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边戎 > 第二三一章 山东进退(上)

边戎 第二三一章 山东进退(上)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5:19 来源:笔趣阁

完颜虎一听这话回视杨朴要问他是怎么回事杨朴问了那村长夫人当初用多少粮食换了多少钱又问她家里的粮食够不够吃到收成听她说“紧巴巴的”便对完颜虎道:“公主这位大嫂的粮卖得不亏!之前津门缺粮所以商贩到处买粮食去津门卖。只要她家的粮能吃到收成就好。等庄稼收起来她想再卖这个价钱只怕也不行了。她手头的这些钱够他全家过个肥年的了!”

完颜虎的神色这才缓了下来那个村长道:“就是!杨大人说的极在理!公主你别听她妇道人家的胡说八道!我当初卖粮之前是进县城看过告示的。告示上说只要我们有余粮就尽管卖错不了。告示上还有说明一斤番薯能换多少钱一斤玉米能换多少布都明明白白的。那是七将军手底下的人写的能亏了我们?”

辽南各个县城都个专门的物价栏标有各种重要物资的官方价格同时会贴出一些政府对农人的指导性意见。这个物价栏看似简单其实作用甚大是杨应麒调节辽南物价的手段之一。此时汉部政府在民众间信用甚高政令执行起来十分顺畅。

第二日完颜虎离开时杨朴付了饭宿钱给村长村长知道这是应有的规矩也不推辞。

接下来的路完颜虎走得很慢她并不急着回辽南每来到一个村都要停一停有时候特地过夜。村民们手头粮食紧张但见是公主过访个个笑着脸供应饭宿。

不久进入复州境内复州西北部永宁河一带是完颜虎当初带头开的这里聚集着辽东半岛一半的农夫其中会宁旧部又占据了五六成因此庄稼长势和其它地方又不一样:一眼望去不但旺盛而且整齐。牧场农场错落有序建设虽然还没有会宁汉村那般成熟但规模之大则犹有过之。

完颜虎等人来到这里的时候一些庄稼已经开始收割永宁河边等着许多小船将粮食一船船往海面的永宁小港运。完颜虎问杨朴这些粮食要运去哪里?杨朴告诉她目的地是辽口。

完颜虎听了心道:“那是要备战了。幸好契丹来得慢要不然我们如何挨过去?”

出了永宁县境内南边的一切对完颜虎来说又开始陌生起来。当第一次踏足津门时完颜虎觉得自己简直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此时的津门已经过了交易旺季市集比四五月时萧疏得多然而商家正好借机修葺店铺兴建馆舍因此这个港口小城市简直变成了一个工地。

公主要来津门的消息早在半个月前就传到津门了不但自卢克忠以下的官方人马紧张准备着迎接事宜就是赵观、刘从、黄旌等商人慧观、证因等和尚都翘以待。

完颜虎入城这天津门北边的道路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卢克忠居中商人在左僧人在右百姓在后拥簇热热闹闹地把这个看起来半点不像公主的公主接进城去。

城内大排宴席主持的是卢克忠出钱的却是赵、刘、黄、李、林等商人。完颜虎从来没经历过这种阵仗在会宁时候虽然也参加过大规模宴会然而她从来都是躲在父叔、兄长或丈夫的身后而这次她却是整个宴席的核心每个人都看着她每个人都恭维她每个人都奉承她。

会宁的礼俗极为朴陋随意就算是在大金皇帝阿骨打面前大臣重将失礼疯闹的事情也时有生。然而在这个场合里所有人都显得那么礼貌所有动作都显得那么拘束整个氛围让地位最为尊崇的人也不敢轻易失范。

完颜虎在周到的安排中像一个木偶一样被礼数扯来扯去手足无措地经历了一天的流程:汉部猛安府第的酒宴、市集的视察、孤山寺的礼佛祈祷……

一天下来完颜虎觉得比干一整天的农活还累!她忽然现:会宁汉村那种平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她陪着丈夫、陪着汉部一路走来到最后却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这晚在汉部猛安府内完颜虎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总觉得今天似乎少了什么人似的。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来:“应麒呢?他今天怎么没来?”

杨应麒自然知道完颜虎要来也知道卢克忠等人安排了好大的阵仗等着这位大金公主他不喜欢那种敲敲打打的大场面然而也不好浇灭津门对公主到来的漏*点——杨应麒懂得:在丰收过后必须有这样一件喜庆的事情来让这个港口的新居民们泄他们心中的冲动。于是他自己躲了起来却把完颜虎给牺牲了。

公主去孤山寺礼佛时杨朴来到了初成规模的管宁学舍向杨应麒禀告了辰州、开州和曷苏馆部的情况。这一年来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因此杨应麒对这三个地方的政务其实也不陌生三言两语间便说到了重点:张浩和王政都十分配合地在政务上接受津门方面的节制并且已经在政制上将这两个州纳入辽南整个大局中来;曷苏馆部由于在与津门的贸易中得到不少好处也十分乐意接受杨朴的指点来治理本族。比起大金其它地方存在着或叛或抗的隐患辽南地区的治理可以说非常成功。

短短一年间辽南的在籍人口比汉部最后一拨南迁人口到达时翻了一倍有余。新增人口有一半是来在隐匿人口的显性化另一半则于南北各地的新移民。由于整个半岛的庶政管理体系已经搭建起来所以源源不断流入的新人口很容易地被纳入治理之内。在这个乱世新流入的人民对生活的期望普遍较低大部分人基本上只要有口饭吃便已经满足了。因此整个半岛很快就实现了内部的和平与大治。

不过对杨应麒来说南迁之后最让他喜出望外的莫过于得到大批的渤海读书人。这些人的加入让汉部的整个文官系统运转得更加流畅。

“朴之”杨应麒问道:“你说我们下一步该干什么?”

杨朴道:“整顿兵甲西向攻伐。”

杨应麒还是摇头:“大辽疆域万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吞并的。大金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已经攻占了的土地所以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再打一两次双方就都需要停下来休养生息了。这段时间我们该干什么好呢?”

杨朴想了片刻说道:“修政安民韬光养晦。”

杨应麒摇头道:“那还不够。而且辽南三州一部都已经走上正轨不用我们去推动整个行政系统自己就可以运作得很好了。”

杨朴问道:“那七将军的意思是……”

杨应麒站起来走处门外杨朴也跟了出来见他指着西南说:“大海的那边就是华夏正统所在。朴之你敢不敢上船渡海到中原去走一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