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二十章 惊人的发现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二十章 惊人的发现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既然是经验公式,那就肯定是错误的,而且李晖要求尽量简明,这误差自然更大,但现实中打残一艘军舰所需的炮弹命中数本来就有很大的波动,只要能够总结出大致的规律,应该就有不小的参考价值了,“似乎是跟单发威力的3/2次方成正比,这可不得了啊!换成银色炸药后,炮弹的爆炸威力不是原先的4倍(军用黑火药在绝对封闭空间内爆炸的极限威力可以达到tnt的45%,但现实中很难有这么高,一般都在三四成之间,李晖这里是以0.35的威力系数作为计算基准。),而是8倍,这个提升幅度可就太大了......”

这样的结果让李晖不禁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而当他将假想中305mm爆破弹改用银色炸药后的爆炸威力跟日本海军的两种主要炮弹进行了对比之后,那嘴巴顿时张大到连鹅蛋都放得进去,“就算是苦味酸炮弹,6英寸的爆破弹威力也仅相当于305毫米银色炸药爆破弹的不到1/27,而120毫米口径的爆破弹更是仅有大约1/77,在这样巨大的差距面前,所谓的‘弹药投射量’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其实鬼子在甲午战争中也没多少发苦味酸炮弹可用,大部分还是装的黑火药,那爆炸威力的差距就更夸张了,分别是143倍和接近400倍,好吧,差距大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需要准确的数字了,定为无限大都没关系......”

“就算是日本海军火力最强的吉野号,对同一个目标也最多只能有3门152毫米速射炮和4门120毫米速射炮同时开火,前者在实战中打出的最快射速为4发/分、后者是7发/分,4分钟内最多可以打出48枚152毫米炮弹和112枚120毫米炮弹,全是苦味酸装药的话也不过略强于只能使用单侧主炮的定镇(定镇的305mm主炮在实战中的最快射速为4分钟1发,单侧两门主炮,两枚换装了银色炸药的爆破弹威力相当于55发152毫米苦味酸爆破弹。),而如果用的还是黑火药,一游全部的火力加起来都不如定镇随便一艘单侧主炮的火力......”,李晖现在才总算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发明有多大意义,更明白了历史上北洋水师输得有多冤枉,“其实就算还用黑火药,305毫米的钢壳爆破弹威力也非常惊人,虽然总的火力输出还比不过鬼子,但考虑到定镇二舰防御力的优势,大东沟未必没有获胜的机会。历史上可能是日军训练不足,也可能是日军没有采用无烟发射药包(有资料里这么说,个人表示怀疑。)、导致速射炮不能持续高速射击,总之日本海军速射炮在大东沟海战中表现出来的优势远没有火炮参数显示的那么大,如果以全程时间计算,吉野号上每门舰炮每分钟的平均射速才0.3发,仅为定镇主炮的三倍不到。可惜历史上北洋水师配备的进口大装药量爆破弹寥寥无几,其他的大都是完全炸不响的实心弹,要么则是装药量只有进口钢壳爆破弹几分之一、而且有超过三分之二炸不响的铁壳开花弹(虽然其中也有一部分的定位是爆破弹,但李晖觉得称其为爆破弹是对爆破弹的侮辱。),算下来只剩几十分之一的火力,打得赢才怪了!邓世昌他们真是死不瞑目!”

虽然因为这个令人惊喜的结论而兴奋得一夜未眠,但李晖后来并没有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北洋水师的将领们,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经验公式的来源没法公诸于众,另一方面则是北洋水师中洋员甚多,泄密的可能性很大。

李晖很清楚历史上的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根本就没出全力,要是得知这一经验公式,一定会像发了疯一样拼命加强海军,仅能内部挖潜的北洋水师如何能有胜算?李晖甚至怀疑,光是未来北洋水师大量换装爆破弹的消息,就很可能会导致日本海军的实力超出历史同期一大截了......

事实上,即使李晖总结出的经验公式没有外传,直接按正比关系计算出的四倍爆炸威力也足以让知情的北洋海军官兵信心百倍。

而严复得知后也终于心服口服,他虽然自负是海军专家,却也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帮助北洋水师提升哪怕一倍的战斗力,而一个看似简单的发明就能让北洋舰队的火力暴增到之前的四倍,则让严复这个学贯中西的大家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的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百年之后的至理名言也随着严复的大力宣扬在国内迅速传开,几乎与“科学”这个概念不分先后。

到了这一年的5月16日,李晖终于将系统科技树第二行的全部主科技和符合条件的子科技全部研究完成,算下来不到半年时间就已经达到了欧洲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科技水平(尽管只包括与军事有关的方面。)。

不过第三行的系统科技可就没那么容易研究了,所需的时间和贵金属都远非之前可比,因此李晖只能放弃了之前全面铺开的做法,优先研究那些高价值、特别是很快就能用得上的系统科技。

“爆破弹”科技虽然是第二行的子科技,却到现在还没开始研究,因为它有一项前提科技是工业分支矿冶子分支的三级主科技“低成本冶钢”,后者也因此成为了李晖研究的第一项三级系统科技。虽然是第三行的主科技,科研难度达到了3,不过“低成本冶钢”的科研年代却异常地靠前,居然才是1860年,因此所需的时间和银子都不算多;而不过是二级科技,还是子科技的“爆破弹”就更不用说了......

结果,研究完这两项科技也才花了3.09公斤白银和14天时间,但接下来要研究的矿冶4级主科技“先进冶金学”(这项科技研究完成后,系统就可以生产铝粉了。)却让李晖立即感受到了研究系统科技的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