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鬼吹灯II > 第五章 黑匣子

鬼吹灯II 第五章 黑匣子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1:44 来源:笔趣阁

我一听这小吃店的老板儿果然是“瓜包气”问他还不如不问便想再问旁人转头看看四周一眼瞥见街角一个上着半边门板的老铺子看门面是卖杂货的。

可奇怪的是店铺门前用麻绳吊着一个小棺材般的木头匣子匣身走了许多道大漆都是漆成黑色看起来年代久远古旧漆皮剥落风化单看那木料成色便知是紫檀必定是有些来历的古物而且形状非比寻常我越看越奇想不到在这毫不起眼的偏僻小镇中竟有此物?被我撞见也算是我们“摸金校尉”的造

我把目光落在店铺门前悬挂的“黑匣子”上多时看得准了心中有了数料想不会走眼便对转头去问秃脑壳老板:“再跟您打听个事街上那间杂货店是国营的还是个体的?”

秃脑壳老板一边在灶上忙活着一边抬头看了一眼我说的那间铺子答道:“那个是个体的老掌柜叫做李树国是保定府的外来户打滥仗的老巴子只晓得冲壳子根本不懂做生意没得啥子正经货色你想买啥子东西不如沿街走下去有国营商店噻。”

我一听杂货店老板是保定府人士那就更不会错了谢过了秃脑壳回到shir1ey杨等人身边坐下shir1ey杨问我:“怎样?打听到什么消息?”

我说:“这里地人都不知道有没脑壳儿的大王。不过却另有些意外的现……”说着我用手一指着街角的杂货店让众人去看店门前悬挂的“黑匣子”。

胖子奇道:“是棺材铺啊老胡你要给谁买棺材?”

孙九爷说那肯定不是棺材模型常年在农村乡下走动没见过民间有这样的棺材铺再说哪有杂货店卖棺材的不知道门口挂个木匣子有什么讲究莫非是吃饱了撑的?

shir1ey杨的外祖父是民国年间有名动一时的“搬山道人江湖绿林中地门道无不熟知。所以shir1ey杨虽是在海外长大却通晓江湖上的山经暗语别看身位教授的孙九爷和胖子不明所以她却已瞧出些许端睨对我说:“这木头箱子上全是窟窿象是养蜂人的蜂箱一般恐怕店中掌柜是蜂窝山里的来头孙九爷听得纳闷:“蜂窝山?养蜜蜂的?不能够啊你们瞧那些窟窿。大小不一深浅不同。毫无规则可言可能都是用刀子戳出来的可能是当地的某种风俗你们不要急着武断咱们有必要尊重当地群众地民间风俗。”

我说:“孙教授您在这方面真不是一般外行我都懒得跟您抬杠。咱也别光说了干脆进去买些东西看看此店里面是不是藏着位蜂窝山的老元良。”

胖子其实也是一窍不通但仍然不懂装懂对孙九爷说:“露怯了吧?不懂别瞎说别以为是个什么专家。就能在一切领域说三道四专家教授也不是万事通以后多跟胖爷我学着点吧进去带你开开眼。”说完紧扒了两口饭拎起背包。跟我们一同来到那老铺门前。

铺中有一老一少两人老地七八十岁。头胡子都花白了手里握着俩铁球躺在竹椅上昏昏沉沉地半睡半醒想来此人就是姓李的老掌柜;另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水灵扎了两条辫子垂在胸前从上到下透着干净利落一看就是本地的川妹子不象与那老掌柜有什么血缘关系可能是店里的售货员她见我们进了店立刻忙着招呼问我想买什么东西?

我左右看了看店内摆设虽然古旧但各处打扫的一尘不染有个老旧地木头柜台也不知用了多少年头了磨得油光亮柜上最显眼的是一大排玻璃罐子里面装的都是五颜六色的南糖还有当地一些土产货架上的各色货物一律码放得整整齐齐。我知道“蜂窝山”也是七十二行里的手艺人这种店铺在明面上和暗地里做地完全是两种生意不过陌生人直接进来店主人绝不会跟你做真正的买卖我寻思着要先找个由头正好进山盗墓需要用些杂物出来的匆忙尚未采办便对那姑娘说:“妹儿我们要买蜡烛还要上好的白纸、线绳、火柴糖块也来二斤。”

那姑娘听得明白当下将我要的事物按数量一件件取出来我身边地胖子替我补充说:“我说妹妹蜡烛也要上好的不是名牌地我们可不要。”

那姑娘以为胖子拿她寻开心有几分生气地说:“你算坛子作怪?有哪个是买蜡烛还要看牌子的?”

这时老掌柜把眼睁开条缝搓着手中铁球对那姑娘说:“幺妹儿这一干人都是外来的贵客不得无礼。”

我见老掌柜醒了心想那幺妹儿年纪轻轻不象是“蜂窝山”里的而老掌柜虽然老迈却不昏庸出言不俗说不定正是“蜂窝山”中的大行家当下打个问讯:“老掌柜我打算跟您这淘换几件行货不知可有现成的?”

老掌柜不动声色地说:“行货件件都摆在柜上了客人想要什么尽管问幺妹儿去买。”

我心想老掌柜这是存心跟我装傻啊有心用暗语切口跟他说出本意但我只是曾听我祖父胡国华讲过一些大多是倒斗的切口对通用的“山经唇典”却不太熟悉虽会几句可总也说不囫囵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说辞可又不能犯忌直接问。以免被对方视为“外行”赶紧对shir1ey杨使了个眼色让她出面相谈。

shir1ey杨点头会意上前似有意似无意地对老掌柜说:途径高山抬头看山上一面金字牌;金字牌后银字牌排排都是蜂字头。”

老掌柜闻言猛地睁开眼睛上上下下大量饿一番ahInLey似乎不相信这番话能从她口中说出来还以为听错了当下东起“山经”来问道:“一面镜子两山照。照出金风吹满面;不知哪路过蜂山识得金银蜂字牌-shir1ey杨想也不想便脱口回答:“风里鹞子随山转打马加鞍赶路程;队伍不齐休见怪礼貌荒疏勿挂怀。”

那老掌柜神色更是诧异又问:“山上山下?所为何来?”

shir1ey杨道:“不上不下想请蜂匣。”老掌柜捋着胡子微微点但可能还是有些不太放心。继续追问:“蜂爷好见蜂匣难请。不知请去了有哪般作为?”

shir1ey杨不肯轻易泄露行踪只推说道:“茶留名山客门迎五湖宾皆是山中人何必问根苗。”

只见老掌柜一拍大腿从竹椅上站起身来。赞道:“言之有理这几十年来都未曾听过有人说得恁般敞亮幺妹儿快把贵客们往里屋请。”

shir1ey杨和老掌柜地一番对答我还能听懂个大概的的意思。胖子和孙九爷则是如坠五里雾中根本不知是何所云胖子是左耳听了右耳冒对此倒也不走脑子只有孙教授听呆了。怔在当场等我们都进里屋了。才听他在后边自言自语道:“都是磨菇溜哪路的黑话呀!”

我们随老掌柜和幺妹儿进了里屋他这铺子后面是二层木楼都是日常起居生活的地方但没把我们领到客厅而是将我们带到了地下室。

地下室就如同一个手工做坊里边光沙轮子就有四五个墙边摆着的尽是“袖箭、飞镖、甩手钉、飞虎爪”一类的暗器各种器械五花八门见过的没见过的什么都有有些东西我们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更不知如何使用。

孙教授从后拽住我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店铺门口挂的木匣子是什么?什么是蜂窝山?怎么说了几句黑话就把咱们领这来了?

我说九爷您可真该好好学习了我估计您自打挂了个教授的虚衔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人不学习要变修所以才要活到老学到老嘛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三天不学没法活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孙教授说:“快别开玩笑了我也不想吃老本可这些门道我上哪学去?他们这葫芦里究竟卖地什么药?”

我只好给他简单解释了一番自古以来多有些犯禁的勾当所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行内的暗语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行话”可是隔行如隔山为了便于广泛勾通七十二行中产生了一套通用的大切口叫作“山经”。

“蜂窝山”是专门制作各种“销器儿”的工匠不过暗器这些东西是从古代就为明令禁止的比管制刀具还要危险从来没人明目张胆地开个铺子销售都是暗中交易店铺门前挂个黑木匣子上面全是窟窿眼儿那都是试暗器时候射出来的挂在门前懂行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铺子里有暗器出售进去之后用行话一说便可以交易购买了要是不懂局的一是看不出门道二来即便能出再多地钱也没人肯卖给你真东西。

我给孙教授讲解了一通又过去同老掌柜攀谈起来原来李掌柜祖籍河北保定府保定府是有名的武术之乡李掌柜家中代代都是“蜂窝山”里的巧手匠人**各种绝巧的器械七七事变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李掌柜逃难入川隐姓埋名化了个假名开间老铺贩卖杂货实际仍是想做他的老行当。可是解放后这些手艺和山经都渐渐失传了在暗器上已经有几十年没开过张过市至今仍把木匣子挂在门前完全是出于“见鞍思马、睹物思人”的怀旧之举想不到竟然还能有客人识得“蜂”字招牌好在当年地家伙式都还留着。,我们这队人此次入川除了工兵铲之外身边再没带任何利器就连伞兵刀也没敢带空着双拳进巫山深处寻找古墓手中不免有些单薄可巧在这小镇中见到“蜂”字招牌自然要买些称手的器械我们挑了几样这年头袖箭飞镖早已经没人会使了只是要找些带刃的利器防身。老掌柜这里有“峨眉刺”短小锋利都是精钢打造而且便于携带于是每人选了一柄藏在身上胖子有看中唯一的一把“连珠快”这东西射程比不得步枪但一匣四十二枚“丧门”皆为连快箭击出去足可以射透几十步内的盔甲也只有“蜂窝山”里的能工巧匠才能制作如此犀利地器械胖子问道:“老掌柜您这的家伙真是太齐全了我眼都挑花了不知哪件是镇山的宝贝?拿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也好

老掌柜哈哈一笑说道:“要说什么镇山之宝实不敢当不过却有件极精巧的器械乃是老朽平生得意之作常年累月的留在此间生锈不该是它应有地归宿只是不知你们对它感不感兴趣。得勒先瞧瞧再说吧诸位英雄请上眼了……”说着话揭开一口躺箱里面有件东西用锦缎密密地裹了数层等他翻开锦缎我和胖子、shir1ey杨同时惊呼一声:“金钢伞

“金钢伞”是摸金校尉的护身器械当年无苦寺“了尘长老”曾经传下一柄又由shir1ey杨从美国带回来不过被我们去云墓”地时候将它失落了此伞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是秘密失传已久想再找人打造一柄都不可能想不到李掌柜竟然造过这么一件我有个念头在脑中一闪:“难不成老掌柜也做过摸金校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