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融洽

重返1977 第一百四十一章 融洽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洪衍武彻底被玉爷给捋顺溜了。

虽然他很无奈,可形式比人强,他又能怎么办呢?对他目前的处境而言,“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句话,才似乎更实用一些。

只是顺溜归顺溜,但要洪衍武完全像陈力泉那样,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跟着玉爷练功却不太可能。因为这小子怎么都觉着亏得慌,所以时不时的,他也得偷个奸耍个滑,心里才能平衡。

比如每天踢腿、下腰、劈叉或是站桩的时候,他总得趁玉爷视力不在的时候偷偷懒,又或是装肚子疼,靠跑厕所消耗点时间。扫院子的时候呢,他也尽量磨洋工,好争取让陈力泉多扫一些。以至于每天一早跑到广安门烧饼店买火烧的差事,他都琢磨出了蹭公共汽车往返的辙。

完全可以说,在所有的功课中,他也只有“排打功”练得算比较勤奋。但这也绝非他的自愿,一是由于早晚两趟排砖,玉爷相当重视,每次都盯着,让他一点也做不了假。再一个就是因为他平时耍鸡贼难免被玉爷察觉,再加上玉爷又不待见他,所以时不时的,玉爷还总会用篾条给他加加钢儿。

有句话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就连玉爷也没想到,这反倒成了促使洪衍武在“排打功”上进益神速的契机。也就过了多半年,这小子竟先于陈力泉用上了窑砖,而到了这个阶段,就连玉爷的打落在他的身上,也不是那么难熬了。

不过,挨打疼归疼,练功苦归苦。但在和玉爷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也有洪衍武喜欢和快乐的部分。

首先就体现在了吃上。

这倒不是说玉爷有多么善于烹饪。老实说。玉爷除了下面条、蒸窝头之外也就会个炒咸什、拍黄瓜,再咕嘟个酸菜粉丝什么的。要真论做饭的手艺,比俩孩子的亲妈那可差远了。

当然,两家人给弄来的那些黄豆,在这个年头算是不错的吃食。可炒了吃,煮了吃,日子一长不仅厌得慌。并且单纯靠这玩意来补充蛋白质,终究比肉食要差远了。

而说到这里,也就显出玉爷的能耐来了。

要知道,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打在口外承德兴建了“热河行宫”,开辟“木兰围场”起始,善扑营、虎枪营便与大内侍卫一起,担负起了扈从皇帝“行围狩猎”的职责。

因此善扑营历来最重要的三项考核就是相扑、骑射和骗马。甚至在皇帝捕杀猎物过程中,当被射伤的猎物獐、野鹿逃跑时,肩背板带(扑户们日常系的腰带。板带长九尺,宽三寸,两端有铜钱,作为装饰并增加了重量)的扑户们,还要负责追上前去,用板带为皇帝抽打驱赶猎物。并以能打出各种名目为荣,如“鹞子翻身”、“张飞骗马”、“苏秦背剑”等动作。而表现出色者便可得到皇帝赏赐,劣者亦将受到惩处。

再加上善扑营的扑户们的日常娱乐活动,历来除了去潮白河放獾狗,就是去野地里射大雁,再不就是去高梁河钓鱼捕蟹捉王八,完全是以各种渔猎项目为主。所以说起来,玉爷这个善扑营世家的传承者,几乎可以算是野外生存的半个专家,在搞副食方面可是很有几分手段的。

比如冬天和春天的时候,玉爷就会带洪衍武和陈力泉去铁道边的林子里挂粘网,除了粘上一笼一笼的麻雀,偶尔还捉了几对野鸽子。而夏天的时候呢,玉爷又带两个孩子去有水的地界钓鱼捞虾。再等到入了秋,螃蟹和泥鳅便又成了玉爷家中餐桌上的美食,连带着洪家陈家的大人们,也都沾上了玉爷的光。

而在这种打野食的过程里,孩子们不但获得了充足的猎物得以弥补营养上的不足,同时也通过玉爷的言传身教获得了非常广博的自然、地理知识。渐渐的,玉爷是一个“能人”的印象,也深深植入了孩子们的心里。

这无形中倒是让洪衍武对玉爷钦佩了不少,也亲近了不少。

另外除了这个,玉爷身上还有一点让洪衍武最喜欢的地方。那就是每逢玉爷有了兴致,也总会给洪衍武和陈力泉讲一些古记和故事。

这种情况基本都发生在玉爷消食的时候。比方夏天吃过晚饭之后,洪衍武和陈力泉便会把玉爷一围,一个端茶缸子,一个摆小板凳的,把摇着蒲扇的玉爷伺候得舒舒服服的。而到了这会儿,也就可以开讲了。

说书的都有定场诗,玉爷的定场诗往往说得很有趣儿。

像什么“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来,夏天长,要想冬暖夏凉啊住北房。天要是越热越出汗,是越冷越想上茅房……”

又或是“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却被砖头咬了手。有个老头才十九,喝着藕来就着酒。从来没见过这宗事,三轮拉着火车走。”

甚至有时候老爷子还会现编一段来逗弄俩孩子,如“晚上闲扯,消闷儿解愁。我看你俩,一对窝头”之类的。

不过,由于玉爷讲故事的主要目的全是为了哄俩孩子,所以他在讲述一些曾亲身经历过的往事的时候,为了增加传奇性,通常也会串杂一些清宫趣事、江湖野史,或是市井传说什么的,这样一来,便离不开鬼怪,离不开狐仙,离不开黄鼠狼,也离不开长虫。

于是无论是定场诗或是内容,便有了孩子们顶害怕的东西,有时也会说得很恐怖。如“阴曹地府黑幽幽,阎罗发来拘魂令,牛头马面持刑索,黑白无常催起行,黄泉路上遇钟馗,吹散迷雾现鬼城”。

而遇到这种时刻,被吓得后脊梁发毛的洪衍武和陈力泉便都忍不住转过脸去,向那黑黢黢的院门处张望,像是生怕阴曹地府的“公务员”们真的来此地拜访似的,甚至还会把小板凳挪到玉爷帝身边,畏畏缩缩地紧紧靠着。

可玉爷却总是大蒲扇一挥来驱赶他们,“去!大热天儿的,怎么总喜欢往人身上粘!”

就这样,一老两小的三个人相依相伴,过上了这种既充斥着鞭打痛苦,也不缺少温暖快乐的简单生活。他们每日除了练功传艺,就是抓野物、讲故事。

而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之间感情不仅越来越深厚。并且由于闲暇的时间几乎没有,浑身的精气神又都被“二五更的功夫”给掏干了,所以不出半年,两个孩子不仅身子骨日益健壮,德行举止也都越来越符合大人们的审美了。

如果说,想当初常显璋是通过书本让洪衍武和陈力泉增长了人文知识,和高雅一些的生活情趣的话,那么如今玉爷的角色则是一位十分称职的体育课与生活上的老师。

他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不仅更接地气,使他们了解到这个世界物理性的一面,也强健了他们的肢体,成功地培养出了两个孩子在生活上的独立性和动手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