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错腿冯

重返1977 第一百六十三章 错腿冯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这玉爷怎么突然张罗着,要带徒弟们去外面“串场子”了?

嗨,这还得说到那个什刹海体校的马教练,和他的师父头上。

原来自从上次在李尧臣的家里,妄图持强夺宝的董、马两位教练在玉爷面前碰了钉子,折戟而归之后。这位马教练心里就开始不平静了。

和那个执迷不悟,只会骂玉爷的董教练不同。马教练的心还没黑透,他是真的爱跤,对玉爷也是由衷的钦佩。因此他越琢磨,就越觉得玉爷最后跟他说的那番话是为他好,极有道理。

于是后来,他不但遵从玉爷的提点,恢复了腿功的锻炼,也听从了玉爷的劝诫,对被关在“牛棚”的师父也关照起来。

马教练的师父是1918年生人,名叫冯琛,是最早跟随宝善林在天桥撂跤的。虽无正式拜师,却也从这位名义师父的身上学会了不少练功诀窍和跤绊儿。因其擅长“错腿”摔人,人送外号“错腿冯”。

要论名头,他自然还比不上沈友三,宝善林这两位民间跤坛公认的翘楚。但却与熊德山、满宝珍、利铁存、马贵宝、徐茂这些人相差不多,也算一位曾在天桥跤场大红大紫的主儿。

而作为老一辈知名跤手中较为年轻的一位,解放后,“错腿冯”便离开了天桥,受聘于什刹海体校,参与组建摔跤班。实际上马教练就是他第一批学生中的一个。

正因为马教练求教谦虚,练功也勤。毕业之后,虽其无缘成为专业摔跤运动员,可“错腿冯”就看上他是真心爱跤,有耐心法儿这两条,于是便主动向校长引荐,把他留下来当了个助教。

从这里来说,虽然二人已不是旧社会那种如父子相承的师徒关系,可“错腿冯”确实是对马教练有提携之恩的。

一开始,马教练也确实心存感激,在学校唯“错腿冯”马首是瞻,私下里也对“错腿冯”格外敬重。逢年过节,每每都要去师父的家里看望。

本来二人是可以配合默契地做一对模范师徒搭档的。可惜后来众所周知地,迎来了“十年运动”,学生老师大翻个,旧时的一切也都被打翻了。

因此在体校中,像“错腿冯”这样讲究传统理念的老教练,也就越来越不吃香了。代之而起的是,他们这些老教练所教出的一批“革命派”的留校生。

那些被他们亲手提携、器重,视为接班人的青年教练,作为出身最好,革命思想最纯正的一代,便渐渐成了风口浪尖上的当红人士。像董教练和马教练,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而在这个过程里中,也不免经历“深挖思想”、“自我批评”之类的运动,于是在这些青年教练或无知、或算计、或盲从的揭发检举下,“错腿冯”和他不少老哥们因为平时一些牢骚话和提意见的举动就成了罪人,因而也就被下放“牛棚”,彻底失去了自由之身。

没辙!谁能想到,本来想培养接班人,结果却培养出了挖墓人!

到这时候,哪儿还讲什么师徒情分啊?原先的师徒不变成彻底反目的仇敌就不错了。

比如像董教练这样脾气暴躁的,心底又阴暗的主儿,他一朝-得势,就变得彻底无法无天。不但平日就喜欢变着法折磨这些老教练取乐,不高兴的时候还会动手打人。而他打得最狠的,就是他自己的授艺师父。

相对而言,马教练还算好的。至少他不会动辄用皮带抽打“错腿冯”,用污言秽语去侮辱他,最多也只是作出一副不徇私情的样子,严格要求他要和那些老教练们一样去扫厕所、掏阴沟、拔荒草、挖土方……规规矩矩地劳动改造罢了。

有不少老教练甚至还羡慕“错腿冯”,说他总算没教出一条彻头彻尾的“中山狼”来。

可说到底,这也就是矬子里拔将军罢了。

因为曾有一次下大雪,“错腿冯”发烧要求休息,可他苦求马教练良久,最后却仍然遭到断然拒绝。自此,他就知道这个徒弟一样是不讲人情,只懂“革命”的主儿,心里也是全凉了。

不过,也就是在马教练被玉爷教训之后,这种情况开始有了变化。“错腿冯”竟然发现马教练渐渐和以往不一样了。

他这个“革命派”的徒弟,不但放弃了那些所谓“科学的”、“革命的”、“简炼的”练功办法,又开始按他教的老法子稳扎稳打练起了腿功。而且有时也会带着一种惭愧和谦虚的情绪,重新向他求教一些跤术上的问题。

与之同时,马教练在他自己当班的时候,还会偷偷送来吃食、衣物、药品给他,并放松了对所有老教练们劳动的管制。相反的是,这小子参与政治活动的激情倒是来了个大撤退,明显地敷衍起来。

为此,“错腿冯”自然很高兴,觉得过去那个爱跤的徒弟像是又回来了。可他那些老哥们却众说纷纭,意见不同。

有的认为马教练确实是想明白了。便说“错腿冯”是慧眼识人。还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说他没必要再怨恨这个徒弟,不妨把跤术倾力相授。

可也有人认为马教练是别有居心,恐怕这些人情味儿都是假象。便要“错腿冯”多加留意,千万别被这小子骗了,诓走他全部压箱底儿的功夫。

于是这么一来,“错腿冯”马上想起了“猫教老虎”的典故,心里的热乎劲也就消去了一大半,不敢太过乐观了。

说到这里,还得额外提上几句。

武行又叫“挂”子行。挂,早年单指武术,俗称“把式”,也有称为“夜义”行的。

挂子行的门户很多,也很复杂,在民国初年一律都改称为“国术”。但不论是开武馆授徒或是打把式卖艺的,他们的“挂”都分两种,有“尖”挂和“腥”挂的区别。

“尖”挂不是花拳绣腿,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经多年练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打人功夫。

“腥”挂则是假的,不实在。光图好看但没真功夫,尽说不练,只用来蒙钱。

那么同样,天桥的跤场也是如此。

别看那些跤手们彼此嘲笑辱骂,摔得极漂亮,令人眼花缭乱。背挎、揣、入干净利索,能把人摔飞了起来。可其实这些大多纯属表演性质,必得有一个人是故意让着,才能摔得那么漂亮。

他们开始的恶言相对,也只是为了在观众面前装成是仇人,掩饰彼此早有默契。

而像“错腿冯”这样有几分真本事的,能“腥”里加“尖”的,真假全有的摔上几场,已经算是极为难得的了。

甚至后来,由于政府对武术、跤术去技击性的引导促进力度越来越大。哪怕官方体校组建的武术班、摔跤班,也纯属是为体育表演和比赛而存在的。于是真正管用的技击能力继续消亡,到后来,哪怕就连一半真玩意也没有了。

所以说,倒不是这些老教练们敝帚自珍,故意藏真玩意,其中也有很大社会环境和时代变化的原因。

但正因为在徒弟手里已经吃过大亏了,他们自己一琢磨,现在还能被惦记的,大概也就剩这点真东西了。那还能不防着点儿吗?

好在时间终究是最好的检验方式。几个月过去,马教练与董教练越来越疏远,而对“错腿冯”却越来越尊敬,同时在跤术上却有了明显长进。这不能不让“错腿冯”疑虑大减,心情重新宽慰起来。

再后来碰巧遇着了机会,马教练又帮着体校工宣队长解决了一件棘手的麻烦事,也就借着这个人情,使得“错腿冯”彻底恢复了自由,先一步被“解放”归家。

到了这个份儿上,马教练已经完全用诚心和实际行动取得了“错腿冯”的原谅。

“错腿冯”心中再无半点戒备,反而觉得马教练能知错就改,更加难能可贵。也就把压箱底儿的本事都拿出来相授。

马教练喜不自胜下,便更加勤奋苦练起来,一有空就去泡在“错腿冯”的家里。

由于这会儿师徒间的裂隙已经完全弥合如初,“错腿冯”也有了时间和自由,他在好奇下,就详细问起马教练的思想是怎么转变过来的。

结果马教练一五一十把玉爷的事一说,让“错腿冯”顿时大为震惊。连称马教练是“傻小子没福气,错过了真正的高人”。

敢情想当年,“错腿冯”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就曾多次听老大哥宝善林讲过玉爷“防乱兵血战大栅栏”和“办跤馆与群雄争锋”的传奇经历,他早就对玉爷一身出神入化的跤术心生敬慕。

据他所知,玉爷平生就未尝一败!不但像宛八爷这位同样有“宫照”的“官腿”也要对其甘拜下风,就连那些鼻子眼朝天的“武林宗师”们也在玉爷的手里吃了瘪。可以说玉爷是个彻底为跤行拔了份儿,扬了万儿的大英雄!

只可惜,那时的“错腿冯”还是个穷鬼,他兜里没钱,后来也就没办法去南城游艺园亲眼目睹玉爷怎么去揍洋人。而且自打玉爷踢馆为子杀仇之后蹲了大狱,此后便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了。

于是枉自“错腿冯”空有一腔的敬仰留在胸中,可长期以来,他也只能为无缘拜会玉爷而遗憾不已了。而如今他却从马教练处得知了玉爷的下落,又怎能不激动呢?

总之,“错腿冯”一听到玉爷有了消息便再坐不住了。好不容易等到了星期天,他赶紧吩咐马教练买好东西,背齐礼物,先上李尧臣家去赔礼道歉,然后又在李家人的指点下带着徒弟找到了玉爷的门上。结果一进门,他恭恭敬敬就要先给玉爷磕头。

玉爷自然大感意外,赶紧阻拦。而等他弄明白了怎么回事以后,对马教练的迷途知返却相当欣慰。同时也为他们师徒感情的成功弥合倍感高兴。

就这样,当天玉爷像招待故友一样,在家里留他们吃了顿饭。只是老爷子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辈份上不必计较,各论各的。他的理由是自己两个徒弟年纪实在太小,要是一丝不苟按辈份论,既是给跤行同仁找别扭出难题,而且对今后两个孩子技艺的成长也不好。

老爷子这番话可谓有理有面儿,没有比这想得再周到的了。

“错腿冯”便唯有诚惶诚恐,连连表示“僭越了”。而马教练也在暗中舒了一口长气,尴尬减去了不少。

至此之后,每逢礼拜天,“错腿冯”和马教练,便会时不常地一起登门来看望玉爷,把他当成最敬仰的跤坛前辈。

那么玉爷作为回报,往往也会指点他们一些跤术。这让师徒二人均感获益匪浅,许多困扰他们的难题都得到了合理的答案。

而次数一多,时间一长,也不乏互相交手试招的时候。

最让“错腿冯”和“马教练”大感惊讶的是,陈力泉小小年纪,竟然跤术还在“马教练”之上,而且他天生一副沉稳劲儿,交手中情绪一丝不乱,心理素质绝对超人。

师徒俩接着再一打听,得知陈力泉是根红苗正的工人后代,家庭成分毫无问题。因此也就动了心思,便主动跟玉爷提出,说陈力泉简直就是天生当冠军的好苗子,劝玉爷应该把这个徒弟送进体校去。

只不过由于董教练见过陈力泉,他现在又正得势掌权,倒是不方便直接就把人送到什刹海体校去。

于是师徒俩一番商量后,跟着就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说不妨由他们出面,以玉爷的徒弟出师为名,组织一次私人性质的跤艺比赛。

这样既可以把许久不见的跤行老朋友请来乐呵乐呵,同时也能把玄武体校的教练也请来,好让陈力泉借机展示一下跤艺。而一旦陈力泉进入玄武体校的摔跤队,即达到了他们为国家培养体育苗子的目的,也能离玉爷近一些,不至于让老爷子今后看不见这个徒弟。

玉爷自然是不会阻挡徒弟有个好前程。再说老爷子比谁都清楚,在家里摔和在外边绝对摔不一样。

基本功扎实是一回事,摔得好又是一回事。光练不摔,属蛐蛐的,总是在家“盆着”,不见生手,不见世面,到头来难免成了“功夫老”了。所以哪怕这事儿办不成,让两个徒弟就借此增长一下实战经验也是好的。

于是老爷子没半点犹豫,便欣然点头同意了。

自然,大人们商量的这一切都是在私下进行的。陈力泉本人并不知道其中内情,也就更别说每个星期天都跑去外面游街串巷,寻衅打架的洪衍武了。

两个孩子都以为,这只是一场单纯的跤艺切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