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零七章 神变

重返1977 第一百零七章 神变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44:11 来源:笔趣阁

这个消息一放出来,李尧臣就先坐不住了,火烧屁股一样找上玉爷的门来。不过他却没想到,与他同样急火火赶来的,还有瑞五爷和宛八爷。所以在这天晚上,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凑到了一起,坐在了玉爷的房里。

瑞五爷和宛八爷都不是武行里的人,他们对罗鹤龄的情况也不是太了解,只知道这个人名气很大,在北方武术界很有声誉。不过,他们却是亲身经历过一件有关罗鹤龄徒弟的事,这才不免替玉爷感到担心。

那是五年前的冬天,瑞五爷和宛八爷闲来无事,相约一起去通州运河放獾狗。(放獾狗是旧时清朝善扑营扑户每年都要参与的外出游乐项目。獾狗是猎犬的一种,腰长腿短,脑袋大聪明,嘴大凶悍,跑得快,善于捕獾,所以叫獾狗。扑户用獾狗捕獾一般在冬季三九天凌晨,一是捉獾遛狗带练二五更的功夫,二是捉住獾取它头部的三条白色纵纹制笔用。如若有鹰,天亮以后在回家的路上,接着在野地里趟野兔子,这就算满载而归了。)而捕獾之后,他们想起善扑营的二等扑户“搬腿常”在通州正好开了个跤场,便决定顺便去寻访旧友。不想就在当日中午,他们与“搬腿常”正在饮酒吃饭的时候,一个年级二十出头,穿着朴素,看着文文静静小伙子竟走进跤场,说要用五个大洋和“搬腿常”赌一跤。

“搬腿常”一看这毛头小伙子就不是掼跤的,还以为他失心疯了,便让徒弟们把小伙子轰走。却不想小伙子当场真的拿出五块大洋来,非执意要赌不可。

按跤场的规矩,不论是谁,真心上门求较量,是不能不比的。当着瑞五爷和宛八爷,这小伙子又一副认真的样子,“搬腿常”便也不好再拒绝,于是就挑了个徒弟下场。可他又哪知道小伙子虽然不会摔跤,却会走蛇形步,还没几下,就把他那个徒弟给甩出去了。

这下“搬腿常”不能不下场了,而且他不顾瑞五爷和宛八爷的劝阻,非嚷着要“一跤赌五十块”。其实他整个跤场也没五十块大洋,这完全是急眼了,想要在两个老大哥面前找回面子。

却不想下场之后“搬腿常”也崴泥了,因为他一撞那小伙子就感到跟城墙似的,而且他接连换了几次身形,使出了最顺手的绊子也没能“治病”,最后还是让人家的“蛇形”胜了。

瑞五爷和宛八爷看到这里,自然知道是遇到高手了,便一起过来请教小伙子的来意。这才搞清楚,原来小伙子是附近米行掌柜的外甥,今天登门完全是因为“搬腿六”的跤场欠的米面太多,又不给米行按时兑付,这才不得不借此方法来讨债。

瑞五爷和宛八爷听完当即二话不说,赶紧一起凑出五十五块交给小伙子,同时还逼着“搬腿常”给人家赔了罪道了歉。不料小伙子却根本没要那五十块,只拿了五块米面钱就要走。

瑞五爷和宛八爷出于对其人品功夫钦佩,便出言挽留小伙子一起饮酒。小伙子倒也痛快,虽因有事没留下,却看出了瑞五爷和宛八爷对他摔人的方法很感兴趣,于是三人就又各自试了一把手,结果是宛八爷对“蛇形”勉强能克服,倒是瑞五爷还能占些便宜。而小伙子见甩不开他们也很意外,便留了名姓,说自己是跟着罗鹤龄练绵掌的,名叫申从溪。

这件事,瑞五爷和宛八爷为了顾全“搬腿常”的颜面,此后一直藏在心里,从未对他人言过。如今之所以讲出来这,意思很简单,无非想提醒一下玉爷,武术的功效并不仅仅在于出拳打人,所以千万不能大意。而同时也恰恰可以作为一种对罗鹤龄功夫高低的推论基础。想想就知道,徒弟已经如此了,师父还能差得了吗?

也是因为有了这个话头,李尧臣下面的话倒是好说了。他也不等玉爷表态,便又跟着说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同样也从侧面验证了罗鹤龄的不同凡响。

原来,李尧臣在天桥开办的水心茶社是个露天茶社。而他受到“会友镖局“的启发,在茶社里安置了十八般武器,打出了“以武会友”的旗号,倡导武术。这样,有会武的客人到来时,兴致所至便会用这些兵器来切磋比试。同时,也能帮他吸引到更多的客人来旁观。于是一时间,买卖很是兴隆。

自然,也会有客人向李尧臣挑战,但一直以来大都被他从容应付过去,还真没怎么遇过敌手。

不过时间长了,也会有例外的时候。那是前几年的一个八月节,茶社来了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个劲地叫阵。李尧臣只好和他比试,可没想到往来几个回合,一点也占不到便宜,最后他只好拿出三皇炮锤中看家的绝招“夫子三拱手”,才把少年制服。

可没想到才打发了少年,一个六十多岁的银须老人又跟着跳进场子,施礼笑道,“刚才是我孙子,初学乍练,让你见笑了。现在我这小老儿愿意领教领教。”说完,老人就立了个门户。而李尧臣见状也没有办法,只得双手一抱拳,说了声“请!”便继续与老人交起手来。

却不想这次让李尧臣感觉更是吃力,他用尽了在镖局中学到的绝招,如“夫子三拱手”、“炮锤四肘”、“三十二擒拿”等等,但打在对方身上就同触到了棉花一样。过不多时他便已知不是敌手,于是便跳出圈外,双手一揖主动低头认输,接着还把老人请进室内,恭敬相待。

老先生因见李尧臣有功夫、有名气,却仍是保持着直率、真诚,不禁为之感动。于是便在李尧臣家里住下来,还传了他一些武艺。因此很快,李尧臣便把这些以柔克刚的法子融进了三皇炮锤中,使他刚劲的炮锤拳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功夫又高深了几层,形成了新的风格。

而不久之后,李尧臣与老先生日渐亲密,便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原来老先生是练太极和绵掌的,真实姓名叫做罗松龄,江湖人称“大先生”。

说到这里,玉爷、瑞五爷和宛八爷都是忍不住“啊”了一声。几人既感到有些意外,同时也隐隐有了一种“这才说到关键”的预感,因为仅从姓名便可推断,这位“大先生”与罗鹤龄大约有亲属关系。

果然,李尧臣接下来便验证了大家的想法,他说“大先生”便是罗鹤龄的胞兄,而罗鹤龄在江湖上也有“二先生”之称,因此按照这层关系,李尧臣似乎勉强可以算是罗鹤龄的师侄了。

那么自然的,正因为“大先生”的缘故,李尧臣对有关罗鹤龄的情况也有了更多了解,于是接下来,他便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他了解的一些细情。

罗鹤龄,1863年生人,祖籍河间,与兄长罗松龄自幼随其父习得家传太极拳,因天资聪慧,武术进展神速,随后又拜八卦掌大师程延华为师习得八卦掌,之后再求教于李存义而悟得形意拳精髓。因此,罗鹤龄不仅与有“活猴”之称的孙禄堂有同门之谊,也与“形意门”关系匪浅,更是继孙禄堂之后,时世唯一精通太极、八卦、形意三门内家拳法的武者。

1912年,罗鹤龄又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合冶一炉,创立了罗氏连环绵掌,这甚至比孙禄堂创立了孙氏太极拳还要早了六年。因此在同年,他便被冯国璋聘入中华武士会(即后来的中央国术馆),成了这个民国初由官方倡办的首个官方武术组织的总顾问。在津门,甚至得到了“连绵不绝,天下第一掌”的称誉。

并且由于李存义、程延华这一代武者多以辞世。因此,无论是从武学成就或是年龄、资历来讲,罗鹤龄都称得上是武林这个时期,名声最为鼎盛的大人物,完全可以算是北方武行里的一位标杆一样的泰山北斗。

而武林里对罗鹤龄功夫描述的传言,则显得更为接近神话。传言最广的是说罗鹤龄身法快如鬼魅,深得变化之奇,还说别看他平时像个教书先生,可脸色一沉便令人胆寒,煞气非常重。单以这份威压,别人一照面就弱了。

更有人说,武林中能把人打飞便已算是高手,而罗鹤龄动手打人,不光能把人打飞,也能把人“钉”在地上,即便对方想动一动也是不能。

李尧臣表示,他也曾为此传言向“大先生”特征求证过。却没想到据“大先生”说,这些话并非虚言,因为每当夜晚时罗鹤龄手拎灯笼走野地,那速度快得能成一条亮晃晃的线。

“大先生”还说罗鹤龄是个绝对的武术天才,不到四十岁便已经远胜于他。况且能创出新拳已经是一个习武的人毕生最大的成就了,要不是把功夫真练“通”了,是做不到这点的。而他练的绵掌完全是这个兄弟所传,他也知道这绵掌的特性是连绵粘随,变化莫测,专能以柔克刚。要是能练到家,别说把人“钉”在地上,单只手一摇或是身形一晃便能让敌人趴下。所以据他推断,罗鹤龄或许已达“神变”之境界。

李尧臣这番话一说完,无论是瑞五爷还是宛八爷都没了声息,他们俩无疑都感到了一种从心里散出的凉气。要是别人的话他们尚可当作传言相待,但李尧臣的为人他们是知道的,仅凭是玉爷最推崇的老大哥便可知其品性。

更何况他们也知道李尧臣的本事,作为“会友”资格最老的一代镖师,“神拳宋老迈”的得意弟子,他要是说不敌,单只罗松龄的功夫便以深不可测,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了。以此类推,那罗鹤龄几乎已是神话一般的存在了。

因此,就在接下来李尧臣劝说玉爷服软摘匾的时候,瑞五爷和宛八爷对此也持有一种肯定态度。他们的意思大概其是一样的,那就是玉爷所幸目前没有败绩,既然几经战胜了“铜腿金刚”和“鹰爪王”,那即便认输也不会完全丧失名誉。倒不如对这位高人低个头,还能多个礼敬前辈的好名声。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尽管他们都是忧心忡忡地苦苦相劝。可玉爷却仍固执己见,持相反态度。

玉爷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说自己其实也很无奈,因为真没想到只因为一块匾上的几个字,便每日要陷入无谓的纷争中。一个人要天天比武,只要想想就很是烦恼。像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有人上门,究竟到何时才算个了结,他确实已经完全无从把握了,

不过,话虽如此,可现实也让他明白了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跟这些人再怎么解释也没有,服软也只会让人看轻。既然武林就这样,稍有不慎就让人骑虎难下,必须得靠拳头来说话。那索性也就顺其自然吧,不管是谁,只要比武,他就接着。

另外,他虽然也相信李尧臣所言属实,罗鹤龄武功的确超群不凡。不过他认为无论武术还是跤术,最关键的不外乎是在于对“力”的理解。而他虽然不知所谓“神变”究竟是何境界,但他最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独特领悟,似乎勉强可以用作一战。

说完他就出去打了一脸盆的水端进了屋,然后便绕着脸盆慢慢走了几圈。让人倍感惊讶的是,脸盆里的水竟然能随着玉爷的脚步旋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

玉爷随后有解释说,能有这种效果,其实全因他迈步看着极轻,实则极重,却又恰好能控制住不踩碎砖,所以在这种合力之下,脚一落地就能将脸盆里的水震荡起来。这自然算不得什么“神”,但据他自己看来,“举重若轻”还是谈得上的。

而就在这一刻,与李尧臣满脸愕然、不能相信的表情有所区别的是,瑞五爷和宛八爷虽然同样也感到震惊,但他们眼神里无疑又带出了一丝欣喜。这似乎只是一种感觉,但却能让他们相信,或许有一天,跤术真的不会再被武术压低一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