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四百七十五章 铁锤与镰刀(下)

结果正如拉斯普廷预言的那样,当沙皇被迫退位后,圣彼得堡城内乱相纷呈,一部分仍然忠于沙皇的士官生发动兵变引发了内战中的内战不说,就算临时政府还能控制住的那些军队也无不人心惶惶,本就不高的士气愈发低落,伏龙芝的进攻正是时候,几乎就如同搂草打兔子一样,将这些战五渣一扫而空......

与史上大多直接处决不同,这个时候更加强大的红军给了导师和布尔什维克足够的自信,再加上来华期间受到的影响,他们对那些抓住的旧贵族、官僚和白军军官进行了公审,然后视其民愤大小予以不同的处置。

虽然比史上的手段温和了不少,但杀掉的人头还是数以十万计,效仿中国加以劳动改造的更有数百万人,尤其是东正教会,因为与布尔什维克争抢民众的缘故,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若非在俄国民间实在是根深蒂固,只怕断了传承都有可能。也正是从这些昔日的上层人士那里抄没到了价值惊人的财富,成立不久的苏维埃俄国政府才买得起中国的粮食,从而迅速巩固自己的统治。

说起来,由于俄国革命形势比自己预料的都好,李晖即便不至于后悔,援助布尔什维克的热情也肯定大幅减退,毕竟他支援苏俄只是为了防止其革命失败、无法替中国吸引西方列强的仇恨而已,既然苏俄已经有了足以自保的实力,他又怎么会还拿人民的血汗钱去给人家锦上添花、甚至还可能给中国培养一个潜在的对手?

不过就算不援助了,生意还是可以做的,虽然现在贵金属的库存已经恢复了不少,但谁会嫌自己金银多呢?再加上现在中国土地面积骤然大增,而人口增长却还需要时间,国内粮食暂时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政府不得不敞开收购以保护农民利益,导致仓库容量开始紧张,现在苏俄求购,正好处理掉一些陈化粮和陈粮来腾出仓库,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这笔生意也就是一锤子买卖,苏俄缺粮主要是因为扩军太快、再加上内战干扰了粮食生产,这两个因素都是暂时性的,而中国在三国大战之后人口开始加速增长,也不可能一直有这么多的余粮出售。更重要的是,苏俄这次购粮的钱是一次性的,用完之后就不会再有了,没办法,中国政府只收金银,苏俄政府要想再攒出这么多来,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何况到了那个时候,苏俄的政权已经完全巩固,做法肯定与现在大不相同,史上他们可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出口粮食来加速工业建设的......

对于沙皇一家,布尔什维克稍后也同样采取了公审的做法,沙皇夫妇像当年法王路易十六一样被送上了断头台,前来围观的圣彼得堡工人数以十万计,叫好声响彻云霄。曾经对沙皇“慈父”的期待被他自己毫不留情地残忍毁灭之后,圣彼得堡的工人迅速认清了尼古拉二世的真面目,而之后白军对起义工人的残酷镇压更是让死者残存的亲友们对其恨之入骨,若非有红军在场维持秩序,只怕沙皇夫妇死得比他们那位先行一步的密友还要惨不堪言。

而沙皇的儿女们也在不久之后全部“病故”,以他们的年纪,直接作恶的可能不大,但是既然从小因其身份享受到了那么多,当皇朝崩塌的时候自然也就应该跟着一起殉葬。如果说他们死得冤枉,当初被沙皇的骑兵砍死在冬宫广场上的请愿群众难道就不冤枉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对待工人群众十分和蔼,但却从来都都没有妇人之仁......

在镇压各种反动分子的过程中,伏龙芝的第一方面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这支强大的武力支持,圣彼得堡的局面绝不可能这么快就完全平定下来。与此同时,伏龙芝还分出一部分兵力扫平了乘机再次作乱的波罗的海三族,导师盛赞其为“苏维埃的镰刀”,表扬他对任何苏维埃的敌人都毫不手软的坚定立场。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铁锤与镰刀组合起来恰恰是布尔什维克现在的标志,这一标志是导师在诸多设计图案中敲定并亲自修改而成的,本来其中还有一把利剑,但导师认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而非破坏,利剑的形象过于暴力,与之不符,便将其去掉了。

由于俄国革命的时间大大提前,史上苏联大清洗前的五大元帅(伏龙芝当时已经挂了)当中只有布琼尼一人出头(注1),但因为在更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并获得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无论伏龙芝还是布琼尼,将来能够到达的高度都比史上更高。但对于他们、同样也是对于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俄国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正如李晖当初预想的那样,苏俄政权刚一成立,就马上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眼中钉、肉中刺,英法两国政府很快就决定出兵干涉俄国革命,却没想到沙皇政府倒台更快,而继之而起的临时政府则更加是烂泥煳不上墙,这下可就难办了......

注1:好吧,顺便交代一下另外四人的命运,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在这个时空没有跟列宁来华,本身又不是特别有军事天赋,因此后来一直担任民政工作,与军队完全绝缘;加仑元帅在1909年革命爆发后才在俄国加入布尔什维克,现在已经升为了连长;亚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由于士官生的身份遭到镇压;至于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由于家庭的贵族身份、立场又没及时转过来、还因为年轻气盛散布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此时还未完全成年、但却已经超过了15周岁的他毫无悬念地跟父母一起被送进了劳改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