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欧洲剧变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四百九十一章 欧洲剧变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苏俄在战争中损失的不仅仅是人口,工业、农业、建筑与交通设施也都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好在重建总比新建快得多,计划经济在这方面又有巨大优势。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战争结束后不过两年的时间,苏俄工业总产值就全面超过了沙俄史最高水平,只是如果足够细心,还是不难从一些细节问题上看出这个国家的虚弱。

当然,虚弱归虚弱,有卫国战争单挑29国没输的战绩作为威慑,没哪个国家会想不开自找苦吃,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变化、导致反苏联盟解散之后就再也没能重新建立起来的背景下......

苏俄卫国战争之所以被认为是一次“准世界大战”,并不仅仅是因为参战的国家数量多和死伤的人员数量多,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之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别的不说,光是赤色阵营的建立和两个帝国的倒台,这影响就已经足够大了。

奥匈帝国的解体成为定局之后陷入了异常纷乱而残酷的内战,好在跟苏俄停战后终于腾出手来的大英帝国依靠着还未完全散尽的余威出手干预,奥匈帝国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才暂时免于受到更大的伤害。

不过大英帝国的干预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否则也不会首先盯着一片太平的德国不放了。如果要说奥匈帝国解体最大的受益者,那么无疑是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吞并了捷克与奥地利之后,德国的工业总量不但超过了英国本土,距离整个大英帝国的总和也已经相差无几。而且德意志帝国的总人口也因此增加到了7000万以上,进一步拉开了跟英国之间的差距。

而且这场持续数年的战争还让德国萎靡了一段时间的工业重新开始高速发展,德国工业总产值能够反超英国(本土),可不仅仅是因为直接接收了捷克与奥地利的工厂。

这样的变化无疑让老张伯伦深感忧虑,他试图逼迫德国将侵吞的奥匈帝国地盘吐出来,但德皇威廉二世这一次却出人意料地寸步不让,现在有苏俄在侧,他就不信老张伯伦真敢跟德国大打出手。这一次威廉二世的判断难得地猜准了,不过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外交天赋不是盖的,就算不能采用军事手段,也未必就对付不了二德子这个刺头。

一方面,老张伯伦开始暗中支持奥地利、特别是捷克那些并不甘心被德国统治的人士,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进行反抗,在和平期间,即使以德意志帝国一贯的**与保守,也使不出太过狠辣的手段,想要彻底肃清游击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另一方面,老张伯伦则想方设法扩大协约国组织,想在短时间内加强英国自身的实力并不容易,那么多拉一些盟友无疑就成了最立竿见影的办法,而协约国组织至少要比之前的反苏联盟更加可靠。

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再加上这个时空奥匈帝国是帮英国的忙而遭到了解体的噩运,英国也不好太过刻薄,因此并没有像史上那样将“二元”之一的“大匈牙利”拆散,反倒出力助其平定“叛乱”,稳住了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的局势,条件是脱离同盟国、转投协约国的阵营。匈牙利本来就跟奥地利有矛盾,并不把德意志人视为同胞,现在又接收了这么大的好处,毫不犹豫地就当了墙头草。

而基于同样的考虑,英国政府也给予了已经成功复国的塞尔维亚王国以坚定支持,并将其吸纳进了协约国,虽然嘴上说这样做是为了防备苏俄,但协约国的扩大对其头号假想敌德国来说,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协约国在战后吸纳的新成员远不止这两个,通过老张伯伦的努力,除了三个赤色国家和少数几个中立国外,其他的欧洲国家几乎全都加入了协约国,这让德意志帝国上下无不倍感压力,而协约国内部取消关税的新规定,更是让德国人既羡慕又怨恨。

但不管如何,英国人下不了决心跟德国开战,德国更不敢主动挑战英国,毕竟苏俄对德国的威胁可比英国大多了,英德相争让苏俄获利的话,对英国来说只是会带来危险,德国可就直接有亡国之危了......

老张伯伦通过借势,成功地将德国这头勐兽又重新锁进了牢笼,但是借来的力量终究没有自己的实在,老张伯伦年事已高,一旦突然不在了,继任首相是否还有这样的水平来玩好平衡以维持住自己西方霸主的地位,怎么看都有些悬。尤其是,现在的欧洲大陆上,还多出了一个极有力量、更有胆量的搅局者苏俄......

《甘英条约》的墨迹还没有干,稍稍缓过劲来的苏俄就建立了所谓的“第三国际”,公然以国际共运的领导者自居,在以和平手段努力推动保加利亚赤化的同时,导师还毫无心理障碍地插手了不久前爆发的土耳其革命......

土耳其革命固然是由于战争中的巨大损失激化了其国内的矛盾所致,但如果不是英国卸磨杀驴,革命恐怕也不会来得这么快。

事实上,早在跟苏俄正式停战之前,英国和法国就已经急不可耐地首先开始在地图上瓜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片土地,根本不问当时尚在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的意见。英法两国如此难看的吃相很自然地激怒了土耳其人民,而祖国丧失大部分领土、甚至就连国都伊斯坦布尔也未必能够保得住的严峻现实,则完全激发了土耳其人的民族意识。

在战争期间功勋卓着而被迅速提拔的年轻将领穆斯塔法凯末尔站了出来,他一边调动自己的军队控制住土耳其的核心领土安纳托利亚(也就是小亚细亚半岛),一边通电全国,号召所有的土耳其人和都团结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而战,“不独立,毋宁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