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作者:向晚非雪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0:35 来源:笔趣阁

随着今天这场颁奖典礼最后的**部分到来,现场所有人也都打起了精神,人人都在期待着接下来将要开场的这出大戏。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詹姆斯·卡梅隆和凯瑟琳·毕格罗这对昔日夫妻的相遇,让人们的心绪很自然的偏移到了很“八卦”的方向,试图通过奖项的比重反差在二人之间制造出新的“恩恩怨怨”。

然而,对于两位当事人来说,“前妻与前夫”的对决,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罢了,实际上,他们是一对“离婚之后关系更好”的朋友。

颁奖典礼开始前,卡梅隆和毕格罗相谈甚欢,卡神那由衷的笑意和绅士般的姿态不是说装就能装出来的,两年的短暂婚姻催生出来的是一段绵延的情谊,他们可谓是惺惺相惜的电影同路人。

毕格罗是卡梅隆的第三任妻子,两人的婚姻仅维持了两年,卡梅隆的一位传记作者认为毕格罗就是卡梅隆的翻版,“除了性别不同,两人有着太多相似,凯瑟琳是卡梅隆的灵魂伴侣,也因此,凯瑟琳与卡梅隆认识不久就迅速闪婚。”

两个人还是夫妻的时候,就经常探讨对电影拍摄的看法,交流彼此的技术心得。因此有人说,毕格罗的拍片风格受到卡梅隆不少的影响,比如,她喜欢挑战,拍片时也非常苛刻。

要知道,卡梅隆对合作演员的“魔鬼训练”让人叫苦连天,连演了《泰坦尼克号》的凯特·温丝莱特都说,如果不是特别高的片酬,她不会考虑再和卡梅隆合作。

而毕格罗拍片时的“亢奋”,也让演员们感觉在“恶魔指挥官”的手下拼命,《拆弹部队》的男主角就感慨,自己平时注意健身、体能相当好,可是在拍摄时,他还是跟不上毕格罗的节奏,年近花甲的毕格罗却始终精神昂扬,无视他们的痛苦,力求达到完美的效果。

还有一段花絮或许能让人对两人的感情做些“窥探”,就在前不久,两人曾一起做过一个电视节目,在被问到节目结束后毕格罗想对卡梅隆说什么,毕格罗的回答是:“你当时为何一言不发便离开我?”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或许只有当事人最为心知肚明,但二人早年间的婚姻生活就是如此无奈地结束了。

那是在1991年,两人合作拍摄《劲爆点》,卡梅隆任制片,毕格罗任导演。影片十分成功,但两人都要在片场说了算。

卡梅隆在片场一向独断专行,脾气火爆,而毕格罗则非常冷静,自尊心强,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最终,在《终结者1》和《终结者2》中扮演女英雄的琳达·汉密尔顿则成为两人婚姻最终瓦解的原因。

两个人的性格都太强势,而且也都太过独立了,他们都太专注于各自的人际关系和各自的工作。

卡梅隆曾将毕格罗视为“无价之宝”,“因为我们说着相同的话,而且我们能彼此知道心中所想并彼此欣赏”,但是,因为都很强势,所以最终二人只能分手。

汉密尔顿成了卡梅隆的第四任妻子,不过,卡梅隆和汉密尔顿也没有走到最后,卡梅隆的现任妻子是苏西·埃米斯,她曾在《泰坦尼克号》中饰演罗丝的孙女,而毕格罗却至今没有重组家庭。

凯瑟琳和卡梅隆离婚后,并未反目或者老死不相往来。在凯瑟琳事业进入低谷,并为前途迷茫时,卡梅隆是她可以倾诉的朋友,他会给她提一些明智的建议。

1995年在卡梅隆的辅助下,凯瑟琳执导了《末世纪暴潮》大获好评,事业也开始进入高峰。

她与卡梅隆的关系远比做夫妻更为默契,两人会打几个小时的电话商量电影,讨论聘请哪位演员。

每年的圣诞节,卡梅隆都会坚持邀请凯瑟琳去他位于马里布甜水镇峡谷的家中度假,而这也常常让现任妻子苏西有点不满。

离了婚依然是朋友,这个非常神奇的命题,神奇的在卡梅隆和毕格罗这两个人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今天这场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到了最后,也可以说是到了决战的时候,对决的双方正是这对前夫妻,现知己。

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出现偏差,伴随着凯瑟琳.毕格罗两度登上颁奖礼台,《拆弹部队》和她本人笑到了最后,卡梅隆虽然难掩失落,却还是非常有风度的向前妻送上了祝福。

看着站在舞台上,享受着这份荣耀的毕格罗,宋铮也不禁站起身来,由衷的送上了掌声。

至此,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可是伴随着毕格罗和她的《拆弹部队》登顶,随之而来的争议,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毕竟,这还是奥斯卡第一次将最佳导演的殊荣颁发给一个女性导演。

在男性主宰的好莱坞,甚至全球电影圈,凯瑟琳·毕格罗的名字毫无疑问意味着一枚“性别炸弹”。只是谁都不能确定,奥斯卡小金人的荣誉,“最佳导演奖首次颁给女性”的突破,是否意味着横亘在片场、名利场、权力场的性别炸弹被拆除了。

人们在谈到凯瑟琳.毕格罗的时候,总离不开性别,似乎她的性别让她所取得的成就被无限的放大了,但是别忘了,她本身也有着一个精彩人生。

有“电影狂人”卡梅隆在奥斯卡这个擂台上戳着,作为女人的凯瑟琳·毕格罗的胜利确实惹眼。

她虽然气质高雅、容貌端庄,但是,如果只凭着她诸多作品里的那股男人气质来展开想象,完全可以出现一个画面——她在角斗场里以一个大背挎把“世界之王”卡梅隆撂倒。

毕格罗显然是个电影界的狠角色,拍的是“猛片”,话音也阳刚:“拍男人的影片,我能干得更牛!”

有这样的势头,毕格罗让奥斯卡换了“江山”,成为历史上首位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女性导演。

这似乎是皆大欢喜的事情,而奥斯卡奖也借此“升华”了自己——敢于让在全球制造票房旋风的商业巨片《阿凡达》扫兴而归,敢于直面全球影迷如浪潮般的争议,这显示了何等的勇气与坚守。

而对于毕格罗来说,这几乎是一种“新生”,在第82届奥斯卡之前,她被人冠以“卡梅隆前妻”之称,而从此以后,凯瑟琳·毕格罗成了一位独立人物,一部可以独自成章的神话。

看过《拆弹部队》的观众,就能体会到,凯瑟琳·毕格罗的镜头中流动的是男性荷尔蒙,她通过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以趋近真实的影像,冷静、客观地再现美军拆弹部队的日常形态,表达了一种对战争的反思。

而拆弹大兵的脆弱头颅面对非死即生的胁迫,神经已经被折磨到极致,他们时而狂热、时而沉迷、时而清醒,在看似正义的光辉下,对战争产生了“毒.品”般的依赖,不可自拔,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来看,《拆弹部队》都实在不像是女导演的作品。

当然,毕格罗也曾拍过一部女性题材电影,1990年,她拍摄了《霹雳蓝天使》,讲述男杀手如何引诱一位被停职,并接受调查的女警官。

虽然女人成为主角,但是毕格罗只是把男人和女人的位置互换了一些,影片依然是“雄性十足”。

特立独行的风格,也给她毕生毕生追求的电影艺术之路设置了许多障碍,与卡梅隆的导演之路基本顺风顺水不同,凯瑟琳·毕格罗一路走来要艰辛得多。

她并不是高产导演,而且她的电影也谈不上卖座,几部作品拍下来,《血尸夜》、《末世纪暴潮》、《魔鬼游戏》等票房都平平,后来她拍了耗资1亿美元的《k-19:寡妇制造者》,影片虽然口碑不错,却只在全球收回了6500万美元的票房。

有些影评人嘲讽说,她的电影作品可能在艺术成就上永远无法和她的绘画艺术相比。

2003年有本关于她的书问世,名字是《凯瑟琳·毕格罗的电影:好莱坞罪人》,认为她是好莱坞的另类,一个拍男导演题材的女人,打破了电影界的规则。

而毕格罗这次拍《拆弹部队》也碰到过很多波折,她的影片几乎都是站在好莱坞的体制之外,绝大部分电影虽然通过大的电影公司来发行,然而却全部都是由独立电影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的。

因此,她在片商眼中算是“没见过世面的人”,投资人对她的电影兴趣也不大,后来她找到一家法国电影公司来投拍《拆弹部队》,预算仅有1100万美元,最后还迟迟找不到发行商。

《拆弹部队》上映后,尽管全球票房只有1600万美元,还不及《阿凡达》的27.5亿美元票房的零头,但在业内却是大获好评,拿奖无数,并最终在奥斯卡上完美收官。

如今站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最高处,毕格罗留给人们的也不是那种公式化的获奖感言:“我并不因我是首位获奖的女导演而骄傲,我更愿意人们说我是电影人,但是如果我的成功能给女导演和年轻导演以激励,那是我最为高兴的事情,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