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下风云(一)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下风云(一)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显而易见的是,只要按部就班地发展工业,中国就可以轻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并迅速拉开差距,最终成长为令整个西方都为之战栗的庞然大物。李晖现在终于有些理解后世政府对外装怂的动机了,既然时间在我们这边,和平发展的时间越长,中国的实力相对来说就越是强大,那么自然不希望太早卷入战争而带来变数。可是地球并非是围绕着中国转动,不是李晖不想打仗,就可以一直保持和平的......

由于持续不断地扩充军备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1901年德国率先从大萧条中走出,一年之后英国和美国也先后走出泥淖,然后则是法国、意大利等国,西方经济总算重新回到了增长的正常轨道上来。只是从未有过的十年萧条着实让西方伤到了元气,新一轮的增长并未如以往那样在危机过后马上就强劲复苏再现繁荣,而十年萧条的冲击也让西方的很多人再次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的致命缺陷。

为了摆脱经济,更为了预防革命,很多西方国家都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以英国和美国最具代表性。

由于中国崛起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历史上到死都没能实现理想的老张伯伦成功地争取到了英国工业资本和广大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当上了英国首相(注1),随后立即雷厉风行地实施了被后世称为“张伯伦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首先是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增加政府采购以拉拢企业家,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安抚贫民、同时顺便拉动消费。

更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是,一贯鼓吹自由贸易的英国政府居然出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以保护本国工业,基本上只要是英国(包括殖民地)能够自己生产的工业品,就都有100%以上的高额关税,某些商品更是高达300%!

要知道,此时的英国工业品性价比放到世界上排位次的话其实还不错,只是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国内和殖民地市场才被德国货和美国货分别从高端和低端不断蚕食,但有这样完全超出常规的高关税政策护短,至少以性价比作为卖点的美国货是肯定没法生存了,即便是走精品路线的德国货,日子也相当难过。

就算对华战争失败丢掉了不少殖民地,英国“国内”市场的容量仍然相当于世界市场的至少四分之一,而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却已经仅剩不到六分之一,两者之间差距悬殊,因此这样的政策实施之后没过多久,英国市场上就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商品短缺,本国的工业企业一下子从炼狱升入了天堂,英国工业因此很快就迎来了从未有过的高速(恢复性)增长,德国工业总产值眼看快要追上英国,一下子又被拉开了差距......

不过也不是所有英国企业都对此感到高兴,帕森斯航海用蒸汽涡轮公司、阿姆斯特朗船厂等世界领先的龙头企业都因为其他列强采取的报复性措施而利益受损,因此对老张伯伦的贸易保护措施颇有微词,好在它们都与军方关系密切(话说英国现在基本上也只有一些军工和军民两用的工业部门还是世界第一了),多给些订单弥补一下就可以了,问题并不是太大......

英国国内这下是皆大欢喜了,美国企业界却是一片哀嚎,英国市场对美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前者不但足够广阔,还采用同样的语言和度量衡,如果卖到其他国家,无论售前售后服务(语言的影响)、还是加工精度(公制与英制的换算多少会增大一点误差)都会进一步下降,美国工业品本就不怎么样的国际声誉必定是雪上加霜,这损失无论如何都难以弥补。

德国所受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但他们也没高兴多久,也不知道老张伯伦是怎么想到的,居然选择进口中国货来替代那些必须从德国进口的工业品,于是德国人也吐血了,英国市场同样也是他们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少了这么大一块蛋糕,可以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必定大大减少,德国得到什么时候才能赶上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啊?

老张伯伦会这样做的诱因其实是当初中国拍卖海天级装甲巡洋舰,事后英国海军部从智利借来一艘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发现其所用的各种钢材性能都超过了英国产品一筹,包括装甲钢、结构钢和炮钢,即使跟进口自德国的克虏伯装甲等精品比较,也要稍胜一筹。而海天级装巡上各个部件的做工也同样超越了一向喜欢自吹“德国出产,必属精品。”的德国货,无论如何都无法山寨成功的银色炸药则证明了中国化学工业的水平同样极高。至于李晖赖以成名的那几种特效药,则更是奠定了中国制药工业世界第一的地位。

比起震惊,老张伯伦更在意的是冶金、化工、制药和机械工业恰恰都是德国的优势产业,顿时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进口中国产品,来替代那些德国货呢?”

要知道,对于最怕欧陆统一的英国来说,德国崛起绝对是不能容忍的,而每从德国进口一点商品、都等于是在资助未来的大敌。可是,英国的冶金、化工、制药和机械工业又比不上德国,非得进口德国的优质钢材、化工产品、药品和精密机床才行,否则与之有关的那些英国产品就难免落伍。而如果中国产品不比德国货差,那么进口中国货来替代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虽然中英两国也有矛盾,甚至还打过一仗,但从两国的根本利益上来分析,其实远比英德两国容易共存,毕竟两国本土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