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土改和治水(上)

解决掉最大的隐患之后,李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而被这么打断了一下也有好处,李晖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相亲的印象是不错,但结婚跟恋爱可不一样,那是要一起过日子的,还是需要更多的了解才行。正好刘步蟾与严复都参加了会议,会后李晖就将两人留下,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让兰馨先当您的秘书一段时间,以加深了解?”,刘步蟾知道李晖的提议合情合理,但还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李晖知道刘步蟾在担心什么,马上说明道,“最多半年之后,我就会给刘家一个明确的答复,兰姐虽然大了一点,但这点时间还是等得起吧?”

“这......”,刘步蟾没法拒绝,可是半年时间虽然不长,却足以让这次联姻的目的告吹,要知道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很快就将启动,其中福建除了少数偏僻山区之外,土地分配都会在春播之前完成。

倒是严复更想得开一些,他拍了拍刘步蟾的肩膀,劝慰道,“子香,不要纠结了,东阳的为人我们又不是不知道,就算他现在娶了兰馨,也不会因私废公的。何况时代已经不同了,工业才是大利,何必死盯着土地不放?”

“这些我何尝不知,只是族里的叔伯意见很大......”,刘步蟾虽然受过新式教育,但作为一个福建人,他的宗族观念还是比较重的,面对族里的那些长辈,他难免如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受气。

由于李晖在旁,严复有些话说不出口,但他还是短短几句就拨云见日,显示出了自己非凡的见识,“地主中的长辈是长辈,贫农佃农中的长辈难道就不是长辈了?而要比地位的尊贵,那些土豪又如何能跟你刘子香相比?”

刘步蟾顿时眼前一亮,只要能够动员起那些身为贫农佃农的长辈坚定地站到自己这边,那些反对土改的地主士绅就没法用辈分来压他了,就算刘步蟾还是摆脱不了宗族观念,毕竟地位摆在那里,更是现在族里最大的靠山,没法仗着辈分倚老卖老的前提下,还有谁敢跟他顶牛?

这样就只剩下刘兰馨自己这一关了,老实说,相亲的突然中断是很令人恼火的,不过以李晖的身份,这样的事情本来就很容易碰到,而刘兰馨事后经过反复思索,也意识到自己的确是很难找到更合适的对象了,而李晖没用权力强压,而是征询她自己的意见,也更增她的好感,因此只是象征性地矜持了一下之后,刘兰馨就红着脸答应了......

接下来有半年时间给两人来加深了解,但李晖对此却只能顺便为之,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神,毕竟1896年的工作压力较之夺取天下的前一年,甚至还要更大一些,因为一系列将会决定********的重要举措都将在这一年里陆续得到推行。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土地改革了......

其实早在李晖起兵造反之前,他就已经让飞虎军在根据地进行了土改,后者能够在三县交界地带站稳脚跟,与土改争取到了农民的支持密不可分,但土改也产生了一些李晖没有预料到的负面影响。比如土改过的地区招工明显比没土改过的地区困难得多,一旦分了田,就没多少人愿意去当工人、特别是不够安全的矿工了......

于是,当时李晖果断暂时中止了分田,直到登莱地区的工人数量超过50万后才重启土改计划,由于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地主的判定标准被提高到了一户家庭占地超过2公顷(30市亩)的水平。

对于一个五口之家来说,只要采用政府大力推广的新式农具(在山东有这么多耕地差不多能算是小地主了,肯定有自己的牛马,也有足够的财力购买农具。),这么多耕地完全可以种得了,而且亩产也可以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不会像粗放耕作那样有明显的下降,以十九世纪末的生产力水平,这差不多是兼顾土地出产效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最优选择了。

地主标准抬高之后,就没那么多土地可分了,但这却正是李晖那样做的第二个目的,分到的土地不够多,再加上新政府的农业税着实不低(一般是三成),除非之前一点土地都没有,农民的生活并不会改善太多,那些自耕农(不包括小地主,因为他们省掉了雇工的费用,收入至少不会下降。)的收入反而下降了。

这样一来,农民才更可能放弃农田进城当工人、或者响应国家的号召移民边疆。

农民不是傻子,这样的土改显然很难争取到他们太大的支持,比前清是要好一些,但还不值得他们拼死保卫这个新政权。但这并没有关系,李晖有几十万生化兵作为基本盘,对手也弱得多,军事和组织上的压力不大,这与后世某党起家时的处境有很大区别,他搞土改主要是给农业集体化做铺垫,而农业集体化,则是中国迅速完成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秦汉以后,历朝历代政权组织力持续下降,虽然随着良种、肥料、农具等农业科学的进步,中国的粮食亩产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虽然仍有缓慢的增长,但是秦汉时期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却很快就只剩下都江堰这一个独苗,而经过两次蛮族入侵之后,清朝的农业生产更是彻底退回到了几乎完全靠天吃饭的原始状态,李晖想要将农田水利系统重新建设起来,以中国之大、和地形气候的复杂,所需投入的人财物力是超乎想象的。

据专业人士估算,如果全靠政府投资,不算那些大型水利工程,光是建立基本的农田水利系统就需要几百、甚至上千亿华元的投资,就算新政权征税效率远超满清,这也是绝对无法承受的重负。于是李晖只能学习后世的先进经验,通过农业集体化来组织农民自己动手完成这一伟大的工程,这样国家财政只需要出最多几个亿就行,而且只要三五年的时间就可初步建成,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件事上充分显示出了优越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