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二百二十章 日本的价值(上)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二百二十章 日本的价值(上)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可是福岛安正也不可能去找伊藤博文,这倒不是担心影响他的康复,而是害怕更加忠于明治的伊藤博文直接拒绝,那日本就彻底完蛋了。

唯一让福岛安正庆幸的是,李晖并没有要日本使团马上作出回复,但是想到每拖后一天、中国提出的条件都会变得更加苛刻,福岛安正还是难免心急如焚。

这种明明知道该怎么办、却苦于没有足够权力而无能为力的痛苦对福岛安正产生了极大的刺激,让他对权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

不过无所事事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福岛安正终于可以仔细研究起一下那本几乎颠覆了中国自战国以后两千多年历史的《墨门简史》了......

“乍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简直就像是‘乌托邦’一样。但若非如此,那么多人才、武器和先进的科技是从哪儿来的?在找到更好的解释之前,不信也得信啊!”,福岛安正皱起眉头,试图从中找出大同党的弱点,以增加日本现在少得可怜的谈判筹码。

“墨门的规矩实在太严了,普通人无论如何都难以忍受,也只有像这本小册里所描述的那种海外孤岛上才能实现吧?就算李晖明智地降低标准创立了更接地气的大同党,跟大陆上陈腐落后的旧文化还是会有尖锐的冲突。”,福岛安正想到这里,不禁眼前一亮,“或许李晖之所以对外那样强硬,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藉此立威,恫吓国内那些潜在的反对者,减小大同党改造中国社会的阻力......”

将李晖的决策脑补为是希望国内同胞少流血的福岛安正不禁对其深感敬佩,却不知道李晖之所以这样干,更重要的原因其实还是那个对于贵金属的渴求几乎永远都得不到满足的该死系统......

福岛安正最想知道的,其实是日本投靠中国之后,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就如同卖东西一样,只有先明白了商品的价值,才好确定价位。

只是,限于见识不足,现在的福岛安正是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因为想要明白这一点,必须对“工业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于自从明治维新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只是在简单地模仿西方的日本人来说,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深奥了,他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想过......

但李晖作为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却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工业需要什么?无非是原料、劳动力、科技(广义,包括材料工艺。)和市场,只要这四点都能满足,工业就一定能够发展起来,至于管理水平之类影响工业效率的因素都是锦上添花,暂时可以放到一边(不过话说回来,系统科技树里也有工业管理的位置,就算李晖不重视,这方面也不会差。)。”

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市场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而工业原料方面,以二十一世纪的要求还缺几样,但在工业部门少得多的十九世纪末,却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且系统科技中有开矿和冶炼的部分,因此这两方面是最不需要担心的。

说起来,系统科技虽然只包括与军事用途有关的部分,但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基本都在,而且难得的是还能利用系统直接生产各种机器设备、包括所谓的“工业母机”,已经足以自成循环,因此科技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系统科技所缺少的那些工业部门在如今的日本基本都已经建立了起来,虽然水平很低,至少可以解决有无问题,帮助还是不小的,不过这还不是李晖眼中日本最大的价值。

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搞工业,相比民国和解放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国内接受过西式教育的极少,别说是懂工业的高端人才,就算是合格的普通工人也难找,而有了生化兵技师之后,前者轻易得到了解决,合格工人的严重缺乏就成为了中国工业化的最大困难。

大部分的工人对文化程度要求很低,基本上只要稍微识一点字、懂基本的四则运算就可以干了,比如矿工、修路工人、码头工人以及大部分轻工业的工人。这一部分可以直接对成年人进行突击扫盲和上岗培训,脑子不太笨的半年之后就可以胜任了,而数量方面更不需要担心,中国什么时候缺过人?

真正麻烦的是那些技术工人,其中本该难以培养的高级技工反倒不难解决,李晖多招募一些生化兵技师就可以了,反正高级技工的需要量相对较小,5万多名(当然绝大部分都只是1级技师,毕竟李晖主要是用他们当技校和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和一线的高级技工/工程师,领导力、全面性和语言能力的要求没那么高。)技术水平至堪比七级技工的生化兵技师别说是对于现在的中国,就算是十年之后都足够用了,若非是那些工程师、企业领导和技校教师的岗位也有很大需求,李晖根本不会现在就花费巨资招募这么多出来。

反而是没那么值钱的普通技术工人因为需要的人数极多(虽然没普通工人多,但数量也是不少的,建立在年产粗钢200万吨规模基础上的工业体系光是重工业就需要差不多40万人。),让李晖十分发愁。

就算李晖知道历史上解放后中国速成技工的窍门,但那也至少需要初中文化、或者小学毕业但是聪明好学的年轻人才有培训的价值,可是现在国内除了数量极少的教会学校之外,连近代小学都找不到一个,哪儿有这么多的后备军?而如果从文盲开始培养的话,所需的时间又未免太漫长了......

为此李晖曾经寄希望于海外华人华侨,但他很快发现,此时海外华人华侨的数量还没有民国时期那么多,其中接受过西式教育的比例更是要低得多、还大都是对西方更为亲近的香蕉人,可用的其实有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