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八十六章 急转直下(下)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八十六章 急转直下(下)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清军所用的火炮大多是57mm以内口径的“轻型”行营炮,虽然普遍较为新式,但是由于口径的限制,威力远不如日本陆军所用的70mm火炮。

而且这些钢炮不能拆卸运输,本身重量也比较大,在多山的朝鲜和毗邻的中国长白山区远不如日本的70mm青铜山炮好用,后者全重仅有256公斤、而且还能拆成三个主要部件分开运输。

虽然新式钢炮的精度要比日军所用青铜炮高得多,但由于目前世界上光学测距技术与火炮战术的落后,实战中的有效射程并不比后者远多少,体现不出多大优势。

青铜炮的膛线容易磨平是个很大的缺陷,但只需带上足够多的炮管内衬就可以解决,而钢炮过于沉重的缺陷却没什么好办法来加以解决。

不过之后再想偷城已经不太可能,就算这些大炮会严重拖累行军速度,立见尚文也不得不带上他们,这让一向注重行军速度的他相当无奈。

而当立见尚文让部下用这些新式火炮练习了一段时间,发现缴获的炮弹居然大部分都不能炸响之后,他就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些新式火炮的射速很快、本该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若是打出的炮弹炸不响,那还不如用他们自己的老式青铜炮呢。

历史上这个问题还好解决,让日本国内运来合格的弹药(日本海军装备有大量使用相同弹药的火炮)就行了,但在本时空,除非联合舰队能够打败北洋水师夺回制海权,让便利廉价的海运得以恢复,否则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意识到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之后,立见尚文最后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算了,有炮总比没炮要好,再说清**队用的也是这样的火炮和弹药,我军至少不会吃亏......”

攻占朝鲜并缴获大量军需物资只是完成了立见尚文献策的第一步,在接到元山日军传回国内的捷报后,日军大本营立即命令联合舰队出海执行立见尚文计划书中同样关键的第二步——去仁川港外布雷、断掉汉城清军的补给。

由于训练还远未完成,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还不敢与北洋水师交战,但只是过去布雷的话,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毕竟日舰速度优势明显,打不过也可以逃,而北洋水师一方面不敢分兵、担心被日军各个击破,一方面军舰普遍续航力不佳、不能在外面长期逗留,因此实际上并不可能完全封死黄海、让日本海军无隙可乘,日军派出的那四艘高速巡洋舰总能找到机会开到仁川港外将水雷给布下去。

而这水雷一布下去,北洋水师顿时就暴露出了一个致命的缺陷——舰种不全,偌大一支舰队,居然连一艘专用的扫雷舰艇都没有(其实此时包括列强在内,普遍都忽视扫雷工作,但是西方列强工业基础雄厚,有了需要很快就能设计建造出来,而清末的中国却绝没有这样的可能......)......

要知道,自从水雷出现以来,排雷就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就算有专业的扫雷部队,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日军布下的水雷排除干净也不容易,何况北洋水师派来排雷的都只是些二把刀?

等他们将水雷排除干净,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因此从仁川港输入汉城的这条补给路线实际上已经被彻底切断。

虽然朝鲜的港口远不止仁川一个,可是因为港口的位置分布,仁川港这么一封,在朝清军实际上已经只剩下了两个选择......

“如果清军的指挥官足够胆大的话,他们可以南下全罗道,这样可以继续获得海运的支持,而且全罗道是朝鲜的粮食主产区,控制了这里,日军乃至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早晚会出大问题,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人口激增,粮食早就不能自给自足,如果没了朝鲜的粮食,一定会出现大饥·荒的。虽然进军全罗道后必须直接面对侵朝日军的主力,但是对方受限于补给困难,想打过来并不容易。而且全罗道背靠大海,实在不行也可以通过海路全身而退。至于日军的水雷封锁,对仁川港这样的大港还有些用处,全罗道的那些小港口就算是港外水深也很有限,日军的那些新式巡洋舰根本就开不进去,想要封死只能在更外面的深水区布雷,那需要布下的水雷数量就要有几十倍甚至更多,就算水雷再怎么便宜,这代价也小不了,而且现在的日本也很难拿得出这么多的炸药......”,李晖根据“风险投资公司”传回的信息看着朝鲜地图分析道。

不过,李晖马上就又摇头叹了口气,因为清军肯定不会选择这条路线,“不过清军的指挥官可不是高善继啊,恐怕很难有这么大的胆魄,因此他们肯定会选择北上,如果能够收复平壤最好,就算不能,黄海道和京畿道北部也有一些港口,足够让残兵败将撤回国内了。只是选择这条路线的话,就等于是将全罗道拱手让给了日本人,那东学党起义军的彻底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而只要彻底扫平了东学党起义军,陆路运输虽然仍比不上海运的效率,但加上缴获的话,应该足以支持日军大举北上了......”

果然如李晖所料,在一艘运输船触雷沉没、意识到仁川港已经被水雷封死之后,汉城清军马上就放下了之前的犹豫,决定北上收复平壤。

然而,此时距离平壤失陷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时间,而之后的准备和行军又花掉了十多天,等这支清军逼近平壤的时候,立见尚文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增援,手中可用的兵力增加到了5000人以上。

再加上宋庆与依克唐阿都没想到日军居然会放弃平壤不管、集中了全部兵力南下与其决战,多少有些准备不足,结果在黄州附近被日军打得大败、

等到宋庆与依克唐阿狼狈地逃到海州的时候,兵力最多时超过3万的入朝清军已经仅剩不到七千人了,而留下断后的那些清军精锐更是几乎全军覆没,他们的主将高善继也在部下死伤殆尽后自杀殉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