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亚太联盟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亚太联盟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虽然以中国的体量、军力和地缘优势,就算与整个世界为敌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多个盟友总比多个敌人要好,就算实际作用有限,也可以彰显本方的正义性,提升国民对于战争的支持度和对胜利的信心,君不见一战二战的胜利方都有一大帮盟友?

早在逼迫日本签订城下之盟的时候,李晖就萌生了建立一个国家联盟的想法,只是当时小弟就日本和朝鲜两个,有双边协议就足够了,不必多此一举。而在对英战争胜利之后,原本屈服于英国淫威的昔日中国藩属尼泊尔、锡金和不丹都回归了中国的怀抱,让李晖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跟英国人谈判的时候,老张伯伦能够接受锡金和不丹转变阵营,毕竟它们的地位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但尼泊尔是英属印度最重要的兵源地,要是转投中国的话,英国等于是在南亚地区少了一个打手的同时又多了一个劲敌,这一进一出的损失可就太大了,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然而,中方的态度更为坚决,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恶劣局面下,老张伯伦实在是硬不起来,通过讨价还价,中国以保证不染指阿富汗的条件换取了英方对尼泊尔归附中国的默认。

阿富汗只有大刀长矛的时候就多次击退英军的侵略,一旦获得了中国的支援,那就更加让人头痛了,而且阿富汗还有领土还被英属印度占着呢,这仇可没那么容易化解。与之相比,中国至少存在着理论上与英国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何况以中国之强,真要跟英国开战,也不差尼泊尔那点力量。因此,本着“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想法,老张伯伦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尽管他也知道,这样一来喜马拉雅山脉的天险就完全落入了中国的掌握,以后英国几乎不可能从印度方向威胁中国,而中**队要想南下入侵印度却非常方便(关键是殖民地的动员能力有限,如果印度独立出来变成近代国家,情况就不一样了。),英国此后就像是被攥住了蛋蛋,轻易都不敢跟中国翻脸了......

之后通过“夏威夷王国复辟事件”,华夏的盟国又多了一个,李晖终于下决心建立国家联盟,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盟友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为将来的世界大战预作准备。不久,简称为“亚盟”的“亚洲与太平洋国家同盟”正式成立,初始缔约国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夏威夷这七个国家。

与目前世界上业已存在的两大军事同盟“德奥意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不同的是,“亚洲与太平洋国家同盟”并不仅仅是军事政治上的攻守同盟,而且还是经济合作组织,这在如今这个年代,绝对称得上是开历史之先河。

在联盟内部,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不得收取关税或者设置配额限制,同时还要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保持步调一致,这样一来中国(日本和后来的朝鲜也占了一部分份额)的工业品可以毫无阻碍地在其他几个国家倾销,同时还能低价买到他们的初级产品,不过中国政府并不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因此开出的价钱远比西方企业公道得多,各国经济状况反而普遍较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就连要啥没啥的喜马拉雅三国更是依靠着中国政府扶持的高山旅游业(尼泊尔还有传统的雇佣兵行业)逐渐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当然,这样一来,各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严重依赖,这也正是李晖的目的之一,藉由经济上的紧密联系来保证政治军事联盟的稳固。

在某种程度上,李晖其实是借鉴了当年冷战时期苏东阵营的“经互会”模式,但与其不一样的是,中国的体量占亚盟的比重远大于苏联占苏东阵营的比重,因此那些盟国的经济都离不开中国,而就算失去所有的盟国,中国经济也只会稍受影响,调整起来毫不困难。而且与苏联简单粗暴的沙文主义不同,亚盟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中国独一无二的先天优势所致,形式上绝对无可挑剔。

作为亚太联盟的老大哥,中国有义务对小弟们适当地加以扶持,国内勒紧裤腰带支援亚非拉那样的极端做法并不可取,但如果完全一毛不拔,那显然更不合适,一方面需要藉此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只有先养肥了,需要的时候才有肉可割啊!

在六个盟国当中,日本和夏威夷已经初步近代化,基础相对较好,中国并不需要投入太多力量加以扶持,公平的交易与合作就能让两国跟着发展起来。

其中日本虽然身背甲午战争的赔款,但因为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来华工作,国内的矿产也得到充分的开发,部分有竞争力的企业也借助中国大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再加上举国上下想方设法地增产节约,日本的财政从公元1898年开始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就连深知日本潜力的李晖对此都有些惊讶,果然每一个上升期的民族都不简单。

与日本的民气相比,由于中国革命实际上是李晖强行催生出来的,目前还有不小的差距,不过中国的体量摆在那里,随着民智渐开,潜力之大远非日本可比,而且拜那几十万生化兵所赐,中国目前的吏治远比日本更加清廉,再加上日本还有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所以李晖并不担心将来他们翻天。

至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那三个小国,虽然都是穷山恶水,但三国上下都有自知之明,稍微让点利就能喂饱。

只有朝鲜,明明基础薄弱、体制落后,却不肯老实听话进行近代化的改革,还怪中国没有尽力帮助,朝鲜国王李熙甚至时不时地提起北边“失地”,表示中国对朝鲜的支援是应该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