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二十九章 香火

重返1977 第一百二十九章 香火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玉爷出狱已值隆冬,当天,他的几个老哥们和儿子徒弟都来了,大家伙儿一起把他接回了城南菜市口的一个独门小院儿。

中午李尧臣做东,从外面叫了一个锅子吃涮羊肉,给玉爷接风洗尘。

只是玉爷还惦记着清理门户的事,席间便又问起了图里坤的下落。大伙的回复都是图里坤依然渺无所踪,想必终其一生也不会再回京城了。随后众人还告诉玉爷,说“鹰爪门”和“山河武馆”被玉爷踢馆之后声名日渐衰微,如今已经彻底散了。而城南游艺园由于局势动荡和市面萧条,亦渐不能支,苦撑数载后,也于年初关张倒闭了。

玉爷听罢之后许久沉默不语。因见玉爷神情郁郁,大伙儿赶忙又说,虽然图里坤不成器,可玉爷毕竟还是收了个好徒弟。然后便是众口一词地猛夸雷胜,倒是把雷胜弄了个大红脸。

不过,大伙儿得初衷虽然是为了开解玉爷,但夸雷胜可并非只图玉爷高兴。玉爷在听过众人所述后才知道,敢情为了玉闵的后事和替他打点官司,他的所有家当早在两年前就折腾光了。而这几年来,在狱中上下打点,和他吃的用的,乃至玉闶上大学的钱,大多都是雷胜去给瑞五爷当“镇场”以及和他人赌跤挣来的。就连这个小院儿,也是雷胜怕玉爷老无所依,自己掏钱给玉爷添置的。

谁都不傻,玉爷心里自然也有数。这些钱聚在一起可是不小的开销,而雷胜靠他自己一个人常年累月地担了下来,又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凭良心说,一个徒弟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比许多人的亲生儿子都强了。

感动之余,玉爷大感欣慰,心里的郁结也果真解开了不少。于是他主动对在座的所有人说,“想当年入狱之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懊恼自己无识人之明,收了图里坤这个劣徒。所以这五年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出来之后清理门户的事。但老天毕竟还是公平的,终究还是让我收了一个能传衣钵的好徒弟……”

说到这里,玉爷不由起身站起,并端起酒杯郑重其事地宣布。“雷胜随我学跤已经十余载,虽然资质平平,但胜在人品厚重、尊师重道,且能恒心久远,以勤补拙。因此,玉闶虽然是我儿子,所学也远不及他。在座各位不妨都来做个见证,我这个徒弟在今天就算是出师了。而今后为我家跤术开枝散叶的责任也将落在他的身上了。说实话,我当年连踢两家武馆,虽然是为子复仇。但恐怕已深深得罪了整个武术界,今后我这个徒弟若要再开跤馆,到时必然需要众位好朋友多多帮衬才行!我在此先郑重拜托各位了!”

说罢,玉爷虚让一圈后便把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然后又亮出杯底以表诚意。众人见状,各自也纷纷举杯为之响应。只有雷胜端着酒杯楞在了当场,因为他实在不知道,他到底是应该跟着喝下这杯酒的好,还是不喝的好。

宛八爷就坐在雷胜旁边,他喝下酒后见到雷胜这副不知所以的样子,一下就被气乐了。赶紧一拍雷胜的后脑勺说,“傻小子,你从今天起就能收徒弟、开跤馆了,你师父这是给你托付呢,还不赶快磕头啊!待会儿再给你师父敬酒!”

雷胜眨了眨眼这才醒悟过来,顿时一头撞在地上,“咕咚”一声十分响亮,起来之后还粘了一脑门子的灰,那憨直的样子立刻引得众人大笑不止。

当日,在袅袅升腾火锅水雾之中,众人把酒言欢,吃了个爽快。席散之后,皆尽兴而归。

此后的日子里,玉爷便和雷胜、玉闶一起居住在这个小院儿里。应该说,与亲人们的朝夕相处,原本就是瓦解焦躁与戾气最好的方法。于是在每日养花、遛鸟、吃咸菜、喝豆汁儿、教徒弟练功的平淡生活中,玉爷的心境不知不觉地恢复了往日宁静与从容。不仅五年牢狱之灾带来的空洞全都被浓浓的亲情给填满了,他压抑的精神也得到了释放,不再拘泥于非要找到图里坤清理门户,翻过年来之后,更是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帮雷胜与玉闶说亲的事儿上。

1937年,玉爷已年近半百,雷胜是三十有二,玉闶则是二十三岁。若按当年的标准来说,玉爷的岁数已经接近老年,渴望与喜欢孩子的心劲自然是越来越重。而凭雷胜和玉闶的年龄,在当年也算是绝对晚婚者了,娶妻生子也是应当应份。

其实在我国旧式社会,早婚现象之所以通行是有着特殊原因的。其缘故倒并非是许多人认为的对两性知识太过无知,反倒是因为当时妇女、儿童的存活率太低,为了保障繁衍后代,才不得已采取的应对之法。

若是详细说来,就是当时我国整体医疗水平还十分低下,特别是妇女生育、分娩、育儿方面,无论是医护条件还是相关知识都贫乏的可怜。于是“难产”、“四六风”、“痢疾”、“天花”这些现代完全可以避免的风险,在当年却成了妇幼杀手。一个家庭,若是主妇每次生产都能平安已属侥幸,而所出子嗣个个长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能保住一半也就算不错了。所以在玉爷的心里,若再不赶紧替两个孩子娶上媳妇,再往后耽搁,那可就什么都不赶趟了。

但可惜的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想法上往往是不能与长辈同步的。雷胜虽然最听玉爷的话,但对此事却是兴致寥寥,态度完全是可有可无。撂了句全凭玉爷做主的话,便照样只把精力全放在练功上。他每日关心的只是“分筋挫骨手”和“沾衣十八跌”的进益,一提亲事就没精打采。让玉爷急不得也恼不得,直埋怨这个徒弟还没成人,实在不开窍。

至于玉闶,他对此事简直就是极力反抗了。或许是因为念书太多的缘故,他口中说的道理全是一套一套的,张口便是“国家有难,何以家为。”不仅坚持不肯娶妻,甚至还屡次跟玉爷表示希望弃学从军。他热血澎湃地声称要以己之身报效国家,把日寇尽快赶出东北,救民众于危难之中。

其实要凭本心说,对于玉闶有此报国之志,玉爷是感到欣喜的,他打心里认为儿子有种,不失祖宗的遗风。若是侄子玉闳尚在,他一定会高高兴兴亲自送两个儿子去当兵。若是长子玉闵尚在,他也舍得一个儿子为国家去打仗。可他现在毕竟只有玉闶这一根独苗了,若是玉家的香火就此断了,到那一天,他又有何脸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呢?

于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玉爷便不得不站在了儿子的对立面上。他的理由同样也很充分。除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条放之千家万户皆无法辩驳的道理之外,他还强调越是有大的战事发生,才越要娶媳妇生孩子。因为凡是打仗就要死人,而一个国家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口。纵观历史,无论哪次战争乱世,都是男丁的出生率最高之时,可见连老天爷都知道生孩子的重要性,在暗中照应着。

不过对此论点,玉闶却死活也不认可,他认为玉爷说的纯属歪理。就这样,父子俩人破天荒的顶起了牛来。

玉闶天天抱怨父亲已经没了当初的英雄气概,现在只知道让儿子娶媳妇生孩子,全不知外面局势已危如累卵,完全是老糊涂了。

而玉爷也固执己见,跟儿子较起了真儿,始终不肯软化退让一步。他只说玉闶若还是迟执意不肯回家,那可就别怪他这个父亲包办了,到时候只等一切办得妥当,便直接绑了他扔进洞房去。真要想当兵上阵也成,先生出个儿子来再说。

闹到最后,两人越来越锵锵。玉闶索性便以住校不归相抗。而玉爷则派雷胜去申明自己的态度。说儿子别以为翅膀硬了就不把老子放眼里了,真惹怒了他,就去扯了儿子的“小翅膀”。还说他宁可在家里养个残废,也不能让玉家后继无人。

雷胜夹在中间,不忍父子的矛盾扩大,便只有反复劝解玉闶应以孝道为先。玉闶这几年可一直把雷胜当亲哥哥,加上又把雷胜当成是同病相怜的“受迫害同盟”,便不好驳其面子,就此搬了回去。只是屈从之下难免委屈,每天都蔫头耷脑,见着玉爷再也没什么底气了。

玉爷和大多数当老子的人一样,见到儿子乖乖回来了,便以为儿子被驯服了,兴高采烈下也就更加卖力地张罗起来。他却不知,普天下所有的事情,唯有婚姻一事是半点也勉强不得的,这种事就如同弹簧。你压得越紧,反弹的就越高。哪怕暂时认命,日后也必有反复。

于是,就在玉爷给雷胜和玉闶说的亲事逐渐有了眉目的时候,玉闶终于忍无可忍了。一天趁着夜色,他只给家里留了一封信,便带着很少的一点钱溜了。这既是为逃婚,也是去从军。

第二天,发现玉闶留言的玉爷简直不敢置信,当即暴跳如雷,把最喜欢的小茶壶都给砸了。而雷胜敬玉爷如神明,不忍师父生气伤心,又自觉替师父分忧原是徒弟的本分,便主动请缨要把玉闶找回来。

玉爷十分丧气地表示不知何处去找。但雷胜却提供了一个意外得来的线索,他说自己家去大学找师弟时,曾发现师弟和同学都在讨论二十九军与日军在卢沟桥对峙一事,况且师弟还跟着李尧臣练过无极刀,想来多半便是去宛平城投二十九军了。

玉爷当时正在气头上,听雷胜这么一说,也觉得有极大的可能,因此想也没想就同意了,他还特意嘱咐雷胜到了那儿一定要把所有人都认一遍,如果来不及回来就住那一宿。却不想,这竟是他做出的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不仅儿子没找回来,就连雷胜这一去,也是彻底杳无消息。

因为就在当天夜里,日军炮轰了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