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袁大头的鸿门宴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一百五十九章 袁大头的鸿门宴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同时,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起义和投降过来的)旧军队的改编。目前,起义和投降的清军全加起来,超过30万(注1),其中容易改造、并且有改造价值的大约有一半不到,本身有一定战斗力、只需要加强政工和骨干部队就可以立即派上战场的,大概有六七万人,其中一大半都在奉天......”,李晖说到这里,顺嘴夸了袁大头几句,如果没有他,肯定不会有这样好的局面,而袁世凯得以成为第一个被起义军留用的带兵超过一个营的满清陆军将领,也正是因为这一大功。

满清朝廷覆灭的消息刚刚传到奉天的时候,大多数的清军将领都以为只是谣言,并没有将其当回事,但袁世凯却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他的基本盘来自于当初高善继的部队,而高善继的部队当中有两个生化兵的教官......

从那两位生化兵教官身上,袁世凯看到了无私的品性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军官,其背后的势力一定十分可怕,绝非腐朽无能的清廷可以相比。因此当“谣言”被那两位证实,并承认与其所属的组织有关后,袁世凯很快就相信了,而得知那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李东阳居然就是这个组织的领袖之后,他更是一脸释然,叹道,“果然也只有那样的首领,才有你们这样的部下!”

袁世凯不是不会装孙子,但他骨子里始终是一个非常自傲的人,就连权势滔天的李鸿章,也不在他的眼里,因为袁世凯一直认为,自己要是有李鸿章那样的机遇,一定会干得更好。

但袁大头也不是没有佩服的人,已故的高善继算一个,袁世凯自问才能不逊于他,却没有那样的英雄气概与人格魅力,这是他深深羡慕却学不来的。

还有一个正是李晖,虽然至今尚未谋面,但李晖年纪轻轻,从身无长物进入天津机器局开始算起不过短短两年,就能获得李鸿章的信任,并且让原本只是空架子的北洋水师脱胎换骨,直接影响了中日战争的进程,甚至让中国一度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即使是在陆路连败的现在,也始终保有一线生机,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耐,袁世凯自问无论如何都不具备。

因此得知李晖就是起义的领导人后,袁世凯非但不感到惊讶,甚至生出了“我就知道是他”的念头,或许在他看来,不到一个月就推翻满清,也只有像李晖这样经常创造奇迹的人物才做得到。

不到一个月就能推翻满清的起义军,实力之强可想而知,而且他们还降伏了海军、完全控制了黄渤海上的制海权,对于铁路还没修到这里、后勤全靠海运(粮食可以就地征集,但军火只能依靠海运来补充。)的奉天清军来说,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想负隅顽抗,只能去抱列强的大腿,但现在海路断绝,老毛子距离又远,难不成去投日本?

可是奉天清军之所以能够在连战连败的劣势下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补充的士兵大多来自于深受日军入侵之苦的奉天本地,无不对日军切齿痛恨,因而作战勇猛、撑起了清军的脊梁,如果要带着他们去投日本人,集体开小差都是轻的,一不小心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哗变。

而且袁世凯深知日军第三师团的后勤补给问题更大,几乎全靠缴获来支撑,这段时间随着大量当地农民入伍,清军士气恢复了很多,已经很少再像当初那样不战而溃,虽然仍是败多胜少,但是日军能够从清军身上缴获到的补给却已经远不能与当初相比。现在清军的补给已断,这条路彻底断绝,日军第三师团以后日子更不好过,清军投靠他们的话,只怕自己的那点弹药都会被日本人抢走吧?

因此,就算只考虑现实,起义向新朝效忠也是奉天清军唯一的出路,如果等到人家打来才投降的话,恐怕顶多也就能够保住性命。

袁世凯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不能保证其他各路清军的主将也能明白,要是不能马上作出决断,消息传开后人心浮动,后果不堪设想。

若是起义军先打来的话还好一点,如果是日军先打来,不投降要死,投降之后会被起义军清算,还是要死!

除了自保的需要,袁世凯还有一点私心,起义军本身越是强大,就越不会重视降将,如果他只是简单地率部起义,估计也能够保住家财回乡当个土豪,想要受到重用,就必须立下更大的功劳才行。

虽然所部兵马已经扩充到了上万人,成为奉天各路清军当中兵力第三多的将领,如果将部队的战斗力也考虑进去,实力甚至还要超过兵力更多的宋庆和依克唐阿。可是即使如此,袁世凯也没信心只带着本部兵马去主动进攻日军,那么想要立功,就只能对自己人开刀了。

鸿门宴上,袁世凯一脸悲悯的表情,对上当被擒的几十位同僚说出的话却是杀气腾腾,“不是我袁某不仗义,实在是情势所迫,诸位只要配合,至少能保住身家性命,如果冥顽不灵,袁某也不怕手上沾血......”

几名满清的忠臣顿时对袁世凯破口大骂,结果还没骂到第二句,就被军帐内的袁世凯亲兵啪啪啪乱枪打死,余下的顿时个个噤若寒蝉,袁世凯叫他们写什么,他们就老老实实地写什么......

注1:清军在甲午战前号称有69万正规军,但其中虚报的空额占了很大一部分,就算之后进行了扩军,实际总兵力也不到60万,满清覆灭的消息传开后,又有很多士兵、乃至于基层军官开了小差,数量进一步减少。其中大半都投了李晖,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而那几支叛军的总兵力全加起来也不满10万,话说回来,就那些穷地方,再多也养不起。(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