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排打功

重返1977 第一百三十九章 排打功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至于早课最后的一项功课,则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玉爷竟然拿来两个砖头大小的沉木方,要两个孩子每人手持两块,去拍打他们自己的身体。

玉爷只说这是“排打功”,然后便一边示范一边教他们。先排大小臂,左右交互行之,由轻而重,各拍百下。次排大小腿,左腿则右手握砖,拍右腿则左手握砖。再次拍胸腹,亦左右交行,握砖之手,亦如拍腿,末排后肩。后背则由两人换排,一处也不许遗漏。如此每日晨夕受排一次,每一次各部皆排百下,用木砖排练。

玉爷还提醒他们,说在排练软档各部时,须将气鼓足,毋使伤及内部。大约一呼吸间击一下,每击一下之后,宜吐气一口。此外还要用此法兼拍头壳各部,使成头肘功。

一听说还要拍脑袋瓜,两个孩子当场就满目骇然。可还没等他们磨蹭多会儿,玉爷就不乐意了,直接抄起了一旁的篾条。

没办法,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反正都是挨揍,还不如自己来呢。洪衍武和陈力泉也只有像两只可怜的小羊一样,老老实实地跟着玉爷手里的“鞭子”转了。

这一次洪衍武、陈力泉可真的把自己拍打到了浑身发红,头面手足发肿的地步,才获准停手。

而玉爷大概也是看在他们真的一丝不苟,全按吩咐照做了的份儿上,才又为他们做了一些进一步的解释。

还真别说,敢情这门功夫,那是大有讲究!

许多人都知道,自古便有一句人尽皆知的“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武谚。

但据玉爷所言,这句话里的“功”,却并非是许多人一直以为的,类似于“站桩”、“抻筋”、“下腰”、“飞脚”、“旋子”或“筋斗”这类的基本功。

因为武谚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力不打拳,拳不打功”。

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懂得用蛮力不懂打法的人打不过精通拳术之人,仅精通拳术打法的人,却又敌不过身有功夫之人。

于是这么一来,也就从反向很好的证明了这个“功”的真正含义,那便是可以充分克制拳术打法的办法。

这就如刀与盾的关系一样,拳术是打法,是刀。而能克制拳术的盾,就是玉爷刚才逼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去练的拍砖功夫——“排打功”。

单从字面上讲,排者,即排砖也。此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其原理完全是采用击扑之法,使得筋肉坚实。它与软功内壮能锻炼脏器的“虎豹雷音”正好相反,纯粹是追求如何把肢体的弱点抵销,提高自身的抗击打能力。

初入手时,所用之排砖,用坚木做成,长一尺阔六尺,厚一寸半,排时用一手握砖之中央,以其外缘侧击,全体各部,皆宜排到。

一年之后,便可更换窑砖,亦依前述次序排练。更过半年,则易金砖。金砖者,以铜铁铸成之砖,非真金也,亦练半年。再然后,篾条、棍棒、软鞭皆可更次加身。

若练至功成,习者软硬外物之伤害皆可不惧。全身各部之肌肉,纵不能算得上完全的刀枪不入,然用拳脚踢打,坠地摔击,乃至棍棒加身,要害遭袭,亦不至于受伤矣。

所以说,练这门“排打功”绝对是好处多多。不仅可以让人在练功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受伤的可能,另一方面,与他人交手时也等于立于了不败之地。而许多武术名家说的“未打人,先练挨打”,便是这个道理。

这里不妨再说句题外话。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许多人之所以对民国时期的武术大师,竟然是像孙禄堂、王芗斋这样干巴瘦老者而表示疑惑。或是对于1928年南京国术馆比武国考成绩,前十名全是北方人而心存质疑。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不知道此法罢了。

因为此术虽然南人鲜有习之,但北方五省得真传的国术门派,无不把此法当成必修之术。而善扑营,更是早早便把这门功夫列为必修项目,这也是清廷扑户能够迅速掌握高难的摔法,二百年来一直死死压制外藩跤手、民间跤手的主要原因。

故尔别看表面上“排打功”声名不显,但其实这只是一种门外汉的错觉。因为说到根儿上,江湖中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金钟罩”、“铁布衫”、“十三太保”等横练功夫,无不是“排打功”的变种,只不过练法和侧重有所不同罢了。

玉爷的头一堂早课,就给洪衍武和陈力泉留下了万分深刻的记忆。毫不夸张的说,他们这辈子恐怕都忘不了。

因为等他们俩狼吞虎咽吃过早饭去上学时,只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乏,几乎连走道儿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到了学校就不由自主地犯困,结果楞在课堂上就睡着了。

他们这副打蔫的样子,也着实弄得老师和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大伙儿还从没见过洪衍武没精神头的时候,还以为他们一宿没睡呢。况且也没人说得清,他们俩一脸的红肿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虽然看得出是受了外伤,可没掌印也没淤痕,所以既不像是打架,也不像是受了“家法”。

好在这个时期上课纯属糊弄事,老师又是“臭老九”。既然知道俩孩子背后是陈主任,那就全当没看到罢了。于是乎洪衍武和陈力泉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平安无事地大睡特睡了一场,直到第三堂课才醒来。

只是到了这会儿,俩孩子又发起愁来,因为他们谁都不乐意再回玉爷哪儿了。而为了这个,他们又在第四堂课上窃窃私语地商议起来。总之,在洪衍武的鼓动之下,他们最终决定中午放学直接回家去吃饭,哪怕哭爹叫娘、撒泼打滚也坚决不回玉爷那儿了。

做玉爷的徒弟确实不是件美差,俩孩子作出这种选择也在情理之中。可让他们傻眼的是,回家之后不但没得着午饭吃,结果两个一向最疼他们的亲妈还一反常态,都把他们往外面撵。任他们怎么哭、怎么嚎、怎么委屈、怎么撒娇,也没心软。甚至最后还去找了陈德元,又把他们给遣送回玉爷那儿了。

这下可好,玉爷一见着俩孩子,二话没说直接上手,当着陈德元的面就是一通猛抽。俩孩子午饭没吃着,家也没回去,倒是先饱饱地挨了一顿篾条。

说真的,这顿好打如暴风骤雨一般噼啪作响,让人一听就觉得惨不忍睹。不仅把自诩从不惯孩子的陈德元看得脸色发青,也把两个还饿着肚子的孩子抽得是呲牙裂嘴、哭天喊地,悔得肠子都青了。

可说也奇怪,尽管这每一下篾条,都仿佛是能抽进骨髓似的那么疼。但打完之后,俩孩子浑身上下竟一点外伤没有,只是皮肤有些发红罢了,和早上练完“排打功”完全一样。

这时玉爷才对陈德元解释。说这就叫手下有准儿,即能让孩子长记性,也等于又练了一遍“排打功”。不单打不坏,还能强体健骨。所以他不怕孩子犯错,但凡错了,打便是了。

对此,陈德元大感服气,也彻底放下了心。因而他对俩孩子连句宽慰话都没留就扭头走了。

相反的,倒是两个抹眼泪的孩子连吃饭的心情都没了。因为他们怎么都难以相信,亲人们竟会冷眼旁观,放任他们在火坑里煎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