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边戎 > 第二九四章 大汉如日方中(下)

边戎 第二九四章 大汉如日方中(下)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35:19 来源:笔趣阁

有人说耶律淳是被吓死的。这种说法也许有些过分但这个始终坐不稳皇帝位的契丹大豪因为忧患而让病情加重则是不争的事实。

后人在看待历史的时候由于己经知道了结果自然可以头头是道地大谈其必然性但身处其中的人其实大多看不清整个局势更不用说准确地预测未来一眼下辽主五京己失其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耶律延禧在漠南纠集数万兵马传檄各路准备反攻从西京、南京、中京甚至黄龙府一带都有心怀故国的人起兵响应。正因为耶律延禧尚有这样的号召力所以阿骨打才会自始至终将他视为头号大敌一天没见到他的尸体都不能安心!听说他军势复振马上将南方之事压下先顾北方。

阿骨打尚且如此耶律淳更是忧惧。当今天下各大势力就以他的处境最为糟糕!辽、金、宋三巨头谁也容不得他-由于地处各大势力的包围圈中他进不能拓疆逗不足自保临死前对称帝一事后悔莫及但事己至此他就想再回头也无可能。终于躺在龙榻上掩面而死

耶律淳一死燕京地区更是人心浮动。杨应麒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和邓肃议事闻讯叹道:“他这个皇帝可真做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当初若不是鬼迷心窍只以摄政主持燕京和耶律延禧南北呼应也许还能多抵挡一阵现在却是见利忘身自取灭亡!”

邓肃道:“听说耶律大石、李处温等己立耶律延禧之子耶律定为帝尊耶律淳之妻萧妃为萧太后。按大辽政俗主少国疑时必由太后摄政。七将军你打算怎么对付她?”

杨应麒摇手道:“别这样说-欺负一个女人想想都觉得无聊-她也没资格做我们的对手。这燕京注定不是她家的若肯乖乖让出来的话还能得个善终否则的话只怕没什么好下场。只是这燕京我们汉部自己要不得大宋又己经班师咱们就算有什么招数也施展不出来。不过此战虽败得很惨童贯和王稀却都没受责罚想必是他们推诿的本事出神入化竟然把黑锅都让老种背了!这童贯咱们都会过是个立功心切的人而道君皇帝又是个爱面子的人我料他们多半还会再度兴师以雪前耻。”

邓肃迟疑道:“七将军我……我现在有些怀疑我们是否应该助大宋取燕了。”

杨应麒哦了一声道:“为什么这么说?”

邓肃黯然道:“若大宋不贸然进兵就算燕云不得凭河防卫至少还能自保。而且百姓也不必因为北征之事受扰。”

杨应麒脸色一沉道:“志宏!现在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处?其实我也不知道大宋这么不争气连个小小的燕京也拿不下!但海上之盟几年前就己经定下了如今的局势无论如何也回不了头了-我们在前面己经选错了一次现在只有选取得利最大、祸患最小的一条路走那就是帮大宋拿下燕京然后促使金宋双方以燕山为界内外分治!如今我们和李处温己接上了头万事俱各就等着大宋再派人来了!我又暗中调来大兵船数十艘。万一内应之事不偕便将宋军运到平州西界登6绕过屯有重兵的武清、新城直袭燕京!”

他顿了顿又道:“咱们这些日子在沧州等地招收了几千民夫徐文从中挑选了八百健者打入塘沽守备军由二哥手下的人马手把手地训练几个月下来这批人己颇为堪用如有必要便让他们直接进入战场如何?”

邓肃惊道:“让他们下战场和我们汉部亲自出兵又有什么区别?”汉部的兵将来自大宋的极多所以很难因为这批新军来自大宋就目为别部。

杨应麒沉吟道:“若指挥权在我们手上那他们自然算是汉部的兵马了。但要是指挥权不在我们手上呢?”

邓肃奇道:“不在我们手上?七将军你打算交给童贯么?”

杨应麒苦笑道:“交给他有什么用?上次大战中从西路调来的兵马悍勇善战者何止八百人?还不是一样挥不了作用?”邓肃问道:“那七将军的意思却是交给何人?”

杨应麒问道:“种彦崧的病养得怎么样了?”

邓肃怔了一怔骇然道:“七将军你要把兵权交给他?”

杨应麒笑道:“有何不可?”

邓肃道:“他今年还不到二十岁……”

杨应麒截断他道:“年纪小不是问题-当年我们几个千里长征时大哥也才十**岁我更是十三岁都不足!还不一样横行驰骋、所向披靡?”

邓肃皱眉道:“恐怕不能这样比!当年大将军、七将军年纪虽小但一来天资卓绝二来际遇非常所以能人所不能。但种彦崧……他虽然出身将门似乎却并无乃祖的气魄。嗯若是他哥哥种彦崇在此我倒会觉得合适。”

杨应麒叹道:“你说的也在理但目前再找不到更适合的人选了!气魄不足可以慢慢历练至于眼前这件大事我己请二哥调一员干将来做他的参谋帮他临机决断大事。”

邓肃沉思半晌说道:“七将军你执意要用种彦崧可是看重他的出身?”

“不错!”杨应麒道:“我们汉部的组织太过强势若是个寻常人来到不用多久自然而然会被纳入我们的军政体系之中。但老种是大宋名将声威在外部队由他的孙子带领无论童贯给不给这支部队一个番号外人也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支宋人的军马。”

邓肃听到这里己被杨应麒说服点头道:“然则七将军准备让这支军马驻扎在哪里’让种彦崧领着回大宋么?”这支小部队虽然是由汉部训练而成但一旦兵权交给了种彦崧便不宜再呆在塘沽的军区了。

杨应麒道:“我打算让他们驻扎在围墙外边你看如何?”

邓肃呆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

塘沽开港以后在界河入海口筑起一道围墙而契丹人为了防备汉部军马又在这道围墙之外另筑一道围墙进行围堵。由于耶律大石对汉部兵马十分忌惮筑墙限敌也不敢过份逼近所以两道围墙之间的距离甚长别说几百兵马就是几万兵马也排列得开。若种彦崧带领人马驻扎在那里一来地不属汉部身份上没有瑕疵;二来也能让那八百人马时时提高警觉有利于士兵的成长。

所以邓肃听了杨应麒的安排马上赞道:“七将军好主意!”

宋辽大战期间种彦崧一直在塘沽养病。对战场之事他比外边的人还着急但在左右的劝说下终于安下心来将养身体。

这段时间塘沽颇为平静环境正宜养病。而为种彦崧诊视的医生又是当世第一流的给他服用的药物也是天下最上乘的就是那些前后服侍的丫鬟仆人也都体贴入微。种彦崧毕竟年轻熬过最难熬的那一关后体力便恢复得很快。

种彦崧病愈之前左右怕影响他的病情一直将燕南战场的消息瞒得紧紧的直等他能舞动刀剑跟随他来老家人种福才哭着向他转述大战详情种彦崧听说大宋惨败、祖父致仕、兄长失踪如同脑海中连响三个霹雳冷静下来以后便匆匆来求见邓肃请辞。

邓肃问他:“你要去哪里?”

种彦崧道:“自然是南下!”

邓肃又问:“南下去干什么?”

种彦崧被这句话问得呆了原来他只是本能地急着回去至于为何急着回去却没考虑过了好一会才道:“我担心祖父恨不得马上回到他身边去。就是有什么打算也先等见到了祖父再说。”

邓肃道:“种相公己经致仕除非是朝廷重新起用否则只怕再难有所作为。所以你就算回到他身边恐怕也帮不上多少忙。如今北国形势晦暗不明正是大丈夫报国之良机-你弃此良机而回后方恐怕会贻天下人以不智不勇之讥。”

种彦崧道:“邓大哥所言固然有理只是我赤手空拳独个儿留在这里只怕也没什么用处。”

邓肃道:“那又不然有用无用却要看你肯不肯想办法了。”

种彦崧问道:“邓大哥如此说想必有以教我-彦崧年幼无知还请邓大哥指点迷津。

邓肃道:“指点迷津不敢。不过眼下确有一个机会!这次燕南大战欧阳将军他们怕塘沽也会跟着受到冲击所以招募了不少大宋民夫入伍助防。如今局势和缓这批人便用不上了准备裁撤。但我们既己招他们入伍难不成无缘无故就将他们解散让他们去做流民盗贼不成’因此欧阳将军正为此事犯难呢。若种老弟有心为国何不就去欧阳将军那里要了这部兵马过来?一来免得这批人流浪出去为患地方二来大宋王师若再次北上这支人马或许能派上用场也未可知。”

种彦崧沉吟道:“这支军马有多少人?”

邓肃道:“带马步兵五百骑兵三百杂役二百总共千人上下。军马、粮车、衣甲、兵器、营帐杂物等都是现成的。”

种彦崧听得有些不可思议:“如此编制欧阳将军就肯随手赠人?”

邓肃道:“汉部拥军不能过多欧阳将军要裁撤人手也是时势所限。”

种彦崧道:“不知我能否去军中看看。”

邓肃道:“如今那支军马正驻扎在军区之内要进去却先得经欧阳将军许可才行。我去帮你问问吧。”

他去了半日便来回复说欧阳适答应了让他明日前往军营看视。又道:“军区内的汉部机密颇多进去后勿要东张西望只视察那一千兵马的驻地便可免得在下难做。”种彦崧忙道:“这个自然。”

第二日便由邓肃陪着到了那八百新军的营地当时部队正进行日常训练种彦崧只看了几眼便暗暗眼馋:这八百人虽然不及陕边精锐那般强悍但也都是十里挑一的北国汉子经过汉部正规军两个月的训练后个个精神饱满进退有度。种彦崧是将门子弟虽然没有单独领兵作战的实际经验但自幼耳濡目染眼界不低所以去了一趟兵营当晚回来便失眠了第二日主动来寻邓肃请他帮忙去跟欧阳适说情。

这些事情背后其实都由杨应麒在操纵着所以邓肃“去和欧阳适一说”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夷快的回复一种彦崧大感兴奋听从了邓肃的建议领了那批人马到塘沽城外驻扎。他是第一次领军但种福跟了种师道几十年遁晓各种军中杂务又有一个在辽口历练过的雄州人李成做参谋诸般事宜倒也进行得有板有眼。塘沽城墙外“种”字旗升起以后种彦崧胸中不禁豪气干云脑中甚至掠过带领这支人马踏上燕京城墙的场面!但晚间种福过来只一句话便把这个小将军给难倒了-原来种福问道:“少主这支人马咱们可靠什么来养啊?”

种彦崧一听愣住了日间的豪气一扫而空一是啊他靠什么来养这支军队呢’眼下军中尚有十日存粮但这点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到时他拿什么来养军呢?

种彦崧毕竟年轻让一个刚刚出道的将门之子上战场作战容易让他们去谋生取利却不免苛求。他和种福商量了许久但这个老家人做事诚实可靠论机变却不行因此也没什么好主意最后建议道:“少主我看参军李成虽是汉部那边派来帮忙的但对少主还算恭敬不如明天请他来问问。”

种彦崧道:“不错!”

第二日请来李成李成是个武夫打仗是把好手在这方面其实也没什么好主意但杨应麒早帮他想好了借着李成的口道:“将军咱们这支人马既己独立出来向汉部借粮只能是权宜之计。就长远而论还需另谋军资。我有个计较说出来给将军参详参详。如今塘沽商人甚多其中有几家来自大宋似乎都有为国出力之心。不如去问问他们或能筹到钱粮。”

种彦崧犹豫道:“向商人筹集钱粮’这样做妥当么?”

李成道:“听说当年刘各也这么干过想来有故事可循。”

种彦崧一听大喜道:“不错-昭烈起兵之初确实是得到义商们的支持!”

李成瞪眼道:“昭烈是谁?”

种彦崧奇道:“就是刘各啊。你知道他这典故怎么连他的庙号都不知道?”

李成忙干笑道:“我们是粗人只知道些事情大概哪里弄得明白这些庙号什么的。”

种彦崧也不见怪又问当如何去和商人联络种福在旁道:“昨日倒是有个姓林的商人派家丁来递过帖子我见是个商人咱们手头又另有要事所以只把帖子收了没答应对方什么。”

李成闻言道:“姓林’可是福建泉州林家’”

种福道:“好像是叫林翎。”

李成脸作大喜状道:“这可巧了!”

种彦崧问:“巧?”

李成道:“将军你有所不知这福建林家富可敌国而且对国家最是热心。没想到他们的当家林翎竟在塘沽。既然这位林当家来递帖子我看将军你不如就去见一见或许对筹集军资会有帮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