黔回来了,掳获庚氏叛众三百余人,武遵顽抗被击杀。

京口城的大火君被扑灭,城中房屋被烧毁了一小半,百姓失所一

面疮初愈的桓熙从曲阿赶回来,与谢琰、陈操之入城安抚百姓、命军士帮百姓重建房舍,并分米粮抚恤一

当夜,谢琰拟的平定叛乱的奏章呈桓熙看过,谢琰在表章中把平定庚希之乱的主要功劳都挂在狂熙头上,指挥若定、奋不顾身云云这让桓熙颇为满意。

陈操之向桓熙建议,只将庚希、庚邈一族的人以及参与叛乱的主犯押解进京,其余人等就地收编为北府军士

桓熙采纳了陈操之建议,那些庆氏私兵和参与叛乱的原京口守军共千余人,见庚希都已授,而且这又是本国内乱,没什么气节好讲,便都降了,归附北府军。

十八日,桓熙与高平太守部逸之、曲阿县令弘戎率一千军士押解庆希一党六十余人进京,大司马狂温已于十日前入建康,先遣甲士收东阳太守庆友、散骑常侍庚柔、太宰长史庚倩下廷尉问罪,现在庚希、庚邈解到,只有广州刺史庆蕴远在岭南尚未拘至,颖川庚氏等于被连根拔起了,门阀争斗之酷烈可见一斑。

二十一日,就是庚希叛党解至建康的次日,桓温即命诛杀庚希、庚邈、庚攸之等五人于云龙门外,至于庆友、戾倩、庚柔三人,待廷尉审毕,亦将处死

这日黄昏,大司马府前来了一辆牛车,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匆匆下车,这女子神色惊惶,双足无履,披跣足请求入内求见大司马桓温,门役阁者当然不肯她入内,女子情急,厉声叱道:“是何小人,此乃我伯父门,敢阻我前!”不顾一的往里冲

那些阁禁听这女子称桓温为伯父,又见其虽然跣足狼狈,但容貌姣好、衣饰华贵,显然不是平民女子,亦不敢深阻,一路跟着问这女子是谁?却好遇到桓熙,桓熙一看。惊道:“十三妹何至于此!”

原来这女子是桓温四弟柜秘之女祖怜,八年前嫁给了庚友之子为妻,门阀大族的联姻本来就是牵枝缠藤,哪里会料到今日会反目成仇、刀兵相向!

桓怜哀声道:“伯道大兄,我夫君、阿翁被下廷尉,我特来求伯父开恩,大兄也要为我求个情

那些阁者见这女子果真是祖氏族人,当即悄然退去。

桓熙道:“庚氏一族谋反,断无赦免之理,十三妹既已归来。就不要再回戾府了

桓怜怒道:“我既已嫁庚氏子,就是庆氏之人,伯父要杀我夫君、阿翁,就连我一齐杀。”

桓熙素知十三妹桓怜倔强,便推托道:“父亲大人尚震怒中。十三妹勿楼其锋,过两日再去求情吧。”

桓怜冷笑道:“过两日?过两日我夫君就身异处了!”撇了框熙,赤足去见伯父桓温,哭拜于地

桓温板着脸道:“阿怜,这不关你小女子事,勿要多言,庚氏一族作乱犯上,法不容情

祖怜膝行而前,抱着桓温的脚不放,大放悲声,涕泪俱下一

桓温无奈,说道:“罢了,就赦汝夫无罪。”

桓怜仰起满脸泪痕的脸,哀求道:“还请伯父把我阿翁也一并赦免了吧

桓温作色道:“汝勿要得寸进尺,庚玉台谋反,决不能赦免庚玉台便是庚友,字玉台。

祖怜道:“我阿翁左足较右足短三寸。行路需人扶持,如此者当复能作贼不?”

说戾友行路需人扶持实是夸张之语,但戾友的确政足蹒跚

桓温失笑,摆手道:“好了,起来吧,伯父为你赦庚玉台一门。”

这样,庚友一门得以保全,而广州刺史庚蕴,闻知兄长庚希、庆邈叛乱被诛,遂饮鸩而死,狂温因为庚蕴已死,也就没有降罪其子一

四月初一,豫州刺史、西中郎将袁真遣长子袁谨至建康上表朝廷,痛斥庚着丧心病狂,表示他袁真对晋廷忠心耿耿,袁谨又至大司马府向桓温请示欲入西府为操吏,这等于是袁真把儿子袁谨送来作人质了谢琰入都,陈操之曾托他带了一封书信呈交桓温,建议桓温要安抚袁真,当此非常之时,勿激袁真生变,否则北伐大计难成

桓温虽然极欲插手豫州势力,完全掌控东晋军权,袁真镇守豫州多年,手下将士有三万余众,实力不可小觑,若借庚希约袁真起兵谋叛之事来罢免袁真固然是师出有名,袁真当然不肯束手就擒,必叛投秦、燕,那样就完全破坏了明年北伐的大计,所以桓温深以陈操之所言为然,对袁谨好言抚慰,也未留其为质,遣其返回寿州,袁真若真要叛乱,留他一咋。儿子在这里根本没什么用。

而此时,陈操之与苏驻、刘牢之一行又重抵下相县刘氏坞堡。

晋书列女传、世说新语贤暖篇,记载了魏晋很多可敬可爱的女子,这个祖怜是其中之一小道喜欢写她们,悬想其风采,心向往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