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平衡发展(上)

与衣食相比,墨门在满足国民对于住和行的需求上就做得不太好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前清留下的底子实在太差,即便中国的建材工业深受李晖的重视、技术门槛(或者说是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发展速度之快令过去的一切纪录都成了笑话,其中水泥年产量更是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但就连筑桥铺路的消耗都没法满足需要,又哪儿有余力兴建多少住宅呢?

再加上这几年里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城镇人口也随之激增,1905年时已经突破了5000万大关,而且年龄结构极为年轻,就算不考虑农民进城的因素,光是其中的未婚青年成家生子,这个数字就能在十年内再翻一番,因此住房的需求缺口极大。

1905年的时候,中国的绝大部分市民仍然居住在以后世标准连小套都算不上的“定制套间”里,由于空间太小,连饭桌都只能用折叠的,人均居住面积还不到5平方米。如果说后世的中国市民是“房奴”,那他们现在连“房奴”都当不上。

但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共和国政府得以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交通工具的生产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中。

仅仅1905年这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就生产了二百多台机车、上百万吨船舶、30多万辆脚踏三轮车、700多万辆自行车和数量难以确切统计的马(牛驴骡)车,这在满清时期是难以相信的。

而在基建方面的成果则更加喜人,截止到1905年,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突破了10000公里,依靠充分发动群众、大部分都是免费修筑的公路虽然质量不高,但其总里程更是已经接近10万公里,能够容纳5万吨级巨轮的世界级深水港超过10个,长江主航道得到疏浚清理,三峡不再危机四伏,中下黄金水道的优势也开始显现了出来,万吨巨轮已经可以上溯到如今终于像个国都模样的武汉,而长江下游的运河网也初显雏形,大大促进了这片鱼米之乡的经济发展。

但即使如此,由于中国的体量实在巨大,这样的规模还远远不够。不过难得的是,如此规模的基建却几乎实现了100%的国产化,由此可以管窥这几年里华夏重工业建设的惊人成就。要知道,光是那10000多公里铁路上铺设的钢轨(都是复线,也即是4根。),就需要200多万吨的钢材啊!

随着唐钢、武钢的扩建完成和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1905年中国粗钢产量已经突破了500万吨大关,跃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比历史同期工业实力更强一些的前世界霸主大英帝国。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晖的指点下,利用富氧空气(系统科技“深冷空气分离法”于1902年研究完成,世界上首家空气分离厂在两年后建成投产,廉价的液氧由此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速平炉炼钢的新技术已经获得成功。由于该项技术不需要对设备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就可以令平炉炼钢的生产效率至少加倍,同时还能大幅延长炉砖寿命,只要生铁产量跟得上,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钢产量的翻番。

而随着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富铁矿的开发,唐山钢铁厂已经开始改用这些品位极高的富铁矿来炼铁,效率何止倍增?因此,即使不再新建高炉,生铁产量也足以满足炼钢能力加倍的需要!

这也就是说,1906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就可以突破1000万吨大关,超越德国与英国这两个老牌列强,跃居世界第二,这实在是梦幻一般的伟大成就!

当然,这项技术十分简单,想要长期保密并不容易,不过对于采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西方国家来说,这项技术短期之内仅能降低成本,并不会像中国这样钢产量暴增,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得卖得出去,才能够增加产量,而短期之内西方国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钢铁市场容量翻倍,这不是说没那么大的需求,至少现在的西方还远没有达到钢铁太多没地方用的发展水平,只是需求虽有,那些潜在的顾客却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购买......

好吧,随着新技术的推广,钢材价格早晚会大幅下降而刺激消费,并制造出更大的消费市场,但那可不是一年两年之内就能看到的,尤其西方钢铁厂用的本来就是高品位富铁矿,要增加生铁产量还得新建高炉,所需的时间就更长了......

而计划经济的优势则再次体现了出来,只要确有这样的需求,不需要管顾客是否有钱购买,就可以放心地扩大产量,因为主要的顾客实际上还是政府自己,等于是左手倒右手,自然就不必考虑赚钱还是赔本。

当然,计划经济体制下其实也不可能无限地扩大产能。因为很多时候没那么多钱来投资,但像现在这种简单地技术改造一下就能产量翻倍,完全不需要追加投资的好事,那是必然可以100%生效、而且是很快就生效的!

于是呢,不到十年前还一穷二白的中国,就如同做梦一样,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位的钢铁生产国,距离排名第一的老美,不过仅有一步之遥......

有了这么多的钢铁,之前一直被压制的铁路建设终于可以大幅提速了,之前因为钢铁不足,只能优先修筑了几条最关键的铁路干线,勉强将唐山、武汉、广州、长沙、开封、洛阳、西安、济南、青岛、莱州、烟台、威海、沈阳、大连、库伦、吉林、哈尔滨等十几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连了起来,还有一条国际铁路延伸到了朝鲜境内,大都是侧重于军事方面的考虑,现在钢铁产量暴增,中国终于可以修筑更长更密的铁路线为经济发展服务了,墨门提出的口号是“为县县通铁路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听着就让人振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