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二十一章 经济战争(下)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三百二十一章 经济战争(下)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因为英国衰落的速度越慢,美国崛起就越难,除了资本流动的因素之外,两国的经济结构也有类似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因此英国越强,美国相对来说就越弱。

在跟英国议和、华人又可以自由出入西方国家之后,墨门针对西方的情报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虽然比较机密的信息受限于东方人的样貌而很难搞到手,但是那些比较宏观的信息却是很容易就可以查清楚的,而这在战略上的价值反而更大,李晖也正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出了西方主要列强工业结构的不同特点......

由于在世界上最早普及基础教育和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德国的精工水平和材料工艺早在普法战争之后不久便超过了率先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在一等列强里面,德国产品的平均质量是最好的,因此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中高端市场,同时因其采取的是权力控制资本的体制,贸易保护较为严格,即使弱势的工业部门也不会被外国商品挤垮,所以工业体系十分完整,比例也较为均衡。

但是德国的工业也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过于精益求精,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这在更多地是比拼数量而非质量的世界大战中会很吃亏,特别是进入拉锯战阶段之后。

除了农产品之外,法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卖的主要是创意和逼格,利润率很高,但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因此工业规模跟那几个严格意义上的一等列强没法相比,不过法国毕竟是老牌列强,再底蕴还是相当深厚的,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强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大公司不是一家两家,其中施耐德电气当作副业来搞的陆军火炮都能成为世界第一,其科研实力之强可见一斑。简单来说,法国工业的特点是整体较弱,但是几个优势产业在世界上都是顶尖的水平,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美国并不是类似中国日本这样的严格意义上的后进国家,因为来自欧洲的移民本身就已经完成了近代化,令美国在独立之后就有了二等列强的底子,可这些人毕竟大都是在欧洲混不下去才移民的,而普及教育方面美国又不如德国那样重视,因此现在的人口素质和工业基础仍未赶上西欧列强,后者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产品做工不好、质量不佳。虽然差距没有后世的中国跟西方之间那么大,但“美国制造”现在的名声也好不到哪儿去。

但是必须看到,美国的人口超越除沙俄以外的所有欧洲列强,具备明显的体量优势,即使人均生产力差一点,工业总量依然超越了英德法成为世界第一。而且美国的人均生产力跟这三个国家相比,其实也未必真有多大差距,因为与后世中国在宏观上工业只有体量优势不同,美国工业至少在两个重要方面是全面领先于世界的,一是大型设备,二是生产管理。

早在甲午战争之前的1893年,美国就已经制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自由式),而直到几年之后的现在,欧洲还没有一个国家造得出这样的大家伙。事实上,水压机只是冰山一角,在其他的大型设备上,美国同样领先于世界。

而美国企业在生产管理上的优势就更明显了,要知道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几乎每次管理革命都发生在美国,这方面真是不服不行。

根据李晖目前掌握的信息,在相同的工时内,平均每个美国工人所能生产出的产品,几乎相当于1.5个德国工人,到了世界大战的时候,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而且美国产品虽然做工不够精致,但合格率并不低,可靠性甚至超过德国货,更足以让产量低、合格率低、可靠性也不行的法国货无地自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美国产品跟后来的苏联产品很有些类似,尽管优缺点在程度上都没那么夸张......

仅限于民用领域的话,欧洲国家能够生产的工业品,美国都能生产出来,尽管质量可能差一些,但因为生产成本低,仍然可以凭借性价比的优势抢占市场;而美国能生产的工业品,欧洲国家却未必能够生产,这一小部分市场差不多是被美国人独占的。

因此如果要比综合质量的话,美国的工业其实并不比英法德三国逊色,1897年的美国不仅仅工业产量是世界第一,工业的综合实力也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只是美国现在的国际影响力有限,政府也比较低调,不那么显山露水罢了。

可能是一脉相承的缘故,英国工业的特点与美国其实很有些类似,而且产品质量更好,如果以工时来计算,现在的英国工业品性价比其实反而比美国高,因为英国工业的生产效率仅次于美国(二德子三德子都被英国完爆),而且差距不大(一战前才10%的差距,那时美国已经有福特制度了。),远不足以弥补质量上的差距。

之所以明明更好的英国商品会在市场竞争中落败,一来这个时期的英国福利制度不合理(救穷而不是救急,利于争取选民支持,但对工业发展不利。)导致人工成本过高,二来前文说过,由于国际金融资本的暗中捣鬼,十九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里英国对美是低关税、而美国对英是高关税,还有就是英国保护美国人/企业在英申请的专利、而美国不保护英国人/企业在美申请的专利,这根本就不是公平竞争,英国产品不节节败退才是怪事!

但随着老张伯伦的英国工党(右)强势崛起,英国政府终于开始实施严格的贸易保护,更合理的新福利制度也在酝酿之中,英国企业终于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美国再想像历史上那样轻而易举地替代英国,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李晖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自己也能获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拉英国一把来拖慢美国工业发展的速度,作为其“经济战争”策略的重要一环。(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