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断人财路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二百五十九章 断人财路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这怎么可能?”,张振勋下意识地惊呼道。

“怎么不可能?只要下面这次决战打赢了,英国海军就只剩下保卫本土的能力了,海外殖民地还不是砧板上的肉?你说其他列强?呵呵,我们现在有十二艘万吨级的主力舰,就算忽略能够一挑三的性能优势,光是数量就超过了英国以外其他列强的总和,即使他们真能联合起来,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李晖见状冷哼一声道,将张振勋惊得目瞪口呆,但他却没有告诉对方这种近乎无敌的强大只能维持三五年......

吓住张振勋之后,李晖让他先就最保守的情况谈一谈,“不过我想英国政府应该没那么蠢,所以你就按照我们获得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的预案来说一下吧?”

“整个荷属东印度?”,张振勋先是一惊,但马上就明白过来,荷兰的国力都未必有英国的十分之一,中国连英国都能打败,荷兰自然更不在话下。而且与财大气粗付得起赔款的英国不同,荷兰人无论如何都交不出足够的“赎金”,那么中国占下荷兰在亚洲的殖民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想到整个荷属东印度都由自己控制的美好前景,张振勋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口水,却猛然发现李晖的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笑容,顿时一惊,生出了一个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猜测,“李先生,您不会是想要直接统治南洋吧?像大陆上一样?”

“是的,而且跟大陆上正在做的一样,政权会下到基层,城镇有街道办、农村有村公所,作为最基础的政府机构,有什么不可以吗?”,李晖脸带笑意地反问道,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心。

由于张裕葡萄酒带来的那点好感,李晖决定还是再争取一下,直接表明了自己旗帜鲜明的态度,免得张振勋以为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一错再错,“不要说什么南洋有南洋的情况不能这样做。所谓南洋的具体情况无非是距离遥远、土著众多,这两点对我们大同党来说都不是什么难题。距离遥远的影响主要是运输和通讯这两方面,先说运输,南洋虽然距离上的确很远,但因为都是沿海,可以利用廉价的海运,因此这方面反而比内地的很多地区更有优势;至于土著,只要人走地留,以华人移民代替他们,就不再是问题了......”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张振勋肯定会以为他是疯子或者白痴,但李晖现在手握天下第一的武力,还真未必就做不成。张振勋也因此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很清楚,李晖的这个想法看上去很美,但对像他这样的南洋华商来说却无异于天降横祸,那是要断掉他们的财路啊!

荷属东印度和马来亚的华人虽然屡遭屠杀,但是南洋华商的财富也主要来自于那些土著,为什么在荷属东印度只占总人口百分之几的华人能够掌握一大半的财富,不就是因为这里的土著脑子笨、钱好赚吗?要是李晖真有办法将南洋土著都换成精明狡猾的华人,一方面钱难赚了利润锐减,另一方面还会有来自大陆的商家与他们竞争,那日子可就是水深火热了啊!

事涉自己、家族乃至于整个南洋华商群体的根本利益,由不得张振勋不争,就算真实想法不能表露,也可以夸大这件事的难度嘛!

谁知李晖听了两句就冷笑道,“当年北美的印第安人更多,现在还剩多少?”

“这万万不可,滥杀有伤天和!”,张振勋大惊道,随即又意识到这样的说法很难说服一个杀伐果断的“开国皇帝”,接着补充了一个看上去更加有利的理由,“如果大开杀戒,当地华人难免受到殃及......”

“放心,我们大同党还没有那么冷血,除非他们逃匿、甚至反抗,我们才迫不得已采用雷霆手段。”,李晖先是解释了几句,然后突然话锋一转道,“不过执行这项任务的是日本军队,说不定真会出现误会,要不这样?让爪哇岛上的华人华侨都迁到巴达维亚和泗水算了,这样也方便我们放开手脚......”

张振勋顿时大惊道,“这可不行啊!人都走了的话,产业没人照看,肯定会出事的!”

“没关系,符合要求的话,事后政府会给予补偿的。”,李晖笑着安慰道,但却没告诉对方,根据大同党的政策,土地都要国有化后重新分配,当铺、米店、钱庄均不允许开设,都不符合要求,这四项去掉之后,南洋华商的财富至少缩水掉八成以上......

不过张振勋就算不知道这些,也听得出李晖不怀好意,心中不禁悲愤难平,满清还在的时候,张振勋恨它腐朽无能、保护不了他们这些海外之民,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强力政府,对他们这些南洋华商却比西方殖民当局还狠。

但张振勋不知道的是,李晖会改变最初天真的想法,正是因为他们这些海外华商一次次地让其失望。李晖现在终于明白,像陈嘉庚那样不惜为国破家的坚定爱国者在海外华商之中只是少数,包括张振勋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始终都是利益至上。

就拿张振勋来说,他虽然被后世认为是爱国商人,但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问题。

张振勋在事业的最巅峰时期(1870年前后)及其以前对国内没有半点投资,直到海外事业走下坡路才回国投资,选中的却是对国家和人民毫无益处的葡萄酒厂(要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处境),就算当时重工业不准私人投资,也该优先投资像纺织面粉这样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以张振勋的见识,不可能想不到这些,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觉得葡萄酒的利润更大罢了。

说白了,张振勋回国投资其实只是海外产业被西方殖民政府剪羊毛限制了发展之后回国投资开辟新的获利渠道、同时分摊风险的举动,这是很有见识的做法,但要将其称为是实业救国,那就未免名不符实了。

好吧,其实晚年的张振勋还是兴办了一点真正利国利民的事业,但现在的他肯定还没这个意识,而他今天的态度和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比起华人的出身,他更多地还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商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