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蜗牛

重返1977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蜗牛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出师考”的规矩是“闯三关”。

每一关以三跤定输赢,须胜两人便可出师,所以满打满算,最多要摔足三个对手,共九跤。

而陈力泉的第一关,就赶上个让多数人头疼的对手。

对方大概二十五六岁,是一名玄武清洁队的工人,熟人都叫他“大蜗牛”,仅从其外号,便可知其躯干伟硕。

此人身长在一米**之间,肢体肥硕而坚实,大致体重应在九十余公斤。

在这个年代,的确可算是“山”一样,超重量级的人物了。

不过,这个“大蜗牛”虽转折不甚灵活,但上手及腰腿均不板滞,他也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所以他对敌迎战的策略往往是“程咬金三板斧”——迎门三不顾。

具体说来,只要一见对手上场,他就会用最快速度压上去,然后不停劲儿死撕拉扯拽。

凭着充沛的体能,他往往可以在一分钟只能就让对手气喘吁吁,然后突然飞起一脚,把对手踢翻在地。

又或是一个“撒网”,把对手掀翻在地。

说白了,其实这个“大蜗牛”,就是专们仗着他的块儿足实来赢人,他从不主动施绊,只俟对方力竭再胜之。

想当年,有别号“巨灵神”之称的雷胜,在跟玉爷学跤之前,便是这种类型的跤手。

而这种纯以粗暴蛮力取胜的行为,在跤行里也称之为“以份儿压人”,可以说是大多数技术型选手最怕遇到的克星。

因为在其超人的气力之下,任你技术再好,恐怕还没用上,就被人家给碾压了。

当然,话分两说,跤场也有言“一巧破千钧,一力降十会”。

此语颇有辩证意义,意即摔跤必须勇力与技巧并重。

不过能做到扬长避短这一步,还能成功克制蛮力的技术型选手原本就不多,而且基本是有,大多岁数也较为年长。

因此,在“大蜗牛“居住地白纸坊地区,能与之差堪角配者的年轻跤手,便也只有同样身材彪悍,号称“大秧子”的一人而已。

这使得“大蜗牛”这几年来在家门口已久无对手,隐隐成了这一地区的“跤王”。

坦白来说,对“错腿冯”给陈力泉指派这个对手,许多人都是看不懂的。

因为跤场术语,身高体沉者,谓之“大份”,介乎大小之间者,则为“中份”。

通常而言,负责派跤的场主、庙头调配时,必须要顾及“份”之大小,使大小悬殊者,避免互相竞技。

像陈力泉虽同属体魄坚实一类,但年纪尚幼,高不逾常人,只可在中、小份场合竞技。

所以“错腿冯”这属于“超派”了,有许多年老持重者都不由为此暗自狐疑和担心,甚至还没开场,刚宣布完“大蜗牛”的名字,坛下便有人忍不住议论起来了。

“我说老哥,‘错腿冯’今儿怎么回事?这跤派的,这是替捧人家的场还是抽人家的脸面呢?”

“说的是呢,给这孩子派这么个‘大棒棰’,输赢先不论,可容易折胳膊崴脚受大伤呀!”

“没错,冯爷这就是犯糊涂!真出了事,还得怨他这派跤的,人家把孩子交给他了,没摔两场跤胳膊腿折了,一辈子成了残废,您说回头怎么交待吧……”

“不行,我得说说去,不能眼瞅着出大事……”

别说,跤行中好心眼儿的还真不少,可等这位爷真动唤身子,往坛前去的时候却已经晚了。

因为陈力泉和“大蜗牛”都已经换上了褡裢,各自热身完毕,还闷了闷指甲(行话,指用舌头舔双手指甲,用唾液使其湿润的行为。因为摔跤的褡裢都是用老弦纳的,跤手抢把,有时候力大会毁指甲,所以在摔跤前要先闷一闷。当然按现在眼光来看,这种做法不太卫生),已经正式登坛了。

按规矩,除两位跤手见死伤、分胜负之外,此刻谁也无权叫停了。

要说陈力泉可真是个好孩子,把玉爷在家教得规矩记得一清二楚,也是一丝不苟地照做的。

他两脚才刚踩上跤坛,便双手当胸一抱,冲坛下观跤的众人作了个罗圈揖。

“各位老前辈,给我看着点儿。”

这是摔跤前历来的规矩,无论您的份儿多大,摔的技术多好,摔前你也得抱拳朝跤场四周的观众作揖,否则人家说你是一头野驴,无人管教。

而紧接着,他对于即将交手的对手也没怠慢,转过身去冲对方又作了个揖,说了句“您拉着点”才又重新起身。

这也是过去跤场惯例。

为了以武会友,不致积怨结仇,往往双方生手首次竞技比赛前,经人介绍对方名讳后,二人要互相请安施礼,口中同时说“您多拉把些!”(意即手下留情),然后才进行比赛。

陈力泉略带臊红的面容和有些滞涩的动作,一看就带着初次登场的青涩,可也显得态度极为诚恳。

当今下,像他这么礼数周全的跤手实在已不多见了,这足以证明玉爷教导有方。

但反过来,却也弄得“大蜗牛”比较突然,他一个劲儿地胡撸着脑袋,倒不知该不该补上这个礼了。

这场面不禁引得台下人等对陈力泉大生好感,纷纷发出了善意的笑声,也让玉爷欣慰地点了点头。

不过,等到跤赛正式一开始,二人见面一逗手,还想手下容情的“大蜗牛”就感觉到陈力泉身上有功夫。

因为双方几经争夺,抓牢了把位,他却突然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孩子的力气竟然比他差不了多少。

无论他怎么左扭右拉,对方竟然可以纹丝不动在原地强抗,而且在他尝试变力之际,对手一个横拽,竟把一时疏忽大意的他,都差点给拉歪了。

这不能不让一直与人交手颇顺的“大蜗牛”重视起来,结果他为此蛮劲儿突然大发,一通儿猛拉猛拽,试图倾尽全力也要把陈力泉抡起来。

他认为一旦能把对手带得乱了,也就怎么摔怎么有了。

但东扯西,忽悠地,任他怎么用力,实际效果却仍不明显。

陈力泉的底盘太稳了,依然沉稳地跟着他走,进退有据,走了几圈下来,方寸还一点不见乱。

到最后,“大蜗牛”不得已,气得一把推开了陈力泉。

待他吐了口吐沫,又抹了把汗之后,双方重新进入了抢把位的僵持阶段。

可接下来更糟,这次陈力泉跟着“大蜗牛”走了几圈之后,竟然猛然一抖双肩,反而发起了反击。

“大蜗牛”立刻一沉腰,就跟个磨盘似的,专等着他。

陈力泉发力,先里后外地带了“大蜗牛”一把。

但“大蜗牛”弓腰撅腚,脑袋前伸,牢牢地抵住了陈力泉的脖子。靠这个,他脚底下只往前一掀步,但还是挺住了。

不过可一不可二,随后陈力泉也引发了蛮劲儿,他咬着牙,挺胸再次发力,这下可让已虚耗了半天力气,大汗涔涔而下的大蜗牛抗不住了。

只见陈力泉竟生生掰开了“大蜗牛”与之角力的两只手,随后又是一个撤步转身,弓背下腰的动作。

结果,陈力泉凭借一个极其标准的“背口袋”,就把“大蜗牛”生拍在了地上。

顿时,黄土飞扬,腾起了一片黄雾。

没错!

硬碰硬!

陈力泉竟凭一己之力,在力气上生生克制了“大蜗牛”,反倒用“大蜗牛”一向最擅长的战法赢了他!

这不由引得坛下众人高叫了一声“好!”,甚至还有人惊呼“神力!”的。

不过,与兴奋得嗷嗷叫的众人相反,场中有两个人倒是对此状颇为不屑一顾。

这两人其一是洪衍武。

他可是清楚陈力泉的两膀子力气有多大,更了解这一“揣”有多难防,所以心里对这陈力泉胜出从没怀疑过,反倒觉得叫好的那些人很没见识。

而另一个人则是玉爷。

老爷子也不为别的,只是觉得陈力泉太老实,居然用最费力的办法去摔人,实在算不得明智,战术上就先有误。

因此他在陈力泉获胜望过来的时候,不但没任何鼓励的表示,反而还怒目瞪了陈力泉一眼。

俗话说“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被玉爷这么一瞪,陈力泉立刻就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

于是第二跤,他立刻改变了对策,不再脸红脖子粗地与对手角力,而是采用了最为适宜的巧摔策略,用腰腿绊子对付身高力猛的“大蜗牛”。

这一下果然赢得极为轻松。

陈力泉刚一开局,即用上手将对方上身吸住,然后用右腿摔其裆里,而掀其左腿,与此同时,上身同时搡出。

这下可要了大窝牛的命了,他力不能敌,防绊儿更弱。结果被陈力泉漂漂亮亮地扔了一个仰面倒地。

此种绊术,叫做“里刀勾”,又名“里咬子”。

这种将一条腿伸到对方两腿之间,然后变脸挑腿,利用杠杆将对方摔倒的技巧,是跤术里极上档次的巧招、妙招,也是很多跤迷最爱看、最期盼出现的动作。

不过,哪怕陈力泉摔得再出彩儿,这次也没得着一个公然喝彩声。

别误会,这倒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这已经是定胜负的一局。

按跤行规矩,对输赢定局均不准叫好或喝采。

因为对胜方喝采,固可收到鼓励之效,而其反面则不啻对负者之倒采,等同讽刺,其影响甚大,故观技者只能看而不能出声。

所以实际上,在陈力泉这一招使出来后,已经着实替他增加了不少人气。许多人都暗暗挑上了大拇指,暗赞一声“好劲儿”。

看得玉爷也是频频点头,认为孺子可教。

而最有意思的是第三跤收尾。

其实当两跤摔完,大多数人都认为没必要摔第三跤了,就连“大蜗牛”也自知不是陈力泉对手,已败了个彻底,可偏偏陈力泉却坚持着非要再摔完这一跤。

说真的,这会儿的“大蜗牛”是有些生气的,台下的人们也觉得陈力泉似乎有点不懂事,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却让他们再次大出意外——陈力泉竟然输了?!

敢情这一局一开始,陈力泉的表现就大失水准,还没怎么着,他就被“大蜗牛”抓住了领子。

而且要不是陈力泉小声催了声“你快摔啊”,没准“大蜗牛”还不敢相信地傻愣着呢。

其实,不管听没听见这一句,在场的人也都能看出来,这纯粹就是假摔的花跤。

别忘了,这帮老爷们大多是天桥的出身,那全是摔花跤的行家。

先别说陈力泉那个“等”的动作也太明显了,大张着胳膊干等,让“大蜗牛”从容进身背了个舒服的。

就说随后“大蜗牛”摔得也是够可以的,那高举轻放的,透着就是不舍得真摔,也在玩虚招假套。

场下老少爷们儿的眼睛当然不揉沙子,当时就给了他们一大哄。

可哄归哄,谁心里也都明白,陈力泉这人性可太好了,这叫懂得人情世故,讲究武德!

怎么回事呢?

敢情陈力泉这么做,也属跤行早年间一个不成文的老礼儿,谓之“垫跤”。

跤行众人一向认为,即使平时交手,如甲方连胜二局,第三跤亦必“垫一个”给乙方,故意输一跤,以顾全对方情面,避免对方下台太难看(现代有比赛规则,当然不需要如此)。

所以说,陈力泉和“大蜗牛”这三跤结束时,不但大伙儿对陈力泉的好感倍增,就连“大蜗牛”也输得心服口服,表示今后要和这个小老弟多交流、多请教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