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五百二十八章 骑兵谢幕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五百二十八章 骑兵谢幕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匈牙利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正式并入苏联还没几天,红军就可以从当地获得一定数量的物资补给、甚至是兵员补充了,虽然一些不甘心逃亡国外的贵族地主和资本家进行了反抗,但却很难将下层的广大民众煽动起来,光靠他们自己和人数有限的狗腿子,又如何有能力与强大的红军对抗?顶多,也就是制造一些不安罢了......

并不属于斯拉夫民族的匈牙利人都这么快就被“合并”了,属于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人自然也无法幸免,虽然塞尔维亚人一向以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着称,但**却是民族主义的天然克星,何况还是斯拉夫亲戚,那就更加难以抵抗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当然话说回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塞尔维亚原先的政府贪腐无能,民众对其已经忍无可忍,这才给了苏联机会。

与之相比,这几年里经济高速发展、国内贫富差距也没有过度拉开而深得民心的芬兰共和国政府则成功地“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免了再次并入俄国的噩运,导师可不是简单粗暴的钢铁同志,这种不好啃的骨头,他是决不会去碰的......

眼看形势不妙,德军总参谋部连忙将驻扎在捷克的集团军派了出去抢占斯洛伐克,以保护侵苏主力的侧翼安全。

此时苏军也已经侵入了这个小小的山国,激斗自然在所难免。山区地形不利于大兵团的展开,战场因而十分破碎,结果自然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向都更习惯于人海碾压的苏军被更加精锐的德军迅速击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阵亡和被俘的人数就达到了十几万,残兵败将狼狈地退出了斯洛伐克......

但是在更加关键的东欧平原主战场上,较卫国战争时期又有了长足进步的苏联元帅伏龙芝却给了骄狂的德国人一记狠狠的重拳,在布琼尼骑兵方面军的配合下,他指挥着编制由自己首创的、很可能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部队苏联红军中央方面军群将过于突出的中路德军七十余万部队团团包围。

几十万德军虽然拼命突围,但红军却越打越多,最终德军指挥官只能在绝望中率领残余的30余万部下向苏军投降......

投降之后,德军的指挥官才得知,为了消灭他们,苏联红军统帅部一共调集了超过300万红军、上万门大炮(而且不算迫击炮)和2000余架飞机,如此恐怖的组织动员能力,现在的德国拍马也赶不上,输掉这场关键性大会战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当然,苏联由于后勤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能力的不足,也只有在内线作战、有铁路网提供支持的时候才能做到这种程度,若非如此,导师又何必先放弃一大片国土诱敌深入?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赢得了这场关键性的胜利,但是苏联红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伏龙芝的中央方面军群还好,也就二十几万人死伤,对于总兵力十倍于此的中央方面军群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关键是负责截断北路德军与中路德军之间联系的布琼尼骑兵方面军因为遭到了两路德军的夹击而损失惨重,骑兵脆弱的缺陷在德军比上次卫国战争中又强大了许多的犀利重火力打击下完全暴露了出来。

据战后不完全统计,骑兵方面军死伤人数超过了30万,比中央方面军群都大,而其只是区区一个几十万人的方面军。而更糟糕的是,这几年里好不容易攒起来的数十万匹合格战马更是损失了大半,与伤兵大多可以复原归队不同,马匹伤了之后,大部分都只能宰掉吃肉了。损失起来飞快,补充却需要时间,而培育成本又那么高昂,这完全无法适应现代化了的世界大战的需要,世界上最后一位骑兵名将布琼尼不得不痛苦地承认,骑兵已经再也不适合作为主力兵种了。

虽然心中痛苦万分,但出于一个布尔什维克的觉悟,布琼尼还是主动向导师提出撤销骑兵方面军的建制,导师听后唏嘘不已,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布琼尼的提案。

不过,骑兵方面军的谢幕演出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为歼灭七十余万德军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还因为他们在这次会战中试验性地使用了一种迅速改变了战争形态的新式武器,苏联红军称其为装甲拖拉机,其实也就是史上的坦克......

这个时空因为风暴突击队战术和冲锋枪、迫击炮等堑壕战利器的提前出现,反倒令坦克丧失了必要性而迟迟没有问世,不过在轮式装甲车早已出现的前提下,产生这样的灵感其实并不困难。1911年,一位复原的红军机枪手接受组织分配接受培训成为了一名拖拉机手,某天检查自己驾驶的那头钢铁怪兽(履带式拖拉机)时,此人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要是驾驶着这样的一个大家伙冲向敌人,不晓得效果会怎么样?”

作为一个老兵,这名布尔什维克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可以一试,以履带式拖拉机的块头,安上机枪、甚至是火炮都毫不困难,至于防护问题,可以在四周加装钢板,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堡垒,步兵根本无法抵挡。而且履带还令其具备了至少不逊于骑兵的越野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大多数的地形和气候中跟上部队,这一点太重要了!

这名叫做安东诺夫的老兵立即给他还在部队里服役的老连长打电话,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他,后者顿时眼前一亮,马上找上级部门汇报。这个时期的苏俄还远没有几十年后那么官僚主义,而且苏维埃政府极度重视发明创造,因此很快就逐级上报引起了上级的重视,然后试验这一构想的任务被交给了喀山兵工厂......(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