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变故

重返1977 第一百六十九章 变故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闯关的头两场跤,那真可以说是要劲有劲,要味儿有味儿。

陈力泉以连战连胜的成绩,不但顺利赢得了“出师”资格,甚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放光彩。

因为不光他横腿赢人的招术引人入胜,就凭这份德行,叫行里人一看,也不能不爱。

这可真是给玉爷露脸、贴金啊!

谁有这样的徒弟,还能不高兴呢?

所以旁的不说,玉爷接下来可就把更多的期望放在即将上场的洪衍武身上了,他自然也希望着这个徒弟,同样能在跤坛上一展风采,为师门增光。

于是老爷子在下一场跤赛开始之前,便忍不住又对洪衍武谆谆教诲了一番,希望他能向陈力泉学习,上场别紧张,守规矩,尽量体现多年所学,结果把这小子听得暗自烦闷不已。

其实洪衍武作为一个打人的老手,此时非但一点不紧张,甚至在他看来,陈力泉这两关的表现可以说是“面”得很,有许多地方采用的对策都有巨大失误。

比方说,要搁是他,头一关对付“大蜗牛”,上手直接就去攥对手的小叉(行话,直中带以下跤衣下角,满把抓握)。

只要“当当当”先来几下“串蹦子”,晃晕了他,然后兜着那小子的后脚跟—脚,绝对可以在瞬间撩平那个笨货。

这不是他想当然,“胖子摔跤怕转游”可是跤行里的武谚,至理名言。

至于第二关,那个朵纶虽然体力、技术都不错,比较难对付,可换他来,也用不着像陈力泉那样,拼到力竭时再冒险一搏。

因为玉爷教过他们山西的“抱腿摔”,据说那是北宋杨家将传下来的,想当年大宋官兵驻守雁门关,就是靠它来对付身高力大的辽人的。

俗话说的好“长怕抱腰,短怕薅”,他可是亲身验证过,这种摔法,确实真的对高个儿大汉很有些相生相克的奇效,到时候只要趴低了一个卧虎架,扑上去抱腿一个掀举,保准儿摔这大个儿一个出其不意。

所以说,就凭他的这些实战经验,陈力泉哪儿配做他的榜样呀?倒过来还差不多!

正因为心里不服气,加之玉爷年岁大了,唠叨起来又没完,听来听去,洪衍武心里醋酸味儿一涌,就真不耐烦了,忍不住一句话顶了回去。

“老爷子,我知道泉子才是您的好宝贝儿。可不瞒您说,我上去要是跟泉子表现一样,那才叫丢您的人呢。我不妨在这儿跟您打个保票,任他谁上来,我要超过三个开(行话,回合)还撂不倒对手,我就自己撞墙去,行了吧!”

玉爷哪里能想到,他竟在徒弟这儿挨了个“烧鸡大窝脖儿”,自然火冒三丈,心说这小子可太狂妄了,如若不狠狠地教训教训他,还真不知天高地厚了!

可就在老爷子刚寒了脸,想加以痛斥的时候,好嘛,偏巧“错腿冯”又来招呼洪衍武准备登坛了。

老爷子没办法,在此场合也不好发作,于是便只有先憋着一肚子气,暂且等洪衍武下了坛再说了。

由于有了陈力泉两战连捷的先例,洪衍武的起点也不低,他的对手是一个三十初头的精壮汉子,有个众所周知的诨号——“顺风旗”。

其人虽属中量级,但气力技术均属上乘,是天桥“沈三”一脉的传人,在玄武门一带的跤行中平蹚,基本上还未怎么输过跤,实为常胜将军。

另外,他的外号来历和其职业有关,说起来也挺有意思。

原来,此人本是一名建筑工人,而当时工地常用的一种工棚,是用六根戗竿,上支橡胶雨布所制成的。

其戗竿系以戗绳,故而是活动而非固定,而他能只用双手一撑,身躯就能平悬于空中,此技名称就叫“拿顺风旗”。

其窍门倒是并无过多玄妙,但若无超人之力,决不能为此,由此也可见他的勇悍。

不过今天,很可能是“顺风旗”最不顺的一天,因为洪衍武简直让他输惨了。

第一局刚一开始,洪衍武上来就故意示弱,装出惧怕之意不敢上前,诱使“顺风旗”前扑。

结果骗招顺利得手之际,洪衍武猛一撤身,然后上身直抹对方脖项,下身则用右脚踢了一个“里统子”,还没出一个开,便使对手应手而倒!

这一手绊子叫做“抹脖脚”,其动作干净利索,效率奇高,顿时震惊了四座。

由于跤行中公认以智取(即一巧破千钧)为上,而以力取(即一力降十会)为下乘,故众人皆以为洪衍武在跤格上还胜陈力泉一筹,于是都毫不吝惜地给了一个豁亮的碰头彩。

而洪衍武得闻喝彩也更加兴奋,第二场比试中,他为了炫技,竟然故技重施,且再次得逞。

这次他为了诱敌下的本钱更大,故意靠近跤坛的边沿上,装作被对手逼迫已无处闪躲。

待等“顺风旗”再次扑过来后,他冷静地晃了晃上身,又是一个漂亮的“骗活儿”,把对方的重心晃到了右侧。

然后,就在打闪纫针的工夫,他左手一把抓住对手右袖口,右手猛然抹住其右颈脖,右脚再向后撤步,在迫使对手左脚上步的同时,用右脚扫其左脚踝。

就这样,他两手一起用力向右后拉抹,又用同样的招数把对手给放倒了。

这下可好,不但坛下的观众们看得瞠目结舌,惊讶异常,且“顺风旗”还没起身,便已经臊得满脸通红了。

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说,跤场虽有“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的说法,可人人都知道连续用一招获胜的难处。

因为对手不是死人,也不是笨蛋,吃一堑就会长一智,也会化被动为主动。

所以一旦发生有人能连续靠一招摔倒对手的情况,不是说明两个人真正实力差距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了,就是因为赢家这一招乃是看家绝学,无人能防。

否则,也只能证明输家实在是过于蠢笨,智商有亏了。

另外,还有一点也比较气人。

因为按跤坛规矩,这时洪衍武本应该抻手拉一下,别让“顺风旗”摔得太没面子。

可这小子偏偏没有,反倒只把两臂抱在胸前,就那么看着那位“顺风旗”当众出丑,眼神里的轻蔑之意毫不掩饰,任其大仰叉子地摔在地上,滚了一身一脑袋的土。

这样一来,“顺风旗”的心里还能是什么滋味呢?他没把脑袋当场一头扎进地里去就不错了。

坛下自然有许多人不喜洪衍武的表现,认为他过于狂妄,跤技虽好也是枉然。

可另一方面呢,摔跤本是大胳膊行,讲究跤长朋友多,谁好谁坏,穿上褡裢地下见,才能分出胜负,我能摔败你,你就得俯首为臣,永远没有你们吹牛的资本。

所以也有很多人真正欣赏洪衍武的本事,认为这还谈不上跤德有亏,顶多也就是孩子年轻气盛,还不太懂事。

这样一来,持两种态度的人也就有了不同的意见,在私下里不免开始议论起来。

而玉爷对洪衍武的态度则很鲜明,当即就阴了脸,狠狠地冲他吐了口唾沫在地上。

可洪衍武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只在乎作怎么样才能出更大的风头,所以他回望玉爷的那一眼,反倒是充满了洋洋得意,那意思像是在说“怎么样?咱没吹吧!”

结果他这副小人得志、牛皮大沙燕儿的揍性,自然又气得玉爷在心里不知骂了他多少句“小兔崽子!”

不过话说回来,洪衍武的高兴劲儿,也就差不多到这儿啦。

因为往往人一太得意就会忘形,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又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所以要是不知收敛,直接冲过了临界点,也就离倒霉不远啦。

果然,就在“顺风旗”丧眉耷眼起身下坛的同时,就在坛下众人为洪衍武展现出的跤技和德行争论不已之际,突然就有人大吼了一声。

“坛上那小子!你别臭得瑟!老子今天跟你没完!”

这一嗓子好比一鸟进林,百鸟哑音,说话的也不说了,大家都把目光齐齐投向了声音来源。

只见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从人群的紧后头,正一起怒气勃勃地往坛上挤了过来。

结果那小伙子一步跨上跤坛,就拽住了洪衍武的一只胳膊,还十分笃定地冲大汉喊了一声,“生子哥,就是他!没错!”

这一下子,不仅让玉爷和“错腿冯”愣了,就连洪衍武也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要说在场的人里,唯一认得大汉的人竟然是“顺风旗”,因为大汉是“沈三”徒弟古金亭的三儿子古茂生,他们系出同门,平时也颇有交情,所以一见如此情况,他自然是不走了,倒是反复追问古茂生究竟发生了何事。

没想到古茂生强压火气一开口,不仅坛上坛下诸人大惊失色,洪衍武也顿时面如土色,甚至他还因为认出了小伙子是谁,而惊出了一身白毛冷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嗨,也没别的,不过是洪衍武东窗事发了!

敢情两个星期前的礼拜天,这混小子为了找事儿打架,又自几个溜达到重文区的珠市口去了。

那天半上午的时候,当他路过一个糕点厂仓库的时候,通过声音的指引,竟然发现仓库院子的矮墙后面,有一个六十岁的老头正在教两个小伙子摔跤。

洪衍武看着人家练得挺不错,心里自然痒痒得不行,为此他就翻过矮墙,还对那个老头儿提出要求,说想和俩小伙子比试。

老头儿按老规矩询问洪衍武的来历,可洪衍武哪儿肯说呀?于是这小子也不答话,直接就动上了手。

当着老头的面儿,洪衍武以一对二,也没怎么费事儿就把俩小伙子都摔倒了,而且按他得了便宜好卖乖的脾气,自然也免不了讥笑侮辱对方一番。

而那老头儿见洪衍武这么没德行,脸上也就露出不愉快的神色,挺着胸脯,威严地教训他,说他人是个二五眼,白瞎了这身跤技,还说他如此行事,等于是给他的师门招骂。

洪衍武哪儿听得进去这个,便摞起膀子非要和老头儿也撂一跤不可,那两个小伙子自然要拦,可没想到仨人又都被洪衍武给撂平了。

赢了后,洪衍武扬长而去,在他回去的一路上,脑子里就一直在津津有味地回忆着刚才鏖战的过程,一遍又一遍,心里美极了。

因为实际上那老头儿的跤术真不错,只是因为年岁大了,体力不支才输他一手。

其实这种情况在跤行里是有讲儿的,因为毕竟大多数人都没练过“虎豹雷音”,一过盛年,体力就不可避免地迅速下降,所以四十五六岁以上的跤手,都被称为“回头老”,而按规矩,年轻人与这些“老跤手”较技,已不能专恃血气之勇,应重在比试技巧,

可洪衍武恰恰是个不懂规矩,殊不识相的三青子,反倒把欺负老人这事当成他最得意的成就了,满心以为自己打败了一个江湖高手。

话说到这里,事情也就明白了,其实那个老头儿正是这个大汉的父亲古金亭,由于洪衍武没留手,老爷子的腿摔成骨裂了,现在还床上躺着呢。

而那个大汉边上的小伙子,根本就是当天跟古金亭学跤的一个徒弟,因为家住在天桥菜市场后头,尚属玄武区的范畴,所以今天才会来到法源寺,却不想才一见到洪衍武。就认出他是那天的仇人。

这小伙子也机灵,怕有什么变故,当场没敢发作,而是偷摸出来后,猛蹬自行车赶回了师父家,结果正碰上古茂生在家伺候着,于是这么一说,也就把这位爷给引来了。

当俩人赶回来的时候,也是巧了,正恰逢洪衍武上坛摔了“顺风旗”这第二跤。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那么自然,古茂生和小伙子连口气都没喘匀,就直冲上跤坛质问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