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五百二十四章 久违了的世界第一(上)

西方战备的低效其实主要并不在物质方面,而在于精神层面,经过两次残酷的准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各国的民众普遍都有强烈的厌战情绪,如果是自卫战争那还容易动员一些,但现在却是西方要主动攻击华夏共和国这个自从建立以来就未尝一败的巨无霸,想要说服民众们踊跃争当炮灰,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就算民众抵制,西方各国政府也有办法将他们赶上战场,但肯定会困难许多,需要的准备时间也更长。而老张伯伦执政期间一直鼓吹的东西方和平共处言论,也导致新政府不得不再花几倍的力气来重塑妖魔化了的中国旧形象,这些都需要时间......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战争的策划者那些金融寡头们还在等待,一是等美国换届选举,由于中欧距离太远的原因,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其实是在新大陆而非旧大陆,美国需要一个有足够能力和威望的总统,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显然要比早就民心丧尽的现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要更加合适;二则是等待德国进攻苏联,如果协约国先对中国开战的话,那就没有力量来约束德国,万一后者临时变卦,就只能被活活坑死了......

好吧,就算有千般理由,西方战备的拖沓低效摆在那里,任那些金融寡头心急如焚,也只能耐心地继续等待下去。而拜其所赐,华夏共和国的第一个、应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五年计划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1916年春天华夏共和国政府对外公布了上一年的经济数据,并对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整个世界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1915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英国本土加上殖民地的总和,首次跃居世界首位(占比超过23%),再加上一直存在并且进一步拉大了(虽然追赶者有后发优势,但又怎么比得上直接跨越了十几年的新一级系统科技?)的科技优势,现在的华夏共和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绝对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工业国了!

而即便这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轻工业,中国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仍然普遍雄踞世界第一,而且进一步拉开了与身后追兵的差距,其中钢铁工业由于建筑业和新兴部门如汽车的强劲拉动作用,再次实现了爆发性的大幅增长,1915年中国的粗钢总产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大关,较1910年暴增了差不多八成,占全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增加到了一半以上,仅从这一数据,就看得出现在的中国的确具备了足以单挑全世界的雄厚实力。

钢铁工业能在本就很高的基础上再次实现跨越性的大发展,强劲的市场需求居功至伟,特别是新兴的汽车工业,起到了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早就将厂房准备好了,为了赶时间又直接利用系统生产了一些最新型的机器设备应急,而生化兵技师又能够自动掌握新研发成功的系统科技而可以迅速作为骨干投入工作,因此新型汽车很快就形成了产能,1915年中国的汽车不但全面升级,而且总产量也不可思议地暴增到了200万辆以上,其增长幅度之大,让政府报告中都没法用常规的百分比来表示,而是直接用的倍数......

而备受农民好评的轮式拖拉机更是从无到有地急速发展起来,如果将小巧灵活的手扶拖拉机也算进去,1915年的总产量竟然已经达到了400多万台,甚至比汽车还要多得多,以致于之前好不容易蓄积起来的大量役畜遭了池鱼之殃因为价值急剧下降而被大量宰杀。

无论汽车还是拖拉机,那可都是油老虎,也多亏中国的石油工业同样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才能满足飞速增长的燃油消耗,别忘了,烧油的不只是汽车与拖拉机,还有飞机和舰船呢!

1915年,华夏共和国光是本土的原油产量就超过了6000万吨,如果加上北美和南联酋的产量,则超过1亿吨,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大半。而炼油能力的提升幅度更大,催化裂化已经开始全面取代热裂化,使得汽油柴油等轻质燃油的产率大幅增加,再加上持续不断的大量投资,中国炼油能力增长幅度比原油产量还要大得多,甚至还得大量进口苏俄的原才能填饱胃口,各种燃油和其他石油产品的产量不但可以完全满足需要,甚至还能大量出口。

而炼油技术的飞速进步,再加上远远领先于西方的汽油抗爆剂研究,中国燃油的品质也要比西方超出一大截。有了品质更好的燃油,中国的飞机汽车舰船坦克无疑可以如虎添翼,西方产品更加无法与之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年里新增的汽车和中型以上拖拉机的产量当中至少有一半是由北美地区的厂家生产,而这里的公路网建设进度也比本土更快。

很显然,这样的工业建设计划不但惠及民生,同时也是华夏共和国的备战措施,“平战结合”这句话已经落实到了共和国的方方面面,再也不是空谈的口号了。

由于公路运输的迅速铺开,再加上原本的铁路线已经够密,还有了新兴的空运作为补充(虽然飞机产量还不算特别多,但是满足北美战场的军事需要已经足够了,毕竟不需要大量的战斗机抢夺制空权和护航。),精华地带集中于西海岸、主要还是依靠海运的北美领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并没有再建设新的铁路,新增的五万多公里的铁路里程基本都集中在中国本土与东南亚的山区,另外中亚的铁路也由单单一个u型环线变为了纵横皆可畅行的铁路网。大大便利了中国对于这片广阔土地的移民和开发......(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