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五百二十章 风暴之年(下)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五百二十章 风暴之年(下)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因此更加关键的工作是要通过教育改革涤净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神族”与“皇国”思想,为此北一辉和他的同志们亲自修订了新的日本史教科书。首先,他们将其中的神话部分剔除,然后所谓的“神武天皇”身份也不再是神裔,而是来自中国的“渡来人”,彻底剥夺了日本王族血统的神圣性,同时拉近了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不过北一辉并未采纳某些人提出的“徐福即神武天皇”的猜想,他认为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一些中国人个体由于风暴等原因东渡日本了。什么?你说先秦时代中国没那样的航海技术?史上日本人乘着小渔船就能来到中国,难道技术水平更高的中国人反而做不到?

“虽然先秦时代来到日本的华夏人不会很多,但他们给当时连文字都没有的土着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在技术带来地位(这里参考了上古圣人都是大发明家的中国神话传说)的上古时期,这些外来人很自然地成为了各个部族的首领,因此也理所当然地繁衍出了更多的后代。而部族在其领导下强大起来之后,必然会不断兼并其他弱小的部族,最终导致了统一的日本与大和民族的诞生,而那位最终的胜利者即为神武。之后应该是神武为了巩固自己和后代的统治,像中国商代的帝王那样将自己神格化,也就有了后来的所谓‘万世一系’和神道教......”,北一辉所下的这些论断大部分出于自己的猜测,还掺杂了明显的政治意图,但后来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却意外证实了华夏人与和族在父系基因(男性性染色体)上的确有着相当高的同源性,证实了大部分日本人都与中国人一样是几千年前的同一位男性祖先的后代,还真是“一语成谶”了......

当然,就短期来说,日本人要接受北一辉他们提出的新观点还没那么容易,不过北一辉深知日本人的禀性,靠嘴说服不了没关系,让刺刀和子弹来说服就行了,反正他本来就要大开杀戒......

虽然影响很大,但从人数来说,王室只是小头,财阀和华族才是重头戏,但是以北一辉为首的日本大同党丝毫没有“法不责众”的想法(其实还是考虑到了,不然就连士族一起打倒了,当然这也与北一辉等人自己就大多出身士族有关,那些完全的庶民,要么教育程度不够,要么年龄不够,很难跻身日本大同党的领导层。),他们毫不客气地对这些昔日的人上人展开了残酷的大扫除。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自然会造成不少无辜的人蒙冤枉死或者沦为囚犯,但是日本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实在太过根深蒂固,非如此不足以彻底改变,正所谓“沉疴当用勐药”、“矫枉必须过正”,一定要将这些昔日的贵人狠狠踩在地上,再踏上一万只脚,令其永远也无法翻身,北一辉等人才能放心,要真是被复辟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就得换成他们了......

事实上,北一辉这样做本来就是故意要引爆国内的矛盾,以便让隐患暴露出来彻底解决,同时藉此转移国民们的注意力,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设法解决引发这场革命的真正核心问题归国日本人的就业问题......

不过,比起人丁单薄、又被高高挂起多年而势力大减了的日本王室,财阀和华族的力量要强得多,发现日本大同党下手毫不留情之后,不愿束手待毙的他们纷纷纠集一些对其仍然忠诚的昔日部属起兵反抗。但是,跟组织严密的日本大同党相比,这些旧日本的精英们不过是一盘散沙,何况现在也不是武士阶级尚在、民间蕴藏着强大武力的幕末了,民间武装想要对抗正规军,那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结果北一辉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全扫平了日本三岛,击毙和处死的人数不下20万,抓进集中营劳动改造的更有一百多万,新的“日本人民共和国”就这样于血海之中建立了起来,开启了日本新的纪元。

不过,上规模的武装起义被扑灭了,并不等于反抗就此停止,日本自古就有着暗杀传统,没法推翻“暴政”,那就发动“天诛”,直接消灭那些推行暴政的个人!

于是,包括北一辉在内,日本新政府的多位要员都遭到了刺杀,北一辉运气好,几次暗杀都幸免于难,但他的多名亲密战友却不幸遇难,这就刺激他采取了更加激烈的“镇反”措施,以致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出身尊贵”甚至反而成为了妨碍日本人上大学、参军、出仕和晋升的“原罪”,让那些旧日本的遗老遗少们痛不欲生。据某位侥幸逃到西方的昔日贵人控诉,日本至少有300万人死于革命之中(包括劳改过程中死去的),酷烈程度堪比当年的法国大革命,北一辉也因此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罗伯斯庇尔”......

这样的数据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日本的确因为1914年的革命而元气大伤,不过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后来日本能够迎来新生,平民阶层彻底挣脱禁锢其两千年的坚固壁垒,这场如同风暴一样席卷整个日本的大革命绝对功不可没。

仅从动荡的规模来说,1914年的日本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的焦点,但是西方列强并未因此将注意力转向东方,因为欧洲也死人了,虽然数量不多,但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甚至比日本1914年革命还大,因为其中有一位名叫约瑟夫张伯伦......

而且老张伯伦还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被人杀害,由此引发的风暴影响了整个欧洲、甚至于世界的史走向,再加上同一年发生的日本民主革命,不怪后世的史家会将1914年称为“风暴之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