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可怕的大贝莎(上)

1907年4月21日,中国第五山地师的前锋距离斯波坎市区已经不到10公里,长径比接近加农炮的105mm山炮甚至可以直接将炮弹打到城里,城内的居民早已疏散光了,取而代之的是比之前全城居民数量都多的美**队,如果将城外蹲战壕的美军也算进去,总兵力超过了30万人,但即使如此,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仍然不敢有半点大意。

原因很简单,自战争爆发至今不过12天时间,美军就已经减员了不下8万人,其中死亡和被俘的人数接近6万,另外还有2万多美军陷在了敌后,如果斯波坎的美军不能反攻回去,那他们被全歼是早晚的事。如此惊人的战果足以说明自己这次碰上的敌人有多么可怕,这位经历过南北战争的老将又怎么敢轻敌?要不是前线部队夸大了敌人的伤亡以粉饰败绩对其造成了一定的误导,只怕他还要继续向白宫请求支援。

不过第五山地师在后方还有大量敌军没彻底消灭的情况下一直推进到这里,也差不多是到达极限了,考虑到一旦遭遇失败,美军就会看破自己气势汹汹之下其实兵力严重不足的真相,从而对己方真正的主力所在产生怀疑,第五山地师明智地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将重心转移到解决那些该死的美军要塞上面,那件大杀器已经运到,也是时候让那些美国佬见识一下厉害了,“嘿嘿,真以为躲进了乌龟壳了,老子就拿你们没办法了?”

与冯玉祥这些年里的官运亨通相比,由于曾经在清军中当过官、又没有带兵起义反正,段祺瑞的仕途明显没那么顺利,尤其炮兵又是不能单独作战的附属性技术兵种,待遇好但是升迁难(注1),如果不能立下大功,这辈子撑死了也就能够升到团级,还不太可能是正的。

好在段祺瑞的见识不错,本着“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和“物以稀为贵”的想法在报考陆军大学时填了比较冷僻、当时甚至还根本就没有这个兵种的“攻城炮兵”专业,毕业后因为兵种新建、他在班上的成绩拔尖(全班也就12个人,含金量跟冯玉祥没法比,不过考虑以段祺瑞的年纪,所需付出的努力小不了多少。)又有过实践经验而直接当上了营长。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需要攻城炮兵的场合不多,偌大一个中国总共也就建了两个攻城炮兵营,而段祺瑞掌管其中之一,只要有需要用到这个兵种,他就有至少50%的参战几率,这可比绝大多数营级部队都要高得多!

而段祺瑞的运气显然也很不错,得知美国在西北山区修筑要塞工事之后,李晖就将他们这个营调到了温哥华以便战争爆发后可以第一时间调用,后来又调到了完全军事化的小城克兰布鲁克,又过了一段时间战争爆发,段祺瑞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降临!

不过,由于攻城大炮拆装和运输有些麻烦,更重要的是一开始的攻势实在太过顺利、根本用不上攻城大炮,段祺瑞只能羡慕地呆在后方听着前线传来的一个个捷报。不过能够成为历史名人的总有几把刷子,即使在备受煎熬的那最初几天里,段祺瑞也没有半点懈怠,一直对部下严加督促,使之一直处于临战状态之中,随时可以立即开赴前线。

有了这样的基础,等到前线征调他的部队助战的命令一来,早就做好了准备的这个攻城炮兵营没有半点磨蹭就直接开拔了,给第五山地师的官兵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尤其是攻城大炮早就拆解开来装上了拖拉机,这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在公路遭到美军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大型履带式拖拉机本就缓慢的速度雪上加霜,段祺瑞的攻城炮兵营仍然能在4月21日就赶到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如果不是事先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段祺瑞的这个攻城炮兵营一共只有两门大炮,但却足以带给第五师的指战员们必胜的信心,因为这可是历史上一战时期最强的攻城巨炮——德国l/12“大贝莎”420毫米榴弹炮啊!

好吧,第五山地师的官兵们肯定不知道这款巨炮历史上的赫赫战功,但光是那比脸盆都大的炮口看着就够吓人了,何况以大家掌握的军事常识也能想象得到,接近1吨的炮弹从高空落下,正对上了要塞相对薄弱的顶部,哪儿有砸不开的道理?

原版德国l/12“大贝莎”420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是14公里,李晖利用系统进行优化后又略有提升,将将达到了15公里,以目前已知的美军要塞中155mm重炮的射程,只要离远了打就可以确保安全。不过为防万一,段祺瑞还是特意挑了一处有山峰遮挡视线的地方布置阵地,“大贝莎”组装起来还是很快的(百度上资料有误,需要6个星期的应该是其原型,历史上德军打烈日要塞时“大贝莎”送到前线后很快就开始炮击了。),当她们的炮口高高竖起之后,之前让山地兵们束手无策的坚固要塞就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末日......

由于“大贝莎”开火时的巨响和炮风太过可怕,攻城大炮又没有炮塔隔绝,炮手只能采用远程遥控击发的方式,即使如此,开炮前也还是需要用耳塞塞住耳朵,再退到300米外专门挖出的防护壕内以策安全。第五山地师的士兵见状不禁笑话他们连炮声都怕、枉为炮兵,但很快他们就明白攻城炮兵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了......

注1:段祺瑞有养家的压力,不可能去当收入不高的步兵连长来开始新的军旅生涯,这跟冯玉祥的情况大不一样,后者虽然有父母需要赡养,但毕竟是兄弟两个一起养老,老爷子还因为曾随左宗棠西征拿到了新政府下发的抚恤,压力比段祺瑞小多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