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开刃

重返1977 第一百五十五章 开刃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老小孩”是一个比较贴切地概括老年人性格特点一个词儿。

这就是说人一上了年纪,脾气往往就会变得象小孩一样,很天真,很任性,总是喜怒无常。什么事儿都必须别人哄着来,顺了他的意才行。

玉爷也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是气洪衍武气得很了。所以哪怕洪衍武重新恢复了练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勤奋,他也怒气难消,甚至还怀疑洪衍武是否是在演戏,能否坚持下去。

直至两个月之后,看到洪衍武依然故我地苦练,老爷子的火气才散了。

按理说这会儿师徒就该和睦如初了,可偏偏洪衍武私下里又开始了睡石枕、练劈砖、找拳谱的行为。这可立刻又让玉爷肚子里生出了一堆闲气。

老爷子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对他这个师父授艺方法的不信任,又或是以行为来表示抗议,于是老爷子便有心再晾这个徒弟一阵,看看洪衍武还能折腾出什么新花样来。

这也就正应了“欲速不达”这句话,洪衍武恰恰没想到,正是他的“求艺心切”,反倒真正地耽搁了他学艺的进程。其实这可以算是对“自作聪明”这个词儿,比较好的一个例证。

不过,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真正肯下苦功的孩子每个师父都喜欢。

洪衍武这一发狠猛练就是半年,再没有一日懈怠过。在数不清的日子,在烈日当头的盛夏,在北风呼啸的寒冬,哪怕院子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可他却还在发奋地练功。

由于下了常人不肯下的功夫,半年之后的他不仅大腿见壮,胳膊见粗,力量见大。而且三九天练二五更的功夫,他虽然单裤单褂,浑身出的却都是白毛汗。那衣服简直就跟水捞出来似的,这基本已经到了“冷不侵”的地步了。

对玉爷而言,看到这一幕是无法不动容的,这自然证实了洪衍武的苦心求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老爷子甚至很高兴的发现,他又有一个徒弟具备“成器”的条件了。

只是由于因洪衍武的这种转变太过突然,又过于极端,玉爷毕竟还有点不放心。他很是担心洪衍武火气冲,燥性大,一味图快,今后会犯急功冒进的大忌。于是他便又费尽苦心地为徒弟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最后考验。

那一天,洪衍武和陈力泉放学回来后,玉爷院里忽然多了一个沙土山。玉爷则把洪衍武单独叫过来吩咐,“你去把沙土都搬到西墙根的坑里去,要记住搬了多少簸箕沙土。不许泉子帮你,你一个人干,听见没有。”

而在洪衍武点头之后,玉爷便又拿来一个大号铁簸箕,撮了满满一簸箕沙土给他做示范。

“看着,得这么搬。底桩腰挺,上腿蹬直,双手举平,慢慢蹲身,蹲到底再拔起来,要不摇不摆。”

结果等到深夜里洪衍武彻底搓完沙土,累得躺在地上起不来的时候,玉爷就从屋里出来了,盘问洪衍武搬沙一共走了多少趟?

洪衍武张口便答,“921趟。”

当时玉爷听了虽然表面没动声色,可在心里却不由默默点头。原来这沙土山他早就自己量过了,数目一点不差!

说白了。也就是从这件事儿上,洪衍武表现出的踏实劲儿才彻底让玉爷放了心。老爷子彻底不再担心徒弟的心浮气躁和投机取巧了。那么后来,也才有了答应传洪衍武招式的那句话。

不过对这次考核,洪衍武自己可是完全是蒙在鼓里的。

实际上他由于这个阶段受到强烈的压迫却又无处可以发泄,根本就是有意拿自己的**发狠出气,完全是无心撒谎,靠误打误撞才过的这一关。

甚至于他后来还一直以为,玉爷是单纯因为他下功夫的狠劲才认可他的呢。故而自此之后,他对自己就越来越狠,在练功上的追求也越来越走极端了。

这不能不说是古代传承模式的一个弊病。

过去的师父授艺老爱云山雾罩的,想让徒弟自己领悟明白。正所谓“练武半辈子,一句话教给徒弟”。

其实这种方式相当于“悟禅”,如果能功成,固然效果是最好的。可却不知,从另一方面却往往也会让徒弟产生误解,走向歧途。

当然,武技中有些功、理毕竟是很“身体化”的东西,得身教力行方能体会得出,可有些浅显的道理也用这种方式,那大概就要归结于思维僵化、习惯使然上面了。

但总之,无论如何,洪衍武终究是熬过了玉爷最后的一关,成为了师父眼里的“一块好钢”。于是就在搬完沙子的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和陈力泉一起,各自从玉爷手里接过了师父相赠的一件跤衣。

而打他们穿上这件梦寐以求的“横人皮”开始,在院里新添了“跤坑”开始,也就意味着玉爷终于开始传授他们攻击技法,要给他们俩人“开刃”了。

跤行里有句俗话形容技法非常多,那就是“大绊子三百六,小绊子多如毛。”

玉爷家传跤术历经十几代人的完善,在善扑营内和御驾前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比试的验证与充实,真可谓是包揽了天下间各族跤术的精华。

所以对于各路跤术都了如指掌的玉爷,也就大可不必像其他人那样墨守成规,只教两个徒弟练相同的基础绊子套路。反而可以根据两个徒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传授与他们个人条件最为契合的招式。

比如说,玉爷因见洪衍武的腿功比较扎实,挪步又较为灵活。就特意先传了他一套用腿进攻的动作——“踢”、“挣”和“里统子”。

所谓“踢”其实就是“泼脚”,讲究的是在脚踢对方下盘的同时,两只手也得一个拉拽,一个挣捅,去拉偏对手的重心。步法有上步、盖步、三点步、车轮步等区别,属于手脚配合模式下,最常用的对练绊子。

至于“挣”和“里统子”,在技术特点上也基本等同于“踢”,只不过“挣”专指不抬腿的“踢”,而“里统子”专指踢同名腿胫的内下侧罢了。

说实话,这“泼脚”别看说着简单,但这招应用范围却极为广泛,而且攻守兼备。在实战中,一旦踢不成功,马上即可改为勾、别、切、入等掉脸绊子,所以反倒是所有绊子里变化最为繁多的一招儿,对练习者的临时机变能力和反应力有很高的要求。

也就是玉爷慧眼如炬,一眼就看穿了洪衍武性格跳脱,喜爱变化的特点,才决定把这招先传给他。

果然,洪衍武没让玉爷失望。他的脑瓜子相当聪明,效仿能力也超强,玉爷仅仅讲过两三次动作,他就能模仿下来,甚至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

于是,在老爷子的倾囊相授之下,经过无数次的不厌其烦的反复演练,没出一个月,洪衍武已经把偏门踢、直门踢、反挂门踢、大拿踢、假搓真踢、重踢、弹踢、抱脖儿踢、抱胳膊踢、掀踢、抹脖儿脚、拦门脚、落门脚、倒脚、飞逮子这不下几十种的手脚变化基本都烂熟于心了。

至于陈力泉,他的特点是基本功扎实,性子沉着稳健,能耐得住枯燥。所以玉爷并没有教他什么繁复的招式,反而在这一个月只让他练习一个最简单的动作——揣。

这一招俗名叫“背口袋”,也有人叫“背挎”。就是抓住对方的衣服,转身把对方背在身上,向下摔过去。

这招比“泼脚”还要简单,却也相当吃功夫。技术上同样有不少的要求,必须要一板一眼把每个动作都做到位,才能做成。

比如说按玉爷的要求,摔倒对方的时候,身板要挺直了向下弯,头要扎得深,一直扎到两腿之间,双腿要猛地由半曲到蹬直,手上要有一把子揣力,把对方使劲往下拉。这样几股子力量拧在一起,再加上引诱对方扑的惯性,才可以把对方着实地摔在地上。

陈力泉记招式明显没洪衍武快,他先是徒手练了个几十遍,然后再与玉爷配合练。最后再借助器械,拿麻袋“沙人”调整技术细节。也是折腾了小一个月,才算把这一个动作打磨的有点样子了。

而到了这会儿,两个徒弟各自可都该进入真摔实战的阶段了。这时特别明显的,就是体现出了玉爷用基本功挟磨了他们三年的好处。

因为仅动作练熟了,和应用起来交手绝不是一回事。实战中得把手法、步法、力量变化融为一体,练到对手稍有动作,应变自然而生的地步才行。要想彻底融会贯通,针对每次对手的反应作出正确的应对,那得通过反复尝试来增长经验,极其耗费体力。

若是一般人,没几个月的苦功根本不可能。可有句话叫“厚积薄发”,洪衍武和陈力泉因为腰腿都跟得上劲儿,有足够的功夫支持他们,所以才不过数天下来,他们就已经练到了动作深入骨髓的效果。

虽然一开始练实战的时候,他们俩也根本摸不着玉爷的褡裢,无论他用怎么着试图接近都被玉爷防得严严实实。可逐渐的,当他们熟练之后,也终于能在你来我往的挪步对抗中,抓住机会试图攻击玉爷一两次了。

练到了这会儿,玉爷心里便有了分寸,他知道两个徒弟均已练得到火候了,便开始让他们之间对练。

果然,接下来的对战中洪衍武大显身手,频频施展不同的踢法,轻而易举地用“泼脚”把陈力泉踢倒在沙坑之中,美得他在院子里连翻了好几个筋斗才止住兴奋。

而陈力泉也不逞多让,虽然他只会一个“背口袋”,却偏偏能以拙破巧。洪衍武若能躲开还好,但凡被他抓住褡裢,准保跟着就得让他揣在沙坑里。

就这样,洪衍武和陈力泉就像文理科分班的学生一样,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摔跤。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与对手奋力角逐的时候,同平时那些枯燥的基础训练完全是不一样的。

那种抓住对手把位时的舒适感,那种以力量变化的巧妙之处,简直如明月入怀,令人心旷神怡。而当对手被摔倒时所获得的成就感,更像一曲来自天际的音乐,或如太阳般辉煌画面冲进他们的心里,荡气回肠、愉悦无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