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零一章 杀神

重返1977 第一百零一章 杀神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一见玉爷这表情,陈德元意识到自己有些孟浪了。京城人可不好打听别人的**,于是他赶紧道歉。

不过玉爷却了解陈德元的性情,知道他纯属是对自己关心。所以非但没计较,反而还把在心底埋藏了多年的往事说了出来。而这一说就不可收拾,他们从前清一直聊到了共和国的成立,越聊越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据玉爷自己总结,他的家族兴于跤也败于跤,而他们家的每一个男丁,也注定是为了跤而活的。

不知是不是因其家族隶属八旗蒙古,反正玉爷的祖祖辈辈,最典型特征就是性子耿直,外加嗜跤如命。所以,虽然他家世代子孙大多能凭着出色的跤技,靠试艺挑选扑缺选入善扑营中。但由于只会摔跤,不懂人情世故,不得上峰的欢心,却很少能有露脸升官的机会。

要知道,善扑营隶属内务府、侍卫处管辖,在编的三百余人大多都是从上三旗的亲贵子弟中选拔,三年四年就要竞选一次侍卫,属于晋级仕途的捷梯。可在玉爷的家族中,历任善扑营扑户的十三代人里,却只有他的祖父因战死在“八里桥”才获追封了一个二等侍卫(正四品),连一个头等侍卫也没有过,就更别说什么外放做官或是包揽肥差的机会了。白白糟蹋了这种深为他人所艳羡的“大员培训班”的条件。

由此可见,这种不懂钻营的死心眼应该是已经植入进玉爷家族血脉中的。因此,到了清室倒台的那天。玉爷和他的兄长玉惟,就因为没了“铁杆庄稼”来维持生计,竟沦为了内务府旗人中的破落户,不得不靠自己的双手来挣饭吃了。

不过话说回来,也正因为玉爷家族一直心无旁骛地放在跤技上,在八旗军中结识了许多有真本事的人物,得到过不少高手的指点。再加上经过数代人在善扑营与各族高手的切磋与学习,(善扑营扑户除来源于八旗外,还精选外番、回回和汉跤高手作为对手陪练,来提高技艺。)所以到了玉爷这一代,竟完成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功业。那就是他和兄长把满蒙藏回汉五族的跤术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形成了一种自家独有的特殊跤术。而这也恰恰成为了他们哥儿俩今后能立足于世的根本。

于是,就在禄米仓给京城的旗人“关”完最后一次清廷的钱粮之后。玉家哥儿俩却无须像大多数底层旗人那样陷入生活无着的境地,而是经人引荐,加入了位于前门粮食店街南头路西的“会友镖局”。

当时的“会友镖局”正如日中天,全局内外一千多人,镖路遍布东三省、口外、直、鲁、晋、陕以及江浙地区,在津门、南京、沪上、西安都有分号,隐隐做了京城八大镖局之首的位子。

而镖局的掌柜孙一廷孙四爷,早就听闻玉家哥儿俩跤术高绝,是善扑营数一数二的高手,因此也对他们也十分礼敬,不仅给每人开出了二十元的高月俸,还答应让俩人吃一股“人力股”(到了年底可参与分红)。再加上镖局还管镖服、管饭,所以玉家哥儿俩的日子,实际比起当初在庙堂之上,抽不冷子才“关”一回钱粮的生活,还要宽绰不少。

玉家哥儿俩一开始都挺高兴,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凭他们这一身真本事,干上走镖的这一行那还不是是老太太吃豆腐——正对口嘛。可偏偏他们却把事想得有些简单了,因为江湖其实和朝堂一样,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镖师”,光有一身好功夫那也是远远不够的。

镖行中有句口头禅,叫“三分保平安”。其中的意思就是“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由此可见这个行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在真实的生活里,镖师的做派远不是人们想象中横眉立目的角色,而是一种十分谦和,善于言谈的形象。

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镖师在押车走镖的一路上,不仅对于缴纳税金、厘金等官方手续都要协助雇主办理,往往遇到官方刁难和勒索还要出面打通关节。特别是对某些地方势力的头面人物更是要小心应对,谨防失了礼数为对方所刁难。因为地头蛇地熟人灵,一旦结仇为害,程度实胜于贼匪,一旦结友,却等于给镖路上添了个兵站。

另外,哪怕是对待沿途劫镖的贼人,镖师也是能不动手便不动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为上策。因为镖行的目的只是保护雇主生命财产的安全以收取酬金,并无剿灭地方匪患的职责,只要不丢镖变算完成了任务。并且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要是纯靠耍胳膊根儿,即便能获胜一次又能怎样?别忘了,镖路可是常走的,一旦结下死仇,下一次再经过匪首的地面,谁也没把握还能全身而退。

况且贼与镖师,本身还有一层共生共存的关系。要没了沿途的贼匪,镖师们也就没了饭吃,因此经镖师“点过春”(路上靠嘴头说合过,谈判后攀上交情)的贼头匪首都被镖师称为“朋友”,他们一旦进城,往往还会把镖局当初落脚之地。而相熟的镖师也有义务热情招待,还要保证其人在城里的安全才行。

不用说,对于这些行里的门道,玉家哥儿俩都是彻头彻尾大外行,必须要跟着老手学习才行。可是,孙四爷虽然安排熟手来带他们,但偏偏玉家哥儿俩善扑营的出身和他们秉直的性情,却又让他们在新事业上继续遭受着反作用力。。

其中的理由也不难理解。因为第一,当时社会上正到处充斥着“排满思潮”,(当时所谓的“排满”其实本质上是“排旗”,只要曾是旗人,哪怕是蒙、藏、苗、汉,乃至入旗的俄罗斯后裔,也统统被囊括其中),而镖局却是一个以民间武人为主要成员的圈子。那么自然,以玉家哥儿俩曾经的官方特权身份,再加上善扑营跤术这种技艺的另类,先天就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周围的环境,受到很大的排斥。

另外第二,玉家哥俩一入镖局就拿到了比较优厚的待遇,这自然也让许多苦干了许多年的底层镖师大为嫉妒不满。况且玉家哥儿俩又不懂得圆滑委婉,说话做事都非常刚直,更是在无形中得罪了不少人。

打个比方,在练功放对时,玉家哥俩仍旧保持着善扑营里的习惯,他们不仅会直接把对方摔倒,往往还会坦言对方的缺陷,丝毫不懂得给人留面子。因此,这也就使许多镖师心中更加嫉恨。那么反过来,这些人在为他们指点行业要诀时,不仅不尽心,甚至还故意隐瞒曲解,以期待哥儿俩犯错,尽早被请出镖局。

于是,就在这种情形下,玉家哥儿俩第一趟走镖便不可避免地出了事儿。

当时,他们是押运一批货物去张家口,而在途径八达岭时却遭遇到了一批来劫道的专业山匪。

其实从匪首的角度来说,倒未必是真心行抢,因为这条路是通往口外的唯一途径,抢那些豪无抵抗能力的商旅才更为划算。而他之所以会选择横刀拦住镖车的去路,其实往往是正等着镖师来“点春”。

可匪首又为什么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呢?

这确实得说匪首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只敢“捞顺的”,不敢碰“扎手的”,时间一久,便会在小的们面前显得跌份,也难以服众。但如果有这样一劫,那便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了。匪首不仅可以借此对内树威,有时还能在外多找个“朋友”,没事时候进城逛逛也就方便了很多。

按说匪首的打算确实是完全按照江湖规矩来的,可偏偏这次赶上他倒霉。当时的玉家哥儿俩哪知道这个呀?再加上同去的镖师有心冒坏,蹿腾他俩独自前去抵抗。结果这下,专业劫匪碰上了业余镖师,一下漏子就大了。

玉家哥俩是艺高人胆大,一听带他们的镖师说可以上去打了。俩人一人一口刀就扑上去了,连姓名也没报,直接就动上手了。

匪首大惊失色之下,赶紧掏出家伙带人死命相抗。可架不住玉爷是高手中的高手,一个抱摔跟着补上一刀,为首的贼人脑袋就飞了。而接着哥儿俩压根没停手,嘁里喀嚓,连摔带砍,就跟宰西瓜似的连着宰了十几口子,不光把其余贼人吓得哭爹喊妈一哄而散,就连蛊惑他们的镖师和同来的趟子手、车把式、压车的全都吓瘫了。

那可真是一对杀神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