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二百八十五章 韩边外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二百八十五章 韩边外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由于满清政权不下乡,军队也是兵为将有的模式,类似马家军这样的私人武装还有不少,其中想要乘乱而起当个草头王的并不在少数,但也有一些看出大势的聪明人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被李晖一道道新政策“过滤”下来,还能幸存下来的已经所剩无几。

人称“韩边外”的长白山民间武装首领韩宪宗就是其中之一,在袁世凯的军队进入吉林后,他化装后亲自就近探查,被解放军严整的军容和严明的军纪所震撼,果断地打消了顽抗的想法,回去之后主动将自己的命根子夹皮沟金矿完整献出,得到了袁世凯的赞赏。再加上韩家在甲午战争期间又有组织民团袭击日军的功绩,李晖得知后特别批示,给予了韩家甚至超过不少清军起义将领的优待。

虽然韩家控制的独立王国不可避免地遭到解散,但是年逾古稀的韩宪宗获封正三品官衔(共和国的官制详见后文,不过肯定要比清朝的同等品级值钱得多。)荣归文登故里,包括其三个孙子在内的十几位较为优秀的韩家子弟还获得了免试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培训深造的机会。

即使是韩家的一些不肖子弟,比如韩宪宗明知纨绔却又狠不下心来严加管教的独生子韩寿文,也因为李晖的特别关照,并没有穷究其昔日的罪行,犯法后进行劳动改造时也更加细致耐心,难得地网开一面。

李晖对韩家这么客气,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其主动将自己控制的夹皮沟金矿让出表示嘉奖,这座金矿的储量虽不算特别多,但却胜在埋藏浅、品位高,开采提炼的难度很低,甲午战争爆发之前,这里的黄金年产量已经达到了一吨多,在全国范围内也能排进前五,如果升级设备、改善管理,年产量超过3吨没有任何难度。

虽然跟黑龙江北部的漠河胭脂沟金矿相比,夹皮沟金矿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原满清黑龙江将军恩泽被俄国人抛弃后,自知必死无疑的他鱼死网破地对漠河金矿进行了彻底破坏,即使按最乐观的估计,也得要到1897年才能完全恢复到甲午战前的水平,而且还得为此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恩泽此举彻底激怒了李晖,全家数百口人被杀了个干干净净,他们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代连坐法令的最后殉葬品......

此后随着国内形势逐渐稳定下来,连坐法令只被作为特殊时期和特殊地区才会采用的短期应急政策,而且即便连坐,也最多是劳改或者强迁,像现在这样杀人全家的再也没有发生过。

与冥顽不灵的恩泽相比,将金矿完整移交给国家、而且还主动将多年积攒下来的大量金银兑换成华元的韩宪宗无疑要可爱得多,李晖给予其如此优待,其实也有树立正面典型的用意。那些前朝余孽虽然战斗力不行,但是搞起破坏来却很有一套,如果他们都能如韩家一样识趣,国家无疑可以减少很多损失。

就连拥有自己武装的大佬都撑不住,那些接受改造的旧文人就更不用说了,而中英乙未战争的辉煌胜利和《加尔各答条约》的签订更是粉碎了他们最后的一点幻想,此后不管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至少行动上无不积极配合改造。其中,李晖为了有个见证而特意挑出来派到加尔各答作为旧文人代表全程观看了缔约仪式的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还未立国就击败了世界霸主大英帝国,与大同党相比,满清真是连****都不如!”,兴奋不已的梁启超甚至忘了文人的风度爆出了粗口。

不久前才与之相识的谭嗣同也感慨不已,“的确,在抵御外侮这方面,大同党比满清是要强得太多了......”

“不只是强于满清,而是比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朝代都强,可能也只有战国和秦汉能够比拟吧?”,梁启超赞叹了几句之后又发出了感慨,“看来中国真是走错了路,所以自秦汉以后(对外)就一代不如一代,而传承自先秦的墨门复兴之后,中国一下子就又站了起来。”

谭嗣同则以有些神往的语气回道,“卓如,你说,若是我中国之四万万人民能够尽复先秦古风,重义轻利、重诺轻生,怯于私斗、勇于公战,我们中国会强盛成什么样子?”

“光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普及新式教育,时代已经不同了,李东阳不是也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如果大同党不是掌握了比英国人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就算能够获胜,也不至于能够打到这里。”,梁启超稍稍纠正了一下谭嗣同的说法道,“民风固然重要,但是生产力水平同样重要,汉朝的时候如果不是武器装备有优势,焉能强到‘一汉敌五胡’的程度?我中华人口虽多,却也不能拿来浪费啊!交换比还是很重要的!”

“此前就听说过卓如神童之名,果然名不虚传,想不到才几个月时间,你的新学已经有了这么高的造诣!而且还能够运用自如!愚兄才刚刚学到基本代数和平面几何呢。”,谭嗣同闻言大惊,几个月就能够完全掌握汉语拼音、简化字、白话文和基本算术,这学习速度其实已经相当快了,可是跟能够过目不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梁启超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不过梁启超毕竟是接受过长期传统教育的,就算心里有些得意,嘴上也还是要谦虚几句,“哪里哪里,我只是年纪还小,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罢了。”

“是啊,跟那些顽固不化的老朽不同,年轻人才是中国的希望!”,谭嗣同听后点了点头,然后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卓如,你的文字佳妙,何不写一篇雄文,激励国内的青少年奋进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